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防建設的軍事理論論文(3)
關于國防建設的軍事理論論文
關于國防建設的軍事理論論文篇二
《論國防建設與國民經濟建設的互動作用》
[摘 要]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在當今和平與發展的大趨勢下,深化認識國防建設與國民經濟建設關系,處理協調好兩者的關系,推動國防建設與國民經濟建設的互動,對加速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增強我國的國防實力,實現富國強兵,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國防建設;國民經濟建設;互動作用
[中圖分類號]E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08)44-0089-03
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關系到國家的安全與發展,當前,在我國向著經濟強國邁進,國防建設向著信息化方向發展的時期,我們在充分認識到國防是經濟的保障,經濟是國防建設的基礎同時,更要深刻認識到當今國防建設與國民經濟建設關系所包含的新內涵:一是國防在保障國家經濟建設方面被賦予的新職能,國防建設對國家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二是民用高新技術的發展對國防信息化建設的推動作用。在當前相對和平時期,我們要進一步協調好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關系,有機地把國防建設融入到國民經濟建設體系中,加強國防建設與國民經濟建設的良性互動,促進國家的經濟與國防共同發展。
1 當今的抗險救災賦予了國防力量為保障國民經濟建設增添了新內容
國防力量歷來是保證民族生存、國家安全的基石。國防的職能就是應對侵略戰爭,保衛國家的安全,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提供保障。一個國家只有處于和平穩定的環境,才能夠更好地進行經濟建設,如果國家沒有國防力量作保障,就會給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危機。建國以來,我們的軍隊進行了幾次自衛反擊戰,消除了外患的威脅,維護了邊界的穩定、國家的安全,為經濟建設的運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當前,良好的和平穩定環境有力地保證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正常運行和發展,強大的國防功不可沒。
在當今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大大減小,而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卻很難幸免。我國在多次遭遇特大自然災害侵襲中,動用軍隊和國防科技裝備應對自然災害的侵襲,進行抗險救災,大大降低了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害和損失,體現出軍隊抗險救災的有效性。抗險救災,賦予了今天我國國防新的職能,為國防保障經濟建設增添了新的內容。抗擊自然災害,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經濟建設正常秩序也是今天國防要擔當的重任,這一點,在我國近年來遇到的一些特大自然災害時充分地體現出來。
無論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特大洪澇還是2008年初年的大雪災,我們國防力量的主體軍隊在抗險救災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中,軍隊和國防裝備的作用在這場特大自然災害中,更是充分地體現出來。地震一發生,是我們的人民軍隊最先趕到地震災區現場,迅速用先進的通信設備把災區的情況及時傳輸出來,軍隊的武裝直升飛機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把物資和人員空降到災區,部隊用先進的工程機械在災區開山劈石、架橋鋪路,軍隊的沖鋒舟沖過激流險阻打通水上通路,及時搶救傷員,運輸物資,武警水電部隊的工程機械及時排除了唐家山堰塞湖的險情,等等。軍隊運用了先進裝備,為搶救人民生命財產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使企業的經濟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嚴密的組織系統,過硬的軍事素質、良好的作風,使軍隊對抗險救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在遇到特大自然災害時,也組織軍隊,利用國防裝備器材進行抗險救災。美國在遇到特大風暴襲擊時,就動用了它的國民警衛隊進行救險。日本在遭遇地震時,他們的自衛隊及時趕到現場進行救險。軍隊運用先進的裝備器材,在抗險救災中發揮了重要的作 用。
2 國民經濟建設、民用高新技術對國防建設的支撐促進作用
2.1 國民經濟建設對國防建設的支撐作用
戰爭和國防對經濟有強烈的依賴性,經濟是國防的基礎,強大的國防是建立在雄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我們的國防力量在建設發展中,歷經曲折和艱辛。建國初期,由于我們的底子薄,經濟實力弱,我們的國防建設發展緩慢,我們的武器裝備和世界強國存在較大的差距。薄弱的國家經濟,更使我們的國防建設雪上加霜,高尖端武器裝備開發研制由于投入少,幾乎沒有什么突破和進展,軍隊建設仍以陸軍、步兵為主,技術、專業兵種很少,海、空軍發展緩慢,且裝備也很落后,經濟上的進一步落后,加大了我們的國防與強國之間的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正確方針路線指導下,我國的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國民產值大幅提高。在強大的經濟支撐下,我國的國防建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人民解放軍的專業、技術兵種大大增多,電子化、機械化程度大大提高,海、空軍裝備得到很大改觀,高尖端裝備發展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
當前,世界新軍事變革加速發展,戰爭形態已由高技術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戰爭的特點和樣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軍隊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為衡量軍隊戰斗力的重要標志。這場軍事大變革,對我國的國防建設也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2.2 民用高新技術的發展對國防建設的促進作用
在強大的經濟基礎支撐下,我們除了要加大軍事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的投入,還要充分利用民用高新技術成果,促進我國軍品的發展,加快我國信息化裝備建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民用高新技術的發展對我國軍品發展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當前,我國的民用高新技術發展迅猛,特別是一些一流重點大學和地方的科研院所,在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上,取得許多重大的突破,這些科研突破對于我軍信息化裝備和其他尖端武器的研究與開發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些科技型民營企業的科技實力也在不斷增強,許多民營企業的科研成果和產品高新技術含量,對推動我國軍工開發、信息化裝備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我國在一些重要的高新技術領域,如信息技術、電子技術和生物技術材料等,軍用與民用的工業企業在技術水平上已難分高下,甚至在有些技術領域,民用的已超過軍工部門。我們應充分發揮民用高科技資源優勢,把其融入到我國的軍品研究開發體系中來,提升我國武器裝備的信息化含量。我們只有依托強大的經濟基礎,利用民用高新技術的動能,才能更好地占領現代軍事科學技術的制高點,打造我們的鋒利的信息化利劍,在現代信息化戰爭的較量中立于不敗之地。
