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學習方法>小學學習方法>三年級方法>三年級語文>

    小學語文修辭方法的作用

    時間: 文瓊1297 分享

      修辭,就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修辭方法的作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修辭方法的作用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體、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構成:〈1〉本體、〈2〉喻體、〈3〉比喻

      (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間有相似性)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仿佛)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具體見下表:

      類別 特點 本體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出現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 是、成為 出現 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 無 出現 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例句: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老舍《濟南的冬天》

      2、比擬:

      借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朱自清

      (2)擬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荷花淀》孫犁)

      3、借代: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于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②特征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③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④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⑤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后一次講演》

      4、夸張:

      對事物的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1)擴大夸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2)縮小夸張: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3)超前夸張:把后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后出現。

      例句:她還沒有端酒杯,就醉了。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或相近,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6、排比:

      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或增強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7、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即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于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為明引和暗引兩種。

      作用: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1〉明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2〉暗引(間接引用)。

      例句: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10、反語:

      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11、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臧克家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12、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即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

      〈1〉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13、雙關:

      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或音近)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

      作用: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1〉諧音雙關。

      例如:"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楊"實際上是指楊開慧,"柳"實際上是指柳直荀)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絲"即"思"的意思,以此來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情)

      〈2〉語音雙關。

      是一種根據詞的多義條件而故意導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辭方式。這種修辭在歇后語中經常出現。

      例如:

      茶壺里煮餃子--心里有嘴倒不出

      老太太抹口紅--給你點顏色瞧瞧

      14、聯想:

      看到某事物,從而聯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例如:太陽出來了,地上好像著了火。

      2修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語言理解的作用。

      對語言的理解,由于人們的需求和目的的不同,實際上是存在著很大差異的。就一般而言,人們對語言的理解,基本上是對語言所表達意義的理解,主要是對語言內容信息的提取。但是,語文教學中對語言的理解,就比一般意義上對語言的理解要復雜多了,它要在理解語言的過程中識字,了解某些語言知識,形成比較敏銳的語感,它還要在理解語言的同時積累語言和學習運用語言。

      這樣說來,語文教學中對語言的理解,它所關注的就不僅僅是語言所提供的有關內容的信息,它還應該關注語言本身,關注有關語言形式的信息,語言的審美信息,語言知識的信息。要在理解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言語的表達效果,并適度地了解語言的一些表達方式和體會語言的美。特別是對那些經過修辭的言語,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

      因為這些言語是在文從字順的基礎上對語言更高層次的運用;它更講究表達效果,力求最佳表達效果,在準確表達內容的同時,更注重表達的形式,爭取做到內容與形式比較完美的統一。比如,在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中有這樣一句話,“正像人們說得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是說西沙群島海里的魚很多。顯然,這句話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方式,更為明顯的是:“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的表達效果要比“西沙群島的海里的魚很多”好得多。這正如人是馬,衣是鞍。

      一個人穿一身款式陳舊、面料低廉、色調單一、做工粗糙、且不合身的衣服,與穿一身款式新穎、面料考究、色調和諧、做工精細且得體的衣服,給人的感覺會一樣嗎?更何況衣著裝束是極富個性的事情。如果一個人的著裝能將自己的身材相貌的優點加以最大化的擴張,那就說明這個人不僅會穿,穿得明白;而且穿得很美,能穿出個性化。一個人能穿出美,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在美的基礎上又能穿出特點來,應該說是近乎完美了。“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作者選用夸張的手法,目的無非是故意通過“言過其實”、“夸大其詞”以收到“魚多”的更佳的表達效果。

      這一表達效果之好可以從兩方面去概括,一是最大限度地突出了“魚多”的特征,并將“魚多”這一對讀者并無多大情趣的事情說得蠻有情趣;二是將“魚多”這個帶有概括、抽象化的所指形象化了,“海”的一半是多少,想來想去,雖然依舊是深不見底、遼闊無邊,畢竟還是有“形”可想,有“象”可現;于是,由于這句話使用了夸張的手法,就使那本來索然無味的“魚多”之意變得令人回味不絕,且不由得生出許許多多的聯想和想象。

      二、語言運用的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講,運用語言要比理解語言更難,特別是書面語言。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對理解語言的要求要高于、要大于對運用語言的要求和范圍;

