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軍事理論相關論文
從軍事哲學角度看,軍事技術與軍事理論的關系,就像物質與精神的關系。從經濟學角度來看,軍事技術與軍事理論的關系,如同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軍事理論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軍事理論相關論文范文一:人的因素在現代高技術中的幾種新特點
隨著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不僅對軍隊的武器裝備作戰理論,編制體制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對軍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構成戰爭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裝備及人與武器的組合方式,都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高技術戰爭,實質上是高科技的較量與對抗。作為戰爭主體的人,誰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并把其科學有效地運用于戰場上,誰就可以獲得戰場上的主動與優勢。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必須了解當代高技術的發展狀況,熟悉其在軍事領域的應用,理解其丟現代戰爭產生的巨大影響。
一.了解軍事高技術的基本情況。
高技術是指在最新科學成就的基礎上綜合開發的,在科學技術領域中處于前沿或間斷地位,對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增強國防力量有巨大推動作用的技術群。高技術是動態的。發展的概念。
1.軍事高技術可分為兩類技術:一是支撐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的共性基礎技術,主要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性能推進與動力技術、仿真技術、先進制造技術;二是直接用于武器裝備并使之具有某種特定功能的應用技術,只要包括偵查監視技術、偽裝與隱身技術、精確制導技術、電子戰與信息戰技術、指揮自動化系統技術、軍事航天技術、核生化武器技術、新概念武器技術等。
2.軍事高技術具有高創造性、高增值性、高競爭性、高滲透性、高風險性等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軍事高技術又具有突出特征:發展的超前性、效果的突襲性、應用的雙重性、高度的保密性。
3.軍事高技術主要包括主要包括相互支撐,相互聯系的六大技術群,即信息技術群、新材料技術群、新能源技術群、生物技術群、海洋技術群和航天技術群。它是以大規模集成電路喂基礎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其中最有影響的幾項軍用高技術分別為;軍用微電子技術是軍用高技術的基礎,對整個軍事高技術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其發展速度和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軍事高技術進步和武器裝備水平的重要標志;軍事計算機技術室戰略、戰役、戰術武器及航天系統的信息處理中心,是軍隊自動化指揮系統的核心,是實施戰場指揮管理和武器控制的主要裝備;軍用信息技術主要包括信息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儲存、信息檢索和信息管理等。隨著現代軍事的信息量急劇增加,發展軍用信息技術已成為奪取現代戰爭勝利的基本保證;軍用光電子技術以激光、紅外和各種先進探測器為基礎,由光學技術、電子技術、精密機械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密切結合而形成的,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偵查、通訊、預警、跟蹤、制導、火控、導航、識別、顯示、信息、隱身和光電子對抗等領域。軍用光電子技術已成為高技術兵器發展的一種主要支撐技術;軍用航天技術,它的發展必將加劇太空的軍事爭奪,對未來的軍事活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人的因素在現代高技術出現的幾種新的特點
1.人的因素將更多地通過“物化”形式表現出來。現代軍事科技的發展,使人的作用在更加廣闊的領域內和更高層次上得到充分發揮。如人借助“外腦”和其他先進的技術裝備,成倍地提高大腦的功能;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廣泛運用,把人的“智力”開發推向一個新領域;“機器人”參戰也由幻想變為現實等等。這些都足以說明,人的因素的作用,將更多“物化”形式表現出來。
2.人的因素在“寂靜戰場的的對抗中更加突出”以往的戰爭,眾人們習慣考慮雙方打起來之后如何戰勝對方。而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則要求把和平時期各個領域的廣泛較量,即在“寂靜戰場”上的較量,視為“熱戰場”較量砂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為戰勝對方的新手段。當今世界,威懾理論的廣泛研究和運用。憑借高精尖技術兵器,力圖給對方構成一種威懾,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人的素質,觀念及軍事理論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
