法學類開題報告范文(2)
顧倩在《論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的保障》中認為需要擴展法律保障范圍以及完善司法救濟制度。1.修改部分法規如《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并制定一部切實保護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的《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法》。2.增加行政訴訟救濟途徑并確立民事訴訟賠償制度,當農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權受到除行政機關和公立學校以外的平等民事主體侵犯時,應當追究侵權者的民事責任,認為應該建立憲法訴訟保障制度。
李業春在《進城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法律保障機制研究》一文認為應該改革現行戶籍管理制度。制定《義務教育經費法》,保證教育經費的合理、足額的投入與使用。制定一部切實保護農民工子女受義務教育權的《農民工子女教育法》并完善《義務教育法》。
鹿文卿在《農民工隨遷子女受教育保障研究》一文提出可以可以采用公益訴訟的救濟方式,公民、社會團體及國家機關都可以作為原告,以 行政不作為 為訴因,以侵犯受教育權的主體為被告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流動人口子女作為一個社會階層,屬于弱勢群體,當個人訴求利益遇到困難時,國家應當提供一種公益訴訟以實現他們的訴求,維護他們的權利。
陳思琦在《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探析》中提出應該加強教育法規的可操作性并且制定《教育經費法》規范教育財政投入。增加中央財政對教育經費的總體投入及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種教育經費監督機制,明確違反教育經費法的法律責任。逐步擴大對行政訴訟法中作為保護范圍的 合法權益 的解釋 ,放寬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國外研究動態
年英國政府頒布了《1944 年教育法案》,明令廢除學校教育中的雙軌制,確立人人享有最低限度的平等受教育福利權。2世紀 6年代以來,教育平等的立法理念得到進一步的重視。1967 年的《兒童和他們的小學》強調政府更加關注教育機會和社會協調,減少社會階層之間的屏障,通過國家干預,突破因社會經濟障礙而陷入貧困的兒童無法擺脫困境的惡性循環,對于那些處于 教育優先區 的貧困與處境不利兒童給予額外的教育資源。20世紀9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政策,推進教育民主化,確保不會有人因貧窮等問題而喪失接受包括高等教育在內的受教育權,2015 年頒布的《兒童法案》,采用法律的形式保障兒童權利,包括衛生權利和平等受教育權等。
美國的 教育券 計劃。美國一些地處經濟發達地區、條件比較優越、歷史比較悠久、牌子比較響亮且又有政府保障的學校,反而不如一些私立學校和條件不利學校更具創新精神。為了實現公平競爭,在更深層次上實現學校均衡發展,在部分地區采取了諸如 自由擇校 和 教育券 等制度,把國家的人均教育經費以 教育券 的形式發給學生家長,由他們自由選擇自己信任的學校,達到學校在競爭中的均衡。
美國的特許學校運行辦法。學校要和教育管理部門簽訂一個合同,學校要對學生承擔責任,公共管理部分就把本地的學生經費給該學校。根據特許學校法,民間也可以興辦,民間興辦的學校可以從國家獲得公共經費。特許學校被認為是公辦學校,不得收取學費,也不得用任何理由拒絕一個在該學區的申請者。
主要研究內容、創新之處
主要研究內容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保障問題日益突出。本文主要研究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法律保障問題。首先通過分析眾多學者關于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法律保障制度建設的文獻的基礎上,對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的相關概念作了界定,并分析了保障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的重大意義。其次,闡述了我國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保障的歷史進步及其如今面臨的困境,概括了我國近年來在法律在政策對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問題做出的努力,并通過調查得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再次,從法律保障、政策、學校、家庭和自身因素分別分析了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難實現的原因,進而就完善其憲法、民事、行政法律保障提出對策和設想。
