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本科行政管理論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對象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大學本科行政管理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大學本科行政管理論文篇1
論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執行力的提升
摘 要:政府執行力在維系政府組織機構的生存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也是政府組織不可或缺的決定性力量。中國在政治和經濟各方面都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政治環境和諧穩定,經濟發展的速度突飛猛進,這都與中國強大的政府執行力是密不可分的。然而,由于中國政府執行力還處于起步階段,中國仍存在著亂執行、不執行或難執行等執行力不強的現象,這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也不利于國家的經濟建設。通過對中國地方政府執行力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中國地方政府執行力,從而避免地方政府在執行政策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提高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保障政策順利進行。同時它也為提升地方政府執行力提供更加充實的理論基礎,有利于加強政府的行政效能建設,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政府執行力.
政府執行力是指公共政策執行者通過貫徹上級部門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等,并且充分運用現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并且合理使用和控制,對各種行動進行布置、實施和監控來實現其既定的目標所表現政府機關內部存在的各種能力和效力。
一、中國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執行力存在的問題.
(一)執行主體問題.
目前中國許多地方政府的政策執行者對上級下達的方針、政策并不能完全地理解,并且對政策的傳達也是應付,對政策執行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僵硬地照搬照抄,有的甚至只是在形式上執行,而實際上卻是不執行。有些政策執行人員思想庸俗守舊,缺乏從業道德,只注重本身的權力的大小,從不考慮其應盡的責任,他們缺乏較強的事業心,不能全心工作,進而也無所作為。還有一部分人在面對問題時怕擔責任,出現了執行者不敢管也不愿意管的現象。還有一些政策執行者執行的精神動力弱化,對事務的執行缺乏執行的決心,有的人在執行時持觀望態度,把事情拖了較長時間不執行[1]。這樣的行為使得一些執行任務及社會問題久拖不決,已經危害到了社會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這也嚴重影響了中國地方政府的執行力水平的提高。
(二)公共政策執行缺乏規范.
有些地方政府和領導干部出于自身個人利益考慮,對上級政府的指示、指令進行過濾,他們只選擇對本部門有利的政策執行。選擇執行的選擇標準主要有兩種類型,首先是在上級的一項公共政策中,選擇有利于本地區、本部門的一部分內容進行執行。其次是在上級的若干項公共政策中,從中選擇有利于本部門、本單位的一項或幾項公共政策進行執行。這必將破壞公共政策的完整性、嚴肅性,從而使公共政策目標難以實現。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根據個人對政策的理解,區分軟硬指標,然后進行選擇。他們將一些受歡迎的、無約束的政策歸入軟指標,而將計劃生育、征收稅費歸入必須完成的硬指標。根據計劃生育政策的規定政策執行者要用說服的辦法讓人們不要違反。但是,在實際執行進程中,由于這一政策決定著干部的政治前途,而單純的說服教育無法使人們遵從,很難成功。于是,它將變成一項硬指標。在征收稅費和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時候,地方政府通常將所有地方力量全部動員起來以確保任務的完成[2]。
(三)公共政策執行中存在溝通和協調不順暢的問題.
首先是部門之間溝通不暢通。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能夠更好地落實上級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就必然要設立具體的執行部門。但是如果執行部門設立不合理,多頭管理、權責脫節、效率低下的狀況仍然存在,政府事務綜合管理水平低。例如,在流通領域中,如果管理機構設置采取分割管理的方式,發改委、商務部、工商局、藥監局等,都具有管理市場、管理行業的職能,他們之間難以協調一致,就會經常發生摩擦,它也將會對政策的執行產生較大的阻力。其次,中央與地方之間溝通不順暢。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由于受集權體制的影響一直不暢通,由于缺乏溝通一些地方只是機械地執行上級指令,沒充分考慮到后果,也缺乏公眾參與,政策的透明度也比較低,公眾由于對政策一知半解或一無所知,難以接受新實行政策,進而影響了政策的執行效果[3]。
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執行力弱化的成因分析.
(一)執行主體存在不利心態.
周永亮博士指出,心態是影響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是影響行為的首要因素,是人的心理活動外化為實踐行為的一個動力源[4]。心態要素包括激情、態度、信念,執行主體的不利心態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執行主體缺乏執行的激情。人的心態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是激情。主要指的是人們在某些事情的激發下的一種情緒的爆發。激情可以支配人們采取某種行動,它是一種強大的動力。執行主體在執行時缺乏激情,往往造成政策執行的力度不夠,也是導致政府的執行力不足的重要因素。有人曾經做過調查,如是執行力水平較高的地區,那么執行人員的素質和面貌都是很優秀的,執行的激情也很高。反之,如果政府的執行人員的精神面貌、素質較低時,激情也不高,它將導致政府執行力也是比較低的。目前,有些地方政府機關工作缺乏激情,它將是導致政府執行力低的重要原因之一[5]。其次,執行主體采取偏離的態度。態度是指人們對某些特定事物的一種情感傾向。即是指人們喜歡或不喜歡一些事物。一些執行主體態度消極,做事情表現為不耐煩,進行抵制執行,這些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是較為常見的,也是影響地方政府執行力的又一因素。
(二)地方政府執行中溝通協調機制不完善.
