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商業秘密的泄密類型有哪些
網絡環境下商業秘密的泄密類型有哪些
商業秘密,按照中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你對商業秘密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商業秘密的相關法律知識。
網絡環境下商業秘密的泄密類型
1、來自企業內部的侵犯。
內部人員對商業秘密的侵犯一直是侵犯商業秘密的主要手段,企業內部人員特別是網絡管理人員利用其工作便利或管理上的漏洞,將企業的商業秘密從企業內部網上下載出賣或內外勾結,為他人獲取企業內部網上商業秘密提供方便。
2、黑客入侵。
黑客從入侵政治、軍事、領域到入侵經濟領域已成為事實,他們利用巧妙的手段和高超的技術捕獲企業特有的重要信息,或對企業進行轟炸使企業的系統功能喪失,商業秘密受到侵犯,這是網絡時代侵犯企業商業秘密的一種新手段。
3、病毒侵襲。
病毒是網絡正常運行的主要威脅之一,企業網絡越開放,病毒威脅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病毒侵襲會使企業的計算機系統受到破壞,從而形成對存儲于計算機中的商業秘密的侵害,
4、他人截獲、竊取、更改、披露企業商業秘密。
如果企業沒有采取加密措施或加密強度不夠,攻擊者可能通過互聯網、公共電話網、搭線、在電磁波輻射范圍內安裝接收裝置或在數據包通過的網關和路由器上截獲數據等方式獲取傳輸的機密信息;或通過對信息流量、流向、通信頻度和長度等參數的分析,推出有用信息:如消費者銀行賬號、密碼等企業的商業秘密。
攻擊者在熟悉企業網絡信息格式之后,可以通過各種技術方法和手段對網傳輸中的企業商業秘密進行更改、刪除、或插入,使企業商業秘密的內容出現錯誤,從而形成危害性更大的侵害;
或竊取者在線披露、使用其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它手段非法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或有關當事人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或者約定,在網上披露、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5、通過冒充各種角色獲取企業商業秘密。
這種類型的泄密包括:
(1)冒充合法用戶,給企業發大量電子郵件,竊取商家的商品信息和用戶信息,檢索企業商品的遞送狀況、訂購商品,從而了解企業商品的遞送狀況和貨物的庫存情況;
(2)冒充領導發布命令,調閱密件;
(3)冒充網絡控制程序,套取或修改使用權限、通行字、密匙等商業秘密;此外,偷竊計算機硬件等也可以成為侵犯企業商業秘密的一種手段。
相關閱讀:
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
中國有關法律從不同角度對商業秘密加以了保護。
第一
從商業秘密持有者與侵害商業秘密者之間的關系看,除了雙方沒有任何關系,但侵害者通過不正當手段,如盜竊、利誘、脅迫等侵害商業秘密情形外,侵害商業秘密主要發生在買賣、承攬、授權、雇傭關系中,其中在雇傭關系中是最容易發生侵害商業秘密行為的。
反不正當競爭法對通過不正當手段侵害商業秘密的行為作了規范。合同法對存在民事合同關系情形下侵害商業秘密的行為作了規范。
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存在保守商業秘密約定或者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要求的情形下的侵害商業秘密的行為作了規范,這包括民事主體之間的合同約定和雇傭關系下的約定。公司法、刑法主要對存在勞動關系的侵害商業秘密的情形作了規范。
第二
在存在勞動關系的情形下,現有法律對商業秘密的保護都有一個前提,即都是勞動者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不包括勞動者到其他企業中工作的情形。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
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于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擅自披露公司秘密;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如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是經營者,根據該法第二條的規定,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第三
不同法律對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不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面寬,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侵害主體的資格沒有限制,所有知曉商業秘密并違反約定或者規定的勞動者,都可以構成侵害商業秘密。公司法規定的侵害主體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
刑法則規定的是國有公司、企業的董事、經理。其次是反不正當競爭法既保護非專利技術,也保護經營信息。而公司法和刑法則主要保護商業機會,商業機會包括經營信息,但不包括非專利技術。
最后
是反不正當競爭法不僅規范勞動者工作期間的保守商業秘密行為,而且規范勞動者離職后的保守商業秘密行為。而公司法和刑法只是規范勞動者任職期間的保守商業秘密的行為。
看過“網絡環境下商業秘密的泄密類型有哪些”的人還看了:
1.網絡與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