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教育論文(2)
大學生創業教育論文篇二
《如何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
摘要:創業教育是培養人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的教育。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被賦予了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簡要論述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方法;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11)0011(C)-0179-02
引言: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是融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為一體的活動,包含著對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創業知識等多種內容一起的教育活動。創業教育是培養人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的教育。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被賦予了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涵
創業教育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研討面向21世紀國際教育發展趨勢時提出的一個全新的教育理論。1989年11月底至12月初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會議報告在論述21世紀的教育哲學問題時,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enterprise education”(事業心和開拓技能教育),我們稱之為“創業教育”,又稱“第三本教育護照”。也就是說,面向21世紀的人除具備文化知識證書、職業技能證書,還需要獲得“第三本學習證書”,即創業教育證書。并且進一步指出“這要求把事業心和開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學術性和職業性教育護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由此,學術能力、職業技術能力和創業能力,這三種能力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并得到普遍重視。教科文組織指出:從廣義上講,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具有開拓性的個人。創業教育對于培養個人的首創和冒險精神、創業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術、社交、管理技能非常重要。教科文組織要求高等學校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要求將它提高到與學術研究和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從本質上說,創業教育就是指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教育活動,即培養學生如何適應社會生存,提高能力,以及進行自我創業的方法和途徑。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實際上是大學生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適應知識經濟發展、拓寬學生就業門路和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長遠大計,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擴展。
二、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開展創業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首要問題是在全社會培育創新精神,造就大批創新型人才,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創業教育。從國際和國內歷史經驗來看,企業在創新體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企業的創立和發展,是離不開創業教育的。
(二)開展創業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國外的經驗表明:有效實施創業教育,可以培養和造就數以百萬計有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小型企業家,這既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又可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就是要改變傳統的就業教育的思維模式,使高校畢業生不僅是求職者,更是工作崗位的創造者,這樣的創業教育是大眾化背景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三)開展創業教育是緩解當前大學生嚴峻就業形勢的需要
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每年都在增加,就業形勢仍然很嚴峻,在這種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學生自主創業將成為重要的就業方式。另外,由于近年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各行各業都涌現出了一股創業熱潮,“以創業帶動就業”已成為時代的選擇,政府也出臺了多項政策和措施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在這些形勢下,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顯得尤為必要。
三、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一)要營造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良好氛圍
首先,要在校園里形成一種濃厚的、寬松的學術氛圍,以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要營造一個資源優化配置的氛圍,要在精神上和輿論上將創業教育上升到為社會制造財富、為社會分憂的高度,讓創業成功者成為新時代大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其次,高校要構建科學合理、運轉協調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建立縱向和橫向的領導協調機制,要有教務處、學生處、就業辦、校團委、科技處、校友會等部門以及各院系的支持和參與。各個相關部門都要圍繞創業教育和創業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分工協作,各負其責,真正把創業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再次,要建立適合創業教育需要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要定期進行培訓,召開學術經驗交流會,不斷提高創業教育任課教師的素質和水平。
(二)要加強大學生創業課程體系建設
一要通過開設創業理論教育課程,幫助學生搭建合理的創業知識結構,進行知識儲備,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理解創業的深刻含義,了解創業所需要的各種能力和素質,將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課程融為一體,全面滲透創業教育,提升學生創業綜合知識能力。二要強化創業實踐課教育。實踐課是大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但從落實創新型、創業型的培養目標上看,目前的實踐教學急需加強。首先,要建立校內外實習基地,變終結性實習為過程性實習,有條件的學校應與實習基地一起搞項目,并帶著項目所需要的問題一起聽課,使上課更有針對性。其次,應創設條件,使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工作中,使學生更早地進入科研工作,盡早接觸實際。再次,請企業和實習單位的科研人員到校講本單位的前沿問題、科研方向、主要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到發現問題上,讓學生從各個方面充實和豐富大學生的知識容量和創業經驗,從而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激情,形成并深化創業能力。
(三)要搭建平臺,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
一是要通過大力開展創業計劃競賽,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以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是以“挑戰杯”為龍頭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活動的新載體。通過開展創業計劃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意識的科技競賽活動,通過宣傳風險投資理念,傳播自主創業意識,為廣大青年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業實踐、鍛煉和提高自我的平臺,同時也是一條促進學校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有效途徑。二要實現校企合作,致力于打造創業孵化器新平臺。高校創業孵化器是一種類似企業孵化器的組織機構,通過提供研發、經營場地,通信、網絡與辦公等方面的共享設施,系統地培訓和咨詢,政策、融資、法律和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學生創業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學生創業的成功率,為社會孵化未來的創業型人才和企業家。高校創業孵化器可以表現為大學科技園、校外實踐基地等模式,是實現創業教育的重要載體。積極建設校外教學實習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社會創業教育基地、青年創業基地等創業教育基地,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創業教育,讓學生在職業實踐中得到創業熏陶,培養創業精神、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
(四)重視“產、學、研”結合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可以依托高校創業中心,通過它與社會建立廣泛的外部聯系網絡,還包括各創業培訓機構、創業資質評定機構、小企業開發中心、創業者校友聯合會、創業者協會等等,形成了一個高校、社區、企業良性互動式發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有效地開發和整合社會各類創業資源。做技術研究的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專利技術轉讓,或者以技術入股方式進行創業。進行創業教育,在培養學生發明創造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市場實現能力的培養,使在校學生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具有創業技能、主動適應環境和改造社會的能力。這樣有利于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從而實現科教興國戰略。
作者單位: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吳松嶺.對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2008(11).
[2]張英杰,郭建鋒.基于德育創新環境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2).
[3]劉迎春,唐紅軍.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大學生創業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創業教育論文(2)





上一篇:大學生信仰教育論文
下一篇: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對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