3.人的因素將更多地在間接對抗中發揮作用。新的技術兵器大量運用于戰場幾乎是強制性地改變著傳統作戰方法。打贏現代化戰爭不僅要靠直接操縱者,而且要靠保障者和組織者。人的因素將更多地表現為斗智斗謀。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戰爭方式和作戰方法的改變,作戰理論的更新,歸根到底是人創造活動的結果。就連技術發展的美國1986年《作戰綱要》指出:“戰爭是由人而不是由機器去進行并取勝的。一如既往,人的因素將在未來的戰役戰斗中起決定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在不斷進步,軍事也在不斷的進化。為了更好的保衛我們的祖國,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學習軍事理論,提高自身軍事思想,關注時事,了解國家的方方面面,在國家需要時,做出應做的貢獻。
軍事理論相關論文范文二:國內外軍事戰略現狀的分析與思考
一. 我國國防情況:
1.所謂國防,就是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同意、領土完整和安全,而進行的軍事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國防的基本職能,是維護國家的生存與發展。具體表現為:保衛國家主權獨立,保衛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尊嚴榮譽,確保國家安全發展。
2.當今世界,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國防類型各異,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自衛型、聯盟型、中立性、擴張型。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制度和政策,決定了我國的國防為“自衛型”國防。
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先后取得了抗美援朝、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抗美援越援老等戰爭的勝利,有效地捍衛和維護了國家安全利益。在國家發展過程中,國防領導體制也經過了多次的調整,不斷的完善。
4.現如今,中國的國防力量正在以十分迅猛的速度強大起來,已經成為了公認的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
目前我國陸軍現設有沈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7個軍區,下轄18個集團軍、兵種部隊、后勤保障部隊和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海軍下轄北海、東海、南海3個艦隊。艦隊下轄艦艇支隊和航空兵師等。空軍下轄沈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7個軍區空軍。軍區空軍下轄航空兵師、地空導彈師(旅、團)、高炮旅(團)、雷達旅(團)以及其他保障部隊,在重要方向和重點目標區設有軍級或師級指揮所。而中國最為驕傲的炮兵部隊第二炮兵下轄導彈基地、訓練基地和相關保障部隊等。而目前中國有軍人總數230萬,陸軍數量160萬,海軍數量46萬,空軍有25.5萬,中國陸軍機動作戰部隊有18個集團軍,武警部隊總員額現為66萬人。軍民比例約1:600。目前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建立軍事關系,在107個國家設立武官處,有85個國家在中國設立武官處。武警部隊總員額現為66萬人。武警部隊主要由內衛部隊(武警總隊、武裝警察師)和警種部隊(黃金、森林、水電、交通部隊)組成;公安邊防、消防、警衛部隊列入武警序列。武警部隊中央設武警總部,省級設武警總隊,地區級設武警支隊,縣級設武警中隊。武裝警察師下轄團、營、連,分布在若干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內。武警總部下轄直屬學院,總隊和警種部隊指揮部下轄初級指揮院校。武警部隊每天有26萬余人輪流執勤。
而中國不僅致力于現在更注重教育培養,現今的軍隊院校有67所,主要分為兩大類型:軍官學歷教育院校,承擔預提軍官本科學歷教育和軍官研究生教育任務;崗位任職教育院校,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任職教育院校和士官學校,主要承擔現職軍官和士官任職培訓及輪訓任務,部分院校還承擔軍事學研究生教育任務。同時,逐步提高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養軍隊干部比例,全國已有112所高等院校承擔了國防生培養任務。目前,全軍共有博士學位授權單位41個、碩士學位授權單位60個。
在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出現的訓練有素的軍隊方陣、大量新型戰斗裝備,都讓人深深感受到我國國防的強大,在中國人民關注閱兵式的同時,全世界也在迫不及待的觀看著這一場由世界上最強的社會主義國家舉辦的軍事大演習,從他們的報道與評論中,我們也間接感受到了國防力量的發展使我國國際地位獲得的提升,也令人深切意識到國防力量對一個國家在國際外交上的重要性。
二. 國際戰略狀況:
1.國際戰略格局是指對國際事務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戰略力量,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力量結構。它是國際戰略力量之間在全球政治層面上的實力對比關系,也可以說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對立、對等關系。在國際戰略格局中。“對國際事務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戰略力量”。才能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主要角色。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戰略力量通常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任何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都是由有形的硬實力與無形的軟實力組成的。前者主要包括自然條件、經濟能力、軍事力量、科技力量;后者主要包括社會文化,民族凝聚力、政府體制與管理效率、領導者決策與管理能力等。