3 國防建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促動作用
3.1 發揮軍工高新技術優勢,給國民經濟建設注入新的增長點
在國防建設中,我們許多國防科研單位、軍工企業都是處在高新技術發展的前沿,從事的是新材料、新能源、光電子技術、航天技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的開發與研制。在當前高新技術呈交叉化和邊緣化非常顯著的趨勢下,使得他們在進行武器裝備的開發生產中所取得
的一些技術專利、科研成果在民用上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國防建設利用高新技術優勢在科研開發、科技創新上,為我們的國民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軍工企業的科技成果為北京的科技奧運獻上了許多豐富的大禮。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發揮自身優勢,采用了多項航天技術,特別是燃燒技術的成果,保證了奧運火炬在各種復雜氣候地理條件下的傳遞,讓奧運火炬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中國船舶工業利用大型鋼結構、先進焊接等技術承建了完全由保持鋼鐵原色編織而成的橢圓形的世界上最大的鋼結構工程――“鳥巢”體育館,向世人展示科技創造的奇跡。中國航天總公司發射的“鑫諾三號”通信衛星,利用容量大、安全性高的優勢,使北京奧運會成為奧運歷史上第一次將電視公共信號全部采用高清格式制作進行傳輸的運動會。中國兵器集團總公司運用兵器裝備技術,成功打造出優質運動槍彈、獵槍彈、飛碟靶、迎賓禮炮、煙花彈的品牌,使北京奧運會五彩繽紛,更加絢麗奪目。
在國家推行的“節能減排”產業政策中,軍工高技術成果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新能源技術上,利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多年來積累的真空技術,表面真空鍍膜技術以及熱傳導技術等,開發出了在國內屬于先進水平的太陽能平板型集熱器和U形真空管型集熱器。先進節能減排產品,備受市場歡迎,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一些軍工企業在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技術上都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在向民用推廣發展上有著廣闊的前景。
還有像北京航天衛星應用總公司將航天育種技術成果引入西部,針對特殊區域氣候及地理條件開發具有優良性狀的作物品種,促進了重慶地區農業的發展。山西軍工企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自行開發、擁有核心技術的液晶設備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了75%,產品遠銷日本、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還有四川、重慶、陜西等省市的軍工企業在民品開發和科技創新方面都給地方經濟注入了活力,為地方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3.2 軍民結合,促進了軍品、民品雙豐收
在計劃經濟的時代,我國的軍工企業完全依賴國家的投入,生產完全服務于國防,企業很難給國民經濟產生效益。在市場經濟下,我國的軍工企業進行了改制和轉型,許多軍工企業在原來依靠國家投入、產品單一、市場狹窄、資金緊缺的情況下,進行股份制改造,成功上市。由于引入社會資本,注入了優質資產,在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方針下,這些軍工企業提高了研發和生產能力,增強了社會的競爭力,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在國防建設和民用經濟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原制造軍用船舶的上海滬東重機公司注入了優質資產,實行整體上市,公司變更為“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主業由原來的船用中低速柴油機制造為主,轉變成為兼具造船、修船、造機三大業務的控股型上市公司,并成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核心企業。公司在提高了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情況下,抓住軍用船舶制造和世界造船業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加強技術創新,提高了市場競爭力,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成為眾多上市公司中的明星。諸如“西飛國際”、“航天科技”、“中國衛星”等軍工企業都成功實施了轉型,引入社會資金,擴大了生產規模,在生產軍品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民用產品,在國防建設和民用經濟建設中取得了雙豐收。我國2008年5月成立的“大飛機公司”,更是集合了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中國鋁業公司、寶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等大型軍工企業和民用企業,進行了行業和資本的整合,在產品開發和生產上,依托國家經濟的實力和高新技術優勢,力爭做強、做大,全力打造安全、經濟、舒適、環保的大型客機,提高國際間的競爭力,創造中國品牌的飛機,打入國際市場。實施大型飛機研制重大專項對我國經濟和科技發展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大飛機制造生成的產業鏈、輻射面、連帶效應,將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強大的國防力量,對提升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影響起到重要作用。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社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做出了貢獻,國防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功不可沒。
當今,國防力量已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和體現。在高新技術廣泛應用于軍事領域的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不惜重金發展高新技術,以占領軍事高科技的制高點,使得國防力量的競爭更表現為高新技術和國家經濟實力的競爭。當前,在我國經濟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我們要加大對國防建設的力度,加大我軍信息化武器裝備的開發研制,加速我軍信息化建設。我們要充分發揮國防對國民經濟建設的保障促進作用,進一步協調好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增強國防建設與國民經濟建設的互動,促進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并肩發展,使我國在經濟和國防力量上早日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
參考文獻:
[1]杜人淮.軍工企業參與西部大開發的策略[J].航天工業管理,2005(4):78-80.
[2]曹軍.軍工企業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歷史使命[J].山花,2006(4):34-35.
關于國防建設的軍事理論論文相關文章:
5.軍事理論論文
6.軍事理論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