      語文課本所編選的課文,是言語的海洋。各種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言語,豐富多彩,應有盡有。那些經過選詞、煉句,使用了修辭手法的言語,是語言中的精華,這些言語,或經過千錘百煉,或妙手偶得,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這些言語是語文教學中最可寶貴的資源。

      隨著年級的增高和所接觸文體、語體的增多,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所面對的語言形式也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不斷地增多,而且增速比較快的是那些特殊的、經過了修辭錘煉的言語。這種現象的出現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因為學生不能總停留在記敘平白、形式簡單的語言的學習中。面對那些使用了修辭手法的言語,有關修辭的一些問題也就擺在了語文教學的面前。

      對詞匯、語法、修辭、邏輯等方面的知識及其有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如何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加以體現,它們在語文教學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一直爭論不休。不管承認不承認,也不管敢不敢面對,有關修辭的內容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內部的事情,這是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的事實。面對這樣的事實,脫離小學生的實際提出過高的要求固然不可取,采取躲閃回避或置之不理的態度和做法也不可取,而在語文教學中反對談修辭問題則更不可取。

      三、畫龍點睛、提升魅力的作用

      語文教學內容紛繁復雜,上出高水平、高質量的語文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種類型的課,如識字課、漢語拼音課、閱讀課、習作課,雖然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麻煩,但難處最多的、麻煩最大的怕是閱讀課。閱讀課難上,上好閱讀課更難,閱讀教學見真功。一位語文教師的真功夫,會盡顯于他的閱讀教學中。在閱讀課上,完全可以看出一位語文教師語言文字的修養,看出他的文化底蘊,看出他的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可以說,凡成功的語文教師,都在閱讀教學上有著自己的絕技和高著;凡在閱讀教學上取得成功的教師,都比較重視引導學生理解語言;凡善于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教師,都能在理解語言的內容與形式上做到比較恰當、適度的結合與統一,他們是指導學生理解語言的行家里手。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言語,比如那些在課文中起到關鍵作用的言語、那些含義深刻的言語、特別是那些既是關鍵的、又是含義深刻的、同時又使用了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極佳的言語,是閱讀教學的比較要緊之處。可以毫不夸張地講,閱讀教學能否取得成功,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語言質量的高低。

      3小學語文修辭教學方法

      1、結合文章語言特點,提高學生的語言品讀能力。

      語言修辭要依靠一定的語言環境, 即通常所說的語境。無論應聘工作、同學聚會、正常社交場合等,運用修辭都必須恰當、得體,并與周圍的環境相適應。比如在賣水餃的店鋪門上可以貼這樣的對聯:“外脆內酥似海味,細皮嫩肉勝山珍”;而要是將它貼在茶館的小店門上就不恰當了,就不如貼上“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無煩惱;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兩杯各西東”,或“山美水美,茶香溫馨;人杰地靈,品茗悅心”,這樣通過品茶與人的精神狀態進行對比,言簡意賅,含義悠遠,給人以淡泊名利、超凡脫俗的意境。

      2、在語言的分析學習中感悟語法和修辭知識。

      語法、修辭知識十分豐富,在教學中可依據具體的語言并聯系學生實際,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語法、修辭教學,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理解課文,并從中感悟語法規則和修辭方式。

      1)比較分析。

      這是教學句子常用的一種方法,即通過比較兩個同義句子在用詞、詞序和句型上的異同,學習造句方法及認識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例如:比較下面的語句有什么不同:①“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呢?”②“可是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落淚了。”通過比較,使學生體會到句②是一般的陳述句,句①通過重復“今天”,強調了事件的時間背景,再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勢,抒發了更為強烈的情感。

      2)舉例體會。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經常會碰到一些疑難句子,我們不可能一一進行比較分析,為了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體驗,增加積累,可引導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或課外讀物中舉出一些類似的詞句,從而加深感悟。例如,學到擬人句時,啟發學生模仿課文舉幾個把事物當作人來寫的句子,幫助學生進行聯系類比,體會擬人句的特點,再啟發學生想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讀背領悟。

      漢語言文字是感悟型,而不是分解型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去感悟語言,而不是研究語言,要注重積累語言而不是分析語言。對教材中規范的、形象生動的、精練優美的語言,應引導學生熟讀成誦,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3、注重修辭的訓練