創新之處
研究內容的創新:當前,學術界對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保障制度從社會學、教育學等角度研究相對較多,從法律角度研究的比較少。而我國的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的法律保障制度存在諸多不足。本文在研究內容上就從這一角度進行研究。
法學類開題報告范文篇3:
文獻綜述
國外研究進展
關于品牌
從國際化的角度來分析品牌的發展,在19世紀的早起美國,產生了品牌的萌芽。一些藥品生產商從那時就開始對于自己的產品命名,并且以此作為產品的標識來提高聲譽。而在歐洲,也產生了有如 西門子 等一些經久不衰的國際大品牌。20世紀是品牌的大發展時期,然而人們對于品牌的關注也并不是始終如一。在20世紀初期,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認同度越來越高,一方面,消費者青睞那些代表著高質量、優良服務的品牌;另一方面,商家對于品牌越來越重視,品牌的推廣手段越來越廣,越來越專業化。廣告的一度繁榮很好的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于品牌的認識。然而,兩次世界大戰是的品牌理論的陷入了一個停滯不前的狀態,高效率,低成本的產品當時商業的主流傾向。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漸恢復和繼續發展,物質產品的日漸豐富,人們對于消費產品的要求不再簡單的局限于價格和質量,對于精神層次的要求也逐漸的體現出來。美國人大衛-奧格威首次提出了高于傳統品牌的概念,他認為品牌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是一個復雜的表達著企業內涵的象征。從此人們對于品牌的概念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世界各國的學者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到品牌的研究領域中。并且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推動力。
品牌的定義
著名學者麥克唐納對于品牌的定義是: 一個成功的品牌能幫助顧客識別產品、服務、人員或地方。把品牌加載產品、服務、人員或地方身上,能使購買者或使用者最好地滿足他們需要的相關的獨特的增加價值,而且,品牌的成功源于其在競爭環境下,能持續地保持這些增加的價值。大衛-奧格威對于品牌的界定打破這種傳統認識,這也可稱為現代品牌理念的啟蒙思想。現代相關理論學者逐步形成了對于品牌內涵的基本共識: 品牌是質量的表達,并且是一個更為復雜的概念,現代品牌理論中主要包含了六個內涵,主要是指特征、利益、文化、個性、價值以及消費者選擇。
理論發展
學術界對于品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涉及到各個領域。營銷學、市場學、心理學以及價值工程學的發展也給品牌理論的成長注入了活力。品牌價值的確定、消費者與品牌的關系等等都是研究的熱點。本文主要關注研究企業品牌建設策略。
布朗在1995年提出: 在信息社會里,由于信息的傳遞途徑和成本非常低,所以在品牌的建設和傳遞過程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是信息的質量而不是以往所強調的數量問題。 魯賓斯基對于企業品牌的核心價值的傳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強調了, 企業內部對于品牌價值的理解,著重于從員工入手,遵循著人本位的核心思想進行企業的品牌建設和價值傳遞過程。 美國學者切納特十分關注新技術革命對于企業品牌理念和建設的影響,強調了, 品牌對于新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在品牌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的快速反應能力。 麥克唐納對于不同行業的品牌進行了對比性研究,區分了產品制造業和服務行業中品牌建立、傳遞和管理的不同途徑和主要問題。美國學者大衛-愛格曾一度是這一領域的領頭人,在他的著作中,對于品牌的內涵、建設和傳遞過程都做了系統的闡述。其中關于品牌維度構成的透徹分析對于企業的品牌建設有重要的理論支持作用。
品牌理論的發展一直沒有停下腳步,品牌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品牌理論的進步不僅僅來源于學術界的系統研究,也來自于企業的自身經驗的總結和知識的創新。幾乎絕大部分國際大企業都十分注重品牌的建設和管理,其中 可口可樂 公司對于品牌的認識和成功經驗值得所有企業借鑒。 可口可樂 雄踞福布斯世界品牌價值榜三甲之列,并連續多年獲得品牌價值估算桂冠。其公司的成功經驗也在實踐中檢驗了相關理論并極大的推動了品牌建設和管理理論的發展。
國內研究進展
核心理論