2.近代以來,世界的戰略格局經歷過數次的重大變化,從最初的相對均勢格局。到十九世紀末開始的多級共存格局,而后經歷了一二戰期間的兩級對抗格局、同盟對抗格局以及兩霸冷戰格局,發展為20世紀60年代的三個世界格局,一直發展至今天的新格局過渡期。兩極格局徹底終結,世界進入了新舊格局的轉換時期。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部分國家與地區具有一定的實力,卻均無法與美國抗衡。世界格局處于動蕩和調整時期。 當前國際戰略格局的主要態勢。是美國構筑單極世界的戰略正在推進,但他沒有也不可能阻斷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當前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對比呈現“一超多強”并列競爭態勢,多極化趨勢不可阻擋。
三. 我國的戰略現狀:
1.國家周邊安全環境,是指一個國家周邊的安全狀況和態勢。包括與相鄰國家矛盾沖突,邊界糾紛爭議,軍事滲透、顛覆甚至入侵等情況。它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存亡,是制定國防戰略的依據。
2.我國位于歐亞大陸東部邊緣地帶和太平洋西岸,是陸海相連的瀕海大國。陸地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地邊界總長約.2萬千米,管轄水域約300多萬平方千米,海岸線總長1.8萬千米,海上有大小島嶼5000多個。我國陸地與14個國家接壤,海疆與8個國家的大陸架或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相連接,還與美國等許多國家隔海相望。
陸海兼備的地緣特征,使我國有向陸海兩個方向發展的需求與機遇,同時也負有陸海兩個方向的防衛任務。西部邊疆,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將我國與南亞、中亞隔斷,只在西北有一條穿越河西走廊、繞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狹窄通道“絲綢之路”與中亞相連;南有云貴高原和橫斷山脈天然屏障;東部是遼闊的萬里海疆。歷史上,中國的陸、海邊疆均受到過來自各種勢力的侵犯,在中國近代史中,我國臺灣、海南島等島嶼和海域,由于經、軍事戰略地位重要。更是被帝國主義列強侵占和瓜分的重災區。
3.近年來,我國周邊的安全環境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由于接壤國家數量的龐大,以及來自各種大國勢力的壓力,使得我國周邊安全狀況十分復雜。由于我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原則,我國與鄰國的關系得到全面改善。目前,我國周邊安全環境是自建國以來的較好時期。
但與此同時,我國周邊的安全環境還存在著數量龐大的隱患。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政府在軍事方面的反華政策從未停止,其時常對我國內政強行干預,并且始終支持臺獨,企圖讓世界對中國產生不好的印象,發動或指揮各個國家對中國實行反華政策。而近年來,越來越多與我國接壤的小國在各種因素的驅使下也開始對中國構成了一定的威脅,現如今,各種勢力已經將我國的海陸邊境紛紛占領,只留下與俄羅斯接壤的部分領土較為安全,從地圖上看來,我國的周邊安全雖然能暫時維持穩定,但一個接一個的隱患卻也對我國造成了實實在在的威脅。
四. 結合自身進行的分析思考: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軍事的高科技作為全世界相互競爭,相互合作的賴以依托的根本基礎,受到每個國家的極大重視。其創新性、風險性、滲透性以及增效性在軍事高技術的研發過程中十分重要。而如今全球的信息化發展同樣與軍事技術發展密不可分,掌握寶貴的軍事信息的價值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不可估量。
在國慶60周年閱兵式之后,我為自己的祖國已經變的繁榮強大而感到無比自豪,同時也對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愈加關心,在經過本學期的軍事理論教育后,我對于我國的國防體系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認識,大致了解了當今世界上的軍事發展與格局。在這之后也深刻的理解到建立一個強大的國防體系對于我國是如何重要,而且要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時刻保持國際先進水平。
作為一名園林學子,也許我并不能夠像軍人一樣為國家的國防事業直接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也無法親身參與到國防高科技的發展事業中,但是作為一名出生于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有責任有義務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盡管我能做的并不多,但我會盡全力幫助國家軍事發展。從基礎的每一件事做起,首先密切關注我國的國防情況,積極了解世界上的對華政策,關心國家國防安全;同時,公民帶動了國家經濟的發展,而國家經濟是國家軍事力量發展的根基,因此我必須要做的,就是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努力將自己培養成為優秀的園林人才,為社會創造大量經濟文化價值,這樣才能從最根本的實際上為國家國防力量的發展出一份力。國家的安危關系到每一個公民的日常生活,從每天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國家的發展一點點累積力量,不管前路會如何艱難,堅信中國軍事發展前景一片美好。
軍事理論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