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論文相關范文特輯
行政管理論文相關范文特輯
下面是小編整理整合的一些關于行政管理方面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借鑒,希望對你有幫助。
檔案行政管理工作的探討
一、檔案行政管理職能沿革
在計劃經濟時期,檔案行政管理應用的主要手段就是指令性的業務指導,檔案行政管理職能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得到落實。因此必須認識到在計劃經濟時期,指令性的業務指導模式有效推動了檔案事業的健康發展。在計劃經濟時期,雖然人們也將其叫做業務指導,但這種指導具有一定的強制特點,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這樣說,它就是法,就是命令,下級部門一定要遵從與執行,開展檔案工作與業務建設就是在行政命令的狀態下實行的,屬于強制執行。這一現象并不只是表現在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當中,而是計劃經濟時期所有行政機關都有的行政特點。
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階段,不再適用政府行政管理的方式。要求淘汰指令性的管理做法,而實行依法行政。在這種變化當中,檔案部門處于改革的前沿。隨著指令性管理逐步轉變為依法行政,及時出臺了《檔案法》,在法律上明確了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轉變管理職能的重要性與準確定位。隨著當前推行依法行政,檔案行政管理職能在模式上實現了轉變,不再依賴計劃經濟時期的指令性業務指導而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的依法行政為主。行使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也不再規定為一個單獨的部門,而成為業務指導與法規兩個部門。但在傳統思想與習慣的作用下,這種轉變還沒有完全落實到行動當中,特別是在當前的基層,依然實行著指令性的業務指導這種管理做法。
二、 法定的檔案行政管理職能簡釋
依據《檔案法》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管理本地的檔案事業,同時具有指導與監督當地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檔案工作的責任。”從中可以明確,檔案行政管理主要針對的是社會檔案事務,但不是管理實體檔案或檔案工作。也就是說這種管理主要是管事而不是管理一個單位一個部門,更不能管理當中的某一個人。也可以這樣說,檔案行政管理主要負責與檔案工作有關的工作和事。而管理不重視結果,重點關注的是管理過程。在以前的檔案管理工作中,檔案工作只是重點指導一個系統一個單位的檔案管理工作,認為提高檔案工作人員水平,使其能夠做到科學管理內部檔案實體,而沒有認識到行政管理的主要職能是什么。所以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工作面臨著大量的困難,雖然也做了大量的服務工作,但卻得不到相關部門的認可。
三、如何才能做好檔案行政管理工作
(一)檔案行政管理必須依法行政。在行政管理過程中要求首先做到依法行政,檔案行政管理也適用于這一點。在依法行政過程中,當中的依法包括《檔案法》,但還包括關系到檔案事務的一切法律法規?!稒n案法》具有核心地位,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在開展工作中首先要遵守《檔案法》,但需要提出的是,其中的內容和要求原則化嚴重,不具備明確的操作措施,所以在實行檔案行政管理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應用一切關系到檔案事務的法律法規,只有做到上述這些,才能順利開展各項工作,才能使檔案行政管理收到較好的效果。有統計數字顯示,在河南省與“檔案”有關的法律法規就有17部之多。這些與檔案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全部適用于檔案行政管理工作。在實際開展檔案行政管理工作中發揮這些法律法規的作用,可以有效解決檔案實際管理過程中出現的“不到位”問題。
(二)檔案行政管理必須遵循分級管理的原則。依據《檔案法》要求,檔案行政管理要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同時明確指出了不同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職能與權限。所以,在實際檔案行政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依據法律規定去落實,不然就有可能出現“越位”現象。如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在業務考核指標中把村級建檔工作下發到各級檔案管理部門,如果縣級檔案管理部門將其理解為一項重要的檔案管理工作,要實行親自入村開展指導與幫助,但其實這種做法不符合上述管理規定,沒有遵守自身行政管理職能的規定,屬于管理中的“越位”。而應該采取的做法是,以《檔案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基礎,對鄉鎮、民政部門的檔案機構工作進行指導與監督。也可以這樣認為,在實際開展檔案行政管理過程中,要以《檔案法》為主要依據,同時結合與檔案管理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開展規范性管理。真正做到分級管理,實現對檔案管理部門的指導與監督工作,做到這一點,檔案行政管理工作就不會出現“越位”現象。
當前,很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都設置了業務指導與法規科,業務指導部門不適宜再沿用當前名稱,而可以稱其為“檔案管理指導處與檔案指導處”,主要負責檔案行政指導、行政獎勵、培訓、宣傳教育等工作,不擁有強制性行政職能。法規處(科、股)履行檔案行政監督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執法監督等職責,負責制定檔案業務標準、規范、政策等,主要行使強制性的行政職能。
(三)增加機構,加強內部監督。加強內部監督是保障依法行政,切實履行法定職責的必要環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增設檔案執法處(科、股),或者統稱“檔案執法隊”,專門履行強制性的行政職能,其中,對查處違法案件沒有決定處置權。法規處(科、股)則主要履行檔案行政監督、審批檔案執法隊查處的檔案違法案件、制定業務標準等職責,履行對同級檔案館和下級檔案部門的行政監督檢查、查處檔案違法案件和行政監督等職責。“檔案管理指導處(科、股)”履行檔案行政指導等非強制性的行政職能。
A縣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可行性
進入新世紀以來,A縣在農業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明顯的:形成了特色的發展模式,培育了許多中小型企業,延長了產業鏈,增加了附加價值。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進一步發展遇到了很大的瓶頸,其中農業行政管理體制不適應市場的變化是一個重要原因。這篇文章將聚焦A縣農業行政體制,探尋其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未來的路該向何方?