品牌理論的發展也引起了國內許多學者的關注。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市場對于品牌的需求凸現出來。消費者選擇品牌,企業需要品牌,日益激烈的國內甚至國際化競爭需要品牌。學者黃富昌認為: 品牌是一個系統,包括了產品和服務功能要素,是企業,產品和消費者三者的結合。 艾豐則明確指出了品牌所應該具有的五個特征, 其中包括無形與有形的統一;簡單與復雜的統一;結實和脆弱的統一;以及實體與精神的統一。是一個綜合的概念。鄭昭認為品牌可以被分層次來認識,分為標識層、信息層、概念層和文化層。
近些年,我的品牌快速發展,但是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張學引認為, 我國目前的品牌還普遍存在競爭力較弱的問題,缺乏規模,缺乏國際影響力。 康曉光認為, 由于我國 代工 , 貼牌 產業的普遍存在,導致產業弱化,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缺乏核心知識產權,也就使得品牌的作用被大大弱化了。 而且在實踐過程中,我國的品牌建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品牌建設還存在著許多誤區。李正良認為, 我國企業在品牌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輕視自身能力、品牌理念謬誤、偏重產品生產以及夸大品牌作用的現象,嚴重阻礙了品牌的推廣和發展。
中小型企業我國經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品牌對于提高我國的中小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何忠保強調了, 企業需要建立正確的品牌觀念,走出去,引進來,吸收先進經驗,才能保障品牌建設的順利實施。 徐麗瑛認為, 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是品牌建設的第一要務。企業需要圍繞自己的核心生產環節,有所創新,才能真正建立起企業所需求的品牌效應。 丁家永則從品牌建設與心理學相結合,著重強調了對于消費者個性化的足夠關懷和滿足。天雙全、陳永麗則從實踐的角度闡述了, 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兼具的系統化工程,需要有長遠的規劃并且要與公司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
品牌建設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眾多西部地區中小型企業提供了千載難尋的好機會。而品牌就像是橫在他們面前的一座大山。規模小、家族化經營、資本流通速度慢以及管理經驗和手段嚴重滯后都極大的影響了企業品牌建設以及長遠發展。許多學者也在致力于研究相關的內容,希望能為廣大西部中小企業提供智力支持。謝付亮提出的品牌策劃的五大關鍵點, 品牌就是一種投資;品牌建設的環節必須是可控的;做品牌不意味著大投資; 事、市、勢 結合;策劃人本身的素質。 這就為企業品牌建設拓寬了思路。為實踐環節打好了預防針。
課題背景及開展研究的意義
課題背景
品牌戰略對于企業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尤其是面對著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國內市場的競爭甚至國際市場的競爭對于企業來說都是機遇與挑戰并存,能否把握機會,在商戰中屹立不倒,品牌的對于企業的意義尤為重要。相對而言,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使得西部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國家的政策支持和越來越多的融資機會并不能完全開發西部企業的能力。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尤其是在企業發展的初期,企業就更需要有長遠的品牌戰略,日積月累才能最終成就一個真正的品牌。XXXX公司正式在這種環境下日益成長一個西部民營企業。其主要產品是XX。公司擁有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為先進的制造技術,并且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西部地區的同類企業中有一定的影響力。然而,日益加劇的競爭,包括資金雄厚的國有大型企業,甚至一些小規模的國際企業都加入了市場競爭環境來。傳統的依靠低成本和便捷的售后服務的競爭優勢,在人力成本的增加和競爭對手規模化經營的策略下蕩然無存。企業在深入分析了當前所處的形式后,不斷的進行改革,企業對于品牌建設的意識越來越濃。只有一個深入人心的品牌才能使企業擺脫困境。
XX公司的具體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當地多家企業,包括部分 國改民 的大型企業都面臨著相同的困境。如何探索出一條適合當地企業的品牌化之路?是這些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任務。
課題意義
