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的不良反應
甲氨蝶呤為抗葉酸類抗腫瘤藥,很多腫瘤病人都想知道甲氨蝶呤的不良反應。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甲氨蝶呤的不良反應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甲氨蝶呤的不良反應
1 胃腸道反應主要為口腔炎、口唇潰瘍、咽炎、惡心、嘔吐、胃炎及腹瀉。
2 骨髓抑制主要表現為白細胞下降,對血小板亦有一定影響,嚴重時可出現全血下降、皮膚或內臟出血。
3 大量1次應用可致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或藥物性肝炎,小量持久應用可致肝硬變。
4 腎臟損害常見于高劑量時,出現血尿、蛋白尿、尿少、氮質血癥、尿毒癥等。
5 還有脫發、皮炎、色素沉著及藥物性肺炎等,鞘內或頭頸部動脈注射劑量過大時,可出現頭痛、背痛、嘔吐、發熱及抽搐等癥狀。
6 妊娠早期使用可致畸胎,少數病人有月經延遲及生殖功能減退。
甲氨蝶呤的藥物相互作用
1、乙醇和其他對肝臟有損害藥物,如與該品同用,可增加肝臟的毒性;
2、由于用該品后可引起血液中尿酸的水平增多,對于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應相應增加別嘌呤醇等藥劑量;
3、該品可增加抗血凝作用,甚至引起肝臟凝血因子的缺少或(和)血小板減少癥,同此與其他抗凝藥慎同用;
4、與保泰松和磺胺類藥物同用后,因與蛋白質結合的競爭,可能會引起本品血清濃度的增高而導致毒性反應的出現;
5、口服卡那霉素可增加口服該品的吸收,而口服新霉素鈉可減少其吸收;
6、與弱有機酸和水楊酸鹽等同用,可抑制本品的腎排泄而導致血清藥濃度增高,繼而毒性增加,應酌情減少用量;
7、氨苯喋啶、乙胺嘧啶等藥物均有抗葉酸作用,如與本品同用可增加其毒副作用;
8、先用或同用時,與氟尿嘧啶有拮抗作用,如先用該品,4~6小時后再用氟尿嘧啶則可產生協同作用。該品與左旋門冬酰胺酶合用也可導致減效,如用后者10日后用該品,或于該品用藥后24小時內給左旋門冬酰胺酶,則可增效而減少對胃腸道和骨髓的毒副作用。有報道如在用該品前24小時或10分鐘后用阿糖胞苷,可增加本品的抗癌活性。該品與放療或其他骨髓抑制藥同用時宜謹慎。
甲氨蝶呤的功能與主治
(1)全身用藥治療絨毛膜上皮癌、惡性葡萄胎、各類急性白血病、乳腺癌、肺癌、頭頸部癌、消化道癌、宮頸癌及惡性淋巴瘤等。
(2)動脈插管灌注對頭頸部癌和肝癌有較好療效。
(3)大劑量甲氨蝶呤輔以甲酰四氫葉酸鈣救援(HDMTX-CFR療法),作為骨肉瘤、軟組織肉瘤、惡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小細胞肺癌等術后輔助化療或晚期病變全身治療有一定療效。
(4)甲氨蝶呤于1988年開始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A)。[2-3] 而甲氨蝶呤與阿達木單抗等生物制劑聯合用藥,可以更有效地緩解RA患者的疾病癥狀,減緩關節損傷的進展(X線顯示),并且可以改善身體功能。與傳統藥物相比,阿達木單抗等生物制劑的療效強且持久,且耐受性良好。
(5)還可在異位妊娠局部胎囊注射緩解出血。
甲氨蝶呤的適應癥
主要適用于急性白血病、乳腺癌、絨毛膜上皮癌及惡性葡萄胎、頭頸部腫瘤、骨腫瘤、白血病腦膜脊髓浸潤、肺癌、生殖系統腫瘤、肝癌、頑固性普通牛皮癬、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等自身免疫病。
本品為抗葉酸類抗腫瘤藥,主要通過對二氫葉酸還原酶的抑制而達到阻礙腫瘤細胞DNA的合成,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與繁殖。本藥選擇性地作用于S期。
在用甲氨蝶呤后,加用甲酰四氫葉酸鈣,可直接向細胞提供四氫葉酸輔酶,避開甲氨蝶呤的抑制作用,以減輕其細胞毒的毒性作用。
臨床用于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絨毛膜上皮癌及惡性葡萄胎等效果較好。對頭頸部腫瘤、乳腺癌、肺癌及盆腔腫瘤均有一定療效。
甲氨蝶呤的不良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