缺乏健全的規章制度。無規矩不能成方圓,沒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對政策執行者及其行動進行適當的約束和指導,就不可能產生良好的政策效果。健全的規章制度使政策執行的行為得到強有力的約束,為政策執行偏差的產生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另一方面,行為規范失去機制約束。一是中國正處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處于新舊體制轉型階段,新體制尚在建立過程之中,出現行為規范體制上的“真空”。二是在傳統行為規范下,黨政基本合一,政府行政一般由各級黨組織領導,政府部門負責具本執行,黨政關系沒有理順,黨組織承擔了一部分政府行政工作,使政府功能有所削弱,影響了政策執行。三是目前行政執行中多采取強迫命令方式,執行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不到應有的發揮,執行信息基本上處于上級對下級的單向流動狀態,缺乏雙方的相互溝通和積極性的共同發揮。
(三)缺乏執行力文化.
“執行力文化”是一個組織文化環境中由理念統領下人們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自發地把決策轉化為結果的群體氛圍和群體能力[6]。對政府而言,執行力的文化是政府組織內的執行主體他們共享的關于執行的價值觀、思想及行為規范的總和。這就要求既要充分、科學利用一切有利于執行力的因素,又要所排一切不利于執行力的各種因素。而且一切組織成員在思想里面認同統一的執行觀念和執行形式,還要具有規的監督體系和獎懲制度用以保證組織及其成員全心全意投入實際的工作中,并且要改變其行為和方式符合實際要求,這樣才能在組織內形成一種注重實際、目的明確、監督力較強的執行力文化。
三、提升中國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執行力的對策.
(一)提高執行主體的素質.
要完善公務員的培訓教育體系,還要建立多種渠道、多媒體的方便公務員學習的培訓機制。目前,中國對公務員的培訓類型可以分為初任培訓、晉升培訓、專業培訓以及知識不斷更新的培訓等。各地方政府應該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實地開展以上的公務員的培訓活動,還要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培訓制度和培訓方法,逐步深入地拓展業務的范圍。為提高學習的效果,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素質,政府要廣泛采納各行業的先進知識和技術。在政府的系統組織內,廣泛強調終身學習和團體學習,進而適應外界環境的不斷地變化。政府工作人員要不斷地學習,隨著形勢的變化,不斷更新執行工具,尤其是現代行政所需的信息的搜集技術、電子政務的技術和媒體溝通的技術等,這樣才能提高政府的執行力[7]。
(二)健全溝通協調制度.
建立健全一個良好的溝通協調制度是提高政府執行力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各環節的利益是愈加難以調節,難免出現各種紛爭和矛盾,這將直接導致執行力水平低下。此外,由于政策執行主體間缺乏良好的協調溝通制度,使得各執行主體間的信息溝通不暢通,出現了相互之間推諉的現象,從而導致政府執行力深陷僵局。政策協調指的是通過對政府執行的各要素進行調整,使它們相互協作,使機構與執行人員能夠統一起來共同實現決策目標,保障各項執行活動有序運行。在政府執行活動的過程中,協調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8]。
完善信息溝通中所指的溝通主要是指政府在執行過程中內部組織人員相互交流,信息傳遞的過程,通過有效的溝通是保證政府政策執行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通過信息的有效溝通能夠使上級機關的決策及時準確地下達,下級機關也能準確地理解上級的方針與政策,減少誤差,還能夠及時糾正政策執行過程中的錯誤,進而保證政策的順利執行。首先,政府組織機構也要分工明確、精簡機構,各個部門和各部門人員都要有明確的路線,這樣才能保證上級政府的政策準確及時地傳達到下級機關。其次,由于上級機關的政策或決策傳達到下級部門需要經過很多部門,文件在傳遞過程中很容易失真,所以政府機關可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可以利用現代的通信設備和網絡技術,使得信息傳遞速度加快,中間環節也減少了,進而減少了執行的成本,政策執行效率也大大降低,提升了政府的執行力水平[9]。
(三)構建政府政策執行力文化.
中國的歷史比較悠久,行政文化也源遠流長,雖然中國傳統的行政文化存在著許多的弊端,但也有許多的精華的部分值得我們借鑒。如“民本思想”、“仁政思想”等對中國建設民主政府有著深刻的影響作用。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其核心就是要以人為本。現階段中國的行政法規也明確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依法行政、秉公辦事、廉潔奉公、高效執行、各司其職、團結合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對政府行政文化進行建設時,還要吸取傳統文化中有利之處,并進行改進,營造出先進的行政執行文化,來適應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要求[10]。此外,還要調整政府組織內部,使政府機構各部門之間更加協調暢通,提高政府執行力的水平。地方政府組織人員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工作中不斷地創新。另一方面,還要求各級政府組織,要從整體上認識到要提高政府執行,并且加強對工作人員進行政指導。
參考文獻:
[1] 齊子鑒.政府執行力的動態分析[D].蘇州: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0:15.
[2] 劉曉峰,陳建萍.中國地方政府執行力問題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1,(12):102-103.
[3] 劉曉峰,陳建萍.中國地方政府執行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11,(5):67-71.
[4] 周永亮.本土化執行力模式[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50-70.
[5] 史策.政府執行力的自身挑戰及應對[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0,(4):39-46.
[6] 范斌.中國行政執行力文化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0:60-75.
[7] 紀鳳蘭.政府績效評估及相關問題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7:50-61.
[8] 孫蔚課題組.提高縣級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的途徑研究[J].吉林政報,2011,(1):215-216.
[9] 汪杰貴,周生春.城市公共服務問責機制的構建[J].城市問題,2010,(9):75-79.
[10] 李慧卿.政策執行視角下的地方政府執行力色議[J].汕頭大學學報,2008,(1):65-68.
>>>下頁帶來更多的大學本科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