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總價合同索賠成功的案例分析(3)
3、竣工驗收后的資料
(1)、保修合同(涉及質保金等)
(2)、工程資料移交手續清單(簽字)
(3)、工程款的催付手續(保持時效)
同時,在收集工程索賠資料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1、主體——誰簽字有效、合法;
2、程序——嚴格按合同約定程序提出索賠;
3、時間——要按合同約定時間主張權利;
4、證據——在法律上只有原件有效力。
相關閱讀:
固定總價合同的特點
1、工程造價易于結算。
由于總價固定,因此只要業主(發包方)不改變合同施工內容,合同約定的價款就是承發包雙方最終的結算價款。對于業主來說,這樣的價款確定形式可以節省大量的計量、核價工作,從而能集中精力抓好工程進度和施工質量。
2、量與價的風險主要由承包商承擔。
對承包商而言,固定總價合同一經簽訂,承包商首先要承擔的是價格風險。這里投標時的詢價失誤、合同履行過程中的價格上漲風險均由自己承擔,業主不會給予補償。
其次,承包商還要承擔工程量風險。在固定總價合同中,業主往往只提供施工圖紙和說明,承包商在報價時要自己計算工程量,再根據申報的綜合單價,得出合同總價。即便業主提供工程量清單,也僅僅是承包商投標報價的參考,業主往往聲明不對工程量的計算錯誤負責。這樣,承包商還要承擔工程量漏算、錯算的風險。
招標實踐中,外資和港臺業主給予的投標時間往往比較短,承包商來不及根據施工圖精確計算工程量,只能憑經驗結合圖紙作估算,漏算、錯算幾乎難以避免,只不過漏算、錯算的數額有大有小罷了。
對于業主而言,通過招標、議標選擇的承包商,其中標價的利潤空間已經大大壓縮,業主高價獲取工程的的風險幾乎不存在。但是,材料市場不會永遠只漲不跌,因此簽訂固定總價合同對業主同樣具有一定的風險,只是基于業主在工程合同中的優勢地位,往往可以逼迫承包商減少合同價款,因此,固定總價合同中業主的價格風險相比承包商要小得多。
3、承包商索賠機會少。
固定總價合同,業主往往在合同中明確只有業主變更設計和增減工程量可以調整合同價款,這樣一來承包商索賠的機會大大減少,而業主對工程造價的控制就能做到基本不突破預算。因此固定總價合同也是業主對付承包商“低中標、勤簽證、高索賠”的妙招。這對企業管理制度嚴格、超預算資金需要公司董事會批準支付的外資企業尤為重要。
4.合同總價一次包死,總價優先。
看過“固定總價合同索賠成功的案例分析”的人還看了:
3.總價用英語怎么說
固定總價合同索賠成功的案例分析(3)





上一篇:小產權房不可轉正
下一篇:關于合同成立的時間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