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課本《我與地壇》教案(2)
4、 知識點總結
(1) 修辭手法:
① 擬人:形象生動,表意豐富。
② 對比:使好的更好,壞的更壞。
③ 反襯:類似對比
(2) 常見修辭手法
《考試說明》中規定的必須掌握的修辭(8種):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比擬—— 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夸張——揭示本質,給人以啟迪;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以創造意境
5、對偶——便于吟誦,易于記憶;用于詩歌,有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辟,條分縷析;節奏鮮明,長于抒情
7、設問——提起注意,引人思考,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8、反問——加強語氣,抒發強烈的感情,增強文章說服力和感染力
初高中常見的修辭:
1、反復——用于說理性文章,起強調作用;抒情寫景,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劃段分層
2、雙關——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
3、反語——加強表達效果
4、引用——增強語言表達效果
5、對比——使好的顯更好,壞的顯更壞
6、映襯(襯托)——與對比相同,但有主次之分
7、頂真(頂針、聯珠)——適于表現客觀事物間的遞相依存的關系
9、通感(移覺)——溝通感官
10、歇后語——幽默、風趣
11、互文——相互補充
(3)表達技巧
1、賦、比、興、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畫、寓莊于諧、聯想想象等
2、象征:形象生動。
(4)修辭方式與表達技巧的區別
表達技巧側重于從宏觀上增強文章的整體或某一部分的表達效果;修辭方式而側重于從微觀上增強文章句子的表達效果,著眼于句子的修飾。界限不是絕對的。
(3) 標點符號用法
① ﹤1﹥復句內部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用分號。例如:
語言,人們用來抒情達意;文字,人們用來記言記事。
﹤2﹥非并列關系(如轉折關系、因果關系等)的多重復句,第一層的前后兩部分之間,也用分號。例如:
我國年滿 18 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3﹥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也可以用分號。例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② 破折號:
﹤1﹥:行文中解釋說明的語句,用破折號標明。例如:
邁進金黃色的大門,穿過寬闊的風門廳和衣帽廳,就到了大會堂建筑的樞紐部分——中央大廳。
﹤2﹥:話題突然轉變,用破折號標明。例如:
“ 今天好熱啊!——你什么時候去上海? ” 張強對剛剛進門的小王說。
﹤3﹥:聲音延長,象聲詞后用破折號。例如:
“ 嗚—— ” 火車開動了。
﹤4﹥:事項列舉分承,各項之前用破折號。例如:
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環境物理學分為以下五個分支學科:
——環境聲學;
——環境光學;
——環境熱學;
——環境電磁學;
——環境空氣動力學。
③ 冒號
﹤1﹥:用在稱呼語后邊,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同志們,朋友們:
現在開會了。 ……
﹤2﹥用在總說性話語的后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例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
﹤3﹥用在需要解釋的詞語后邊,表示引出解釋或說明。例如:
外文圖書展銷會
日期: 10 月 20 日 至 11 月 10 日
時間:上午 8 時至下午 4 時
地點:北京展覽館
﹤4﹥用 在 “ 說 、想、是、證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 ” 等詞語后邊,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他十分驚訝地說: “ 啊,原來是你! ”
﹤5﹥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也可以用冒號,以總結上文。例如: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在化學系學習;李平進了中等技術學校,讀機械制造專業;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5、 我與地壇
古老 人生短暫(時間) 超越 永恒
地壇 “我”(人) 上帝
宏大 人的渺小(空間) 超能 萬能
人教版高一必修課本《我與地壇》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高一必修課本《我與地壇》教案(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