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應用氯丙嗪的不良反應
氯丙嗪臨床用于治療精神病、鎮吐、低溫麻醉及人工冬眠,與鎮痛藥合用,那么長期應用氯丙嗪的不良反應是什么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長期應用氯丙嗪的不良反應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長期應用氯丙嗪的不良反應
①主要不良反應有口干、視物不清、上腹部不適、乏力、嗜睡、便秘、心悸,偶見泌乳、乳房腫大、肥胖、閉經等。
②注射或口服大劑量時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用藥后應 靜臥1〜2小時,血壓過低時可靜脈滴注去甲腎上腺素或麻黃堿升壓。但不可用腎上腺素,以防血壓降的更低。
③對肝功能有一定影響,偶可引起阻塞性黃疸、肝腫大,停藥后可恢復。
④長期大量應用時可引起錐體外系反應,為抗精神病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由于阻斷多巴胺能紋狀體黑質傳導途 徑產生震顫麻痹綜合征、急性肌張力障礙、靜坐不能等癥狀, 可用苯海索對抗之,但能降低療效。本品還可引起一種特殊持久的運動障礙,稱為遲發性運動障礙,表現為不自主的刻板運動,停藥后不消失,抗膽堿藥可加重此反應。
⑤可發生過敏反應,常見的有皮疹、接觸性皮炎、剝脫性皮炎、粒細胞減少(此反應少見,一旦發生應立即停藥)、哮喘、紫癜等。
⑥可引起眼部并發癥,主要表現為角膜和晶體混濁,或使眼壓升高。對長期使用者應作眼部檢查,常規半年復查1次。高劑量應用本品時,夏季最好戴太陽鏡以保護角膜和晶體。
氯丙嗪的作用
為中樞多巴胺受體的阻斷劑,精神病人服用后,在不過分抑制情況下,迅速控制精神分裂病癥人的躁狂癥狀,減少或消除幻覺、妄想,使思維活動及行為趨于正常。大劑量時又可直接抑制嘔吐中樞產生強大的鎮吐作用,抑制體溫調節中樞,配合物理降溫,使體溫降低,基礎代謝降低,器官功能活動減少,耗氧量減低而呈“人工冬眠”狀態。能增強催眠、麻醉、鎮靜作用。可阻斷外周α-腎上腺素受體、直接擴張血管,引起血壓下降,大劑量時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應注意。可降低心臟的前負荷,而改善心臟功能(尤其是左心功能衰竭),對內分泌系統有一定影響。臨床用于治療精神病、鎮吐、低溫麻醉及人工冬眠,與鎮痛藥合用,治療癌癥晚期病人的劇痛,治療心力衰竭。
氯丙嗪的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25-100mg,極量每次150mg每日600mg。肌注或靜滴,每次25-50mg,極量每次100mg每日400mg,精神病患者:開始每次25-50mg,分2-3次服,逐漸增至每日300mg-450mg,癥狀減輕后再減到100-150mg,治療心力衰竭:肌注小劑量,每天5-10mg一日1-2次。
氯丙嗪的藥理學
本品系吩噻嗪類之代表藥物,為中樞多巴胺受體的拮抗藥,具有多種藥理活性。
①抗精神病作用:主要是由于拮抗了與情緒思維有關的邊緣系統的多巴胺受體所致。而拮抗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的a-腎上腺素受體,則與鎮靜安定有關。
②鎮吐作用:小劑量可抑制延腦催吐化學敏感區的多巴胺受體,大劑量時又可直接抑制嘔吐中樞,產生強大的鎮吐作用。但對刺激前庭所致的嘔吐無效。
③降溫作用:抑制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降低,體溫可隨外環境變化而變化。用較大劑量時,置患者于冷環境中(如冰袋或用冰水浴),可出現“人工冬眠”狀態。
④增強催眠、麻醉、鎮靜藥的作用。
⑤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可拮抗外周α-腎上腺素受體,直接擴張血管,引起血壓下降,大劑量時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應注意。還可解除小動脈、小靜脈痙攣,改善微循環,而有抗休克作用。同時由于擴張大靜脈的作用大于動脈系統,可降低心臟前負荷,而改善心臟功能(尤其是左心功能衰竭)。
⑥對內分泌系統有一定影響,如使催乳素抑制因子釋放減少,出現乳房腫大、乳溢。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促皮質素及促生長激素分泌延遲排卵。
本藥口服易吸收,但吸收不規則,個體差異甚大。胃內容物或與抗膽堿藥(如苯海索)同服時,可影響其吸收。亦有報道,苯海索對氯丙嗪的吸收影響不太大,但能降低其療效。口服有首關效應。可使血藥濃度降低。口服2〜4小時血藥濃度達高峰,持續6小時左右。肌內注射后達血藥濃度高峰迅速。90%與血漿蛋白結合。腦中濃度比血濃度高10倍。可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在肝臟以氧化或與葡萄糖醛酸結合,代謝產物中7-羥基氯丙嗪仍有藥理活性。主要經腎臟排出,排泄較慢。t1/2約為6〜9小時。
猜你喜歡:
2.氯丙嗪的不良反應
4.肝素的不良反應
長期應用氯丙嗪的不良反應





上一篇:長期應用激素的不良反應
下一篇:鎮痛藥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