      1)逐一認識,依次訓練

      我們的學生對修辭不是十分了解,可能只限于認識某幾種常用的修辭方法,也沒進行過系統的學習,更不要說知之甚深。所以,我們在作文訓練中,就要注意這一問題所在,有意識地對七年級學生分階段、分步驟地系統地引進修辭知識。

      怎樣操作呢?筆者認為如果用幾節專門課來講,感覺有些枯燥。筆者認為可以利用課本中的范文,范文中一旦出現某種修辭方法時,我們就把這種修辭方法作系統地介紹,并在學生了解這一方法后做一次小作文,要求學生在小作文中必須運用到此種修辭方法。學校本來每周就有作文素質訓練任務,這兩種訓練應該互不影響,可同時進行,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筆者這里說的訓練是穿插在課文教學中去的訓練。

      2)接通關系,混合訓練

      有的修辭方法是相互有關的,或是容易混淆的,那么在出現某一種時,我們就要讓它們同時亮相,便于區分和運用。比如:比喻與比擬,設問與反問,借代與比喻中的借喻,排比與反復,雙關與反語,對比與映襯,頂真與回環,移用與通感等,這樣一組一組地認識。然后在一組一組地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3)采取多樣的訓練形式

      一般可設計如下的練習形式:(1)填空練習。如,選擇關聯詞語填空。(2)改換句式練習。如,照樣子,把句子換個說法,句子意思不變。還可進行“把”字句與“被”字句、陳述句與反問句等句式的轉換訓練。(3)擴句、縮句練習。通過擴寫句子和縮寫句子的訓練,讓學生理解把意思表達完整與具體的語法規律。(4)仿造句子或把句子補充完整的練習。例如仿造比喻句、比擬句、對偶句、排比句,把比喻句或復句補充完整等。(5)積累練習。要求學生分類摘抄課文或課外閱讀中的相關詞句。

      4小學語文常見的修辭方法

      對比

      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并舉加以比較的方法。

      作用:能使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更加鮮明突出。

      示例: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對偶

      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有音樂美。

      示例: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仿佛)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形象,使說理更透徹。

      示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征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

      作用:可引人聯想,形象突出、生動、具體、使特點更鮮明。

      示例: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胡子坐在墻角里吸旱煙。(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反復

      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

      作用:突出思想,強調感情,有時能夠加強節奏感。

      示例: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

      反語

      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反問

      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作用: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感情,以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示例:難道中學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裝在套子里的人》)

      設問

      為了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

      作用:是提醒人們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容。

      示例: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設問是自問自答的。

      比擬

      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后者稱之為擬人。

      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示例: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干。(擬人)

      夸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引起聯想,使表達的事物更突出、更鮮明。

      示例:

      ①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夸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夸張)

      排比

      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

      作用: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示例: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于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相關文章:

    1.小學語文修辭手法的應用

    2.小學語文修辭手法專項練習及答案

    3.小學語文修辭手法口訣歌!暑假背背考滿分!

    4.小學語文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和夸張

    5.小學語文期末復習方法

    小學語文修辭方法的作用

    修辭,就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修辭方法的作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修辭方法的作用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體、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小學語文背誦方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背誦方法有哪些

      學習語文,是一個需要不斷積累過程,無論是字詞,還是文章等等,都需要把知識儲存在腦海里,靈活運用。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背誦方法,供

    • 小學語文概括大意方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概括大意方法有哪些

      學會概括段落大意,是完整而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也是泛讀時快速抓住全文要點和精讀時認真領悟全文思路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今天小編給大家

    • 小學語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常用的概括段意的方法有哪些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進行段意的概括?下面小編為大

    • 小學語文文段內容概括方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文段內容概括方法有哪些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

    3794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987| 午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老板轻点好痛好涨嗯啊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三级一区二区三| 最色网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免费看|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字幕| 黑人玩弄漂亮少妇高潮大叫| 乱中年女人伦av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成人凹凸短视频在线观看| 男彩虹用的app小蓝|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专区|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风韵多水的老熟妇| 一二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精品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国模大胆一区二区三区| 最好看的2018中文字幕高清的|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蜜臀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ssswww日本免费网站片| 亚洲www在线| 免费在线观看h|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