一、A縣為什么要進行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1.政治背景
在“五位一體、四化同步”的重要精神指示下,A縣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提出了“大悅A縣”的農業發展思路,將生態農業、特色農業定為其主要發展目標。農業是支柱產業,對國民生活、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具有深刻影響,鑒于農業對政治的特殊影響,我們必須給予農業行政管理體制足夠的重視。
2.農業發展的巨大潛力
A縣是耕地面積占總土地面積的62.5%,擁有良好的自然資源優勢,在縣政府的扶持下先后有“A大米”、“A牛肉”、“A西瓜”等特色農業產品產生。A縣以打造綠色農產品安全先行示范區為抓手,以“兩園五基地”建設為載體,進一步完善現代循環農業A縣模式,被授予“2014中國畜牧行業優秀模式”。
3.農業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1)職能劃分混亂,不適合現代農業生產。就糧食生產而言,A縣發改局具有銜接全縣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組織擬訂全縣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規劃和政策,提出城鎮化發展戰略和政策的職能;而A縣農業局同時具有制訂全縣農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年度計劃的職能。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耕地保護屬于國土資源局的管轄范圍。而“組織擬訂科技促進農村和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制訂相關重要措施和辦法,促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農村建設和社會建設”的職能被交給了科技局。糧食及其加工品的質量安全、進出口糧食的衛生監督檢驗由A縣質量監督局負責,糧食的數量安全和流通由A縣糧食局管理。
部門職能劃分不清,信息溝通不暢,使農業產前、產中、產后三個連續的過程割裂從而導致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適應當地市場經濟的發展。
(2)行政管理組織薄弱,與現代管理要求脫節。A縣農業行政管理組織薄弱體現在三個方面: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基層財政支持力度小。
由于A縣農業的行政編辦嚴重超標,不能實現新老血液的互換,更不能保證合理的年齡結構與知識結構,造成了專業知識人員的短缺進而嚴重影響了農業行政管理的效率提高。
(3)機構冗雜人員膨脹,行政效率有待提高。A縣涉農機構包括:縣農業局、縣糧食局、縣林業局、縣農業開發辦公室、縣農村工作辦公室、縣水產局、縣畜牧獸醫局等,農口機構既多又散,不能形成合力,不僅工作扯皮,而且增加財政負擔,制約了農業的發展。
二、未來之路將向何方
1.確定科學合理的改革目標
根據成都市“大農業”的探索經驗,設置合理的改革目標是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A縣制定農業發展戰略和政策,為農業發展定位即要建立起一套符合建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目標的配套措施,建設服務型行政管理體系,以滿足農業市場的發展需求。
2.明晰市場化指導原則的改革方向
主張政府管理市場化的薩瓦斯(Sa vas)認為,市場化“不僅是一個新式的管理工具,更已經演變成了一個社會治理的基本戰略”;市場化改革“似乎成了魅力非凡的旗幟,在許多競選綱領中占據核心地位”。但是目前我國農業市場化進程才開始不久,農業行政管理的行政色彩依然較為濃厚,市場化改革需要繼續推進。
在A縣農業行政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必須把市場化作為改革的方向,聆聽“市場的聲音”,使市場在農業資源的配置中充分發揮基礎性作用。
3.轉變農業管理部門職能提高服務質量
針對現有農業行政管理體制人員冗雜,積極性不高,人員年齡、知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針對這個長期的歷史遺留問題,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漸進。增加待遇吸引高素質人才,合理安排編制,實現新老血液的交換,轉變公務員的服務理念,樹立微觀的服務態度,建設農業服務型行政體制。推動農業管理體制現代信息化建設,推動電子政務,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4.尊重行政相對人的需求實行民主決策
A縣在推行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設計、制訂、方案的征求意見、民主聽證會、方案的修改、通過和評估等環節,需要行政相對人的積極參與,促進決策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從而穩妥、高效的推進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服務A縣農業發展?,F代行政程序強調行政相對人的參與,強調符合正當法律程序原則(due process oflaw)。地方政府推行大部制的程序設計是否合理是影響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總結
上述改革對A縣轉變農業行政管理職能,提高治理能力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也應該清醒的認識,農業行政管理體制所體現的問題是歷史積淀而成,改革不是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A縣也應十分謹慎的借鑒國內外的改革經驗,只有長期按照戰略目標穩妥推進,才能使A縣農業行政管理體制與現代農業市場完美銜接。
行政管理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