在具體分析了XXXX公司所處的案例環境之后,本文旨在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議,并在此建議的基礎上希望能夠總結出模式化的初步策略,如此一來:
a. 能夠使XXXX公司的狀況有所改善,為得企業將來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甚至是注入強大的前進動力。
b. 能夠與周邊企業進行對比,在可行性建議的基礎上形成模式化成果,為其他企業提供咨詢幫助。對于當地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c. 從實踐中檢驗品牌理論的效果。通過對于企業的改造和所取得成果進行比較,總結失敗環節的經驗教訓,對于理論實踐化具有現實的指導的作用。
d. 在實踐過程中更為真切的了解到此類西部企業的現狀和其行業所處的環境,發現一些非理論化的成果。找出具體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歸納為理論模板。對于相關的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e. 對于整個地區的企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結合本地區的情況,向企業提出合理化建議,從而對整個地區的經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f. 培養了自身實踐調查、分析、計劃和溝通的能力,對以后的社會生活起到積極的作用。豐富了自身的人生經歷。
主要研究方法、內容和預期目的:
主要研究方法:
文獻法
觀察法
訪談法
實地調查法
主要內容:
本文以XXXX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深入訪談、實地調查的方式收集企業品牌的現狀、企業所在行業的品牌現狀結合目前中國整體的企業品牌狀況,分析研究企業建立品牌的重要性及企業品牌建設的影響因素,從品牌化決策、品牌使用者決策、名稱決策、品牌戰略決策、品牌定位決策等方面入手對企業品牌建設提出相應的合理化建議。
預期目的:
a. 收集、整理并理解品牌建設相關知識。
b. 科學的收集、整理并加工、分析案例企業的相關數據。
c. 對企業提出可行性建議。
d. 如條件允許,實踐部分可行性建議。
e. 在可行性建議基礎上形成模式化成果。(如分析流程、數據采集標準等等)
f. 總結實踐環節中的失敗經驗,形成備忘錄。
日程安排:
X月X日以前 確定論文選題
X月X日以前 撰寫開題報告
X月X日以前 撰寫論文初稿
X月X日以前 撰寫論文二稿
X月X日以前 修改論文,定稿并準備論文答辯
參考文獻
[1]L. D. 徹納東尼, M. 麥克唐納. 創建強有力的品牌.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5.
[2]王新新. 新競爭力. 長春:長春出版社, 2015.
[3]余鑫炎.品牌戰略與決策.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
[4]陳放,謝宏.品牌策劃.北京:時事出版社,2015,1.
[5]艾豐. 中國品牌價值報告.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1997.
[6]劉佳,從可口可樂看企業品牌塑造. 黑龍江對外貿易,經營之道. 2015.6:144.
[7]許喜林,吳文國.品牌之道:品牌建設9S模式及其應用.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8]何心展,俞麗敏. 我國企業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 2015.2:15~16.
[9]康曉光. 中國企業品牌建設的困境與突破方向. 深圳大學學報. 2015.5:03~05.
[10]相曉冬. 品牌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品牌視點. 2015.6:22~25.
[11]何忠保,何飛云. 民營企業品牌塑造探析. 商場現代化. 2015.3:136~138.
[12]鄭昭,丁軒.民企成長與品牌戰略.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5.
[13]李月華.論中小企業品牌建設的區域化策略.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15.
[14]徐麗瑛,李正良. 中小企業品牌塑造誤區與對策. 企業管理. 2015.10:1~3.
[15]謝付亮. 品牌策劃的五大關鍵點. 中國質量與品牌. 2015.6:53~55.
[16]田雙全,陳永麗. 我國民營企業品牌塑造之戰略選擇. ENTERPRISE VITALITY. 2015.12:43~45.
[17]劉峻松.品牌三藏:中國本土化的品牌觀.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18]蘇勇,林展圣. 中小企業品牌戰略. 當代財經. 2015.6:63~65.
看了法學類開題報告范文的人還看了:
3.關于法律論文范文
5.法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