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危機成因及對策探析
教育論文知道怎么寫嗎?關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關于教育的論文,歡迎閱讀借鑒,希望你喜歡。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能夠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目標。一直以來,大學生都被認為是受命運青睞的天之驕子,他們具備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質,是優秀的代名詞。但是,從當前反映的一些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潛伏著心理危機。在南京召開的大陸、臺灣、香港三地21世紀高校心理艱健康教育學術研討會上,有報告說在我國80年代中期23.5%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如今已經達到30%。這是一個令人堪憂的問題。心理素質是人才素質的基礎,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完成學業、承擔未來建設祖國歷史重任的基礎
鑒于此,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研究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深層成因,探索問題的解決對策,是當前高校工作的重要內容。
1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人格缺失,人際交往的困難,以及學習就業壓力。人格的不健全使得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理解流于膚淺而且往往意志不夠堅定,缺乏責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很多同學對生活態度消極,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諸如無節制上網等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對學習甚至采取放任的態度;由于大學生活學習環境的變化,很多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尤其是在良好人際關系的構建方面很多同學力不從心;很多同學不能快速及時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不能采取有效的學習方式,感覺壓力很大,而且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缺乏理性的分析,從而在面對就業壓力時應對方法失當。
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看,大學生處于青少年向成年的過度轉變時期。在這一階段中,容易出現自豪感(考上大學的驕子情結)和自卑感(處理各種新問題的不如意)的矛盾沖突,強烈的交往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沖突,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矛盾如果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在遭遇某種刺激時,就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容易出現心理問障礙。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從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來看,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諸如形式單一、反應遲鈍、非專業化、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不顯著。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單一。班主任、輔導員的說教、開導是主要的工作方式,有時甚至直接動用行政手段解決問題,工作方式缺乏靈活性和變通性。②學校的心理危機的處理機制設置不科學,各個環節配合銜接不順暢,反映遲鈍,效率低。③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沒有建立合理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④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識不夠到位,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項資金少,極大的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形式、范圍和力度。
3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重建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在反思傳統教育方式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理論做指
導,重建大學生心理危機的主動干預機制。
3.1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主管制度學院要有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的制定、展開以及經費支持負責,這樣才能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貫性、持久性、全面性,真正取得實效。
3.2要建立能夠上傳下達信息暢達的危機處理網絡有專業人員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班主任,寢室長(學生干部),家長,是構成這個網絡的必要環節。建立完善的信息檔案,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平臺,及時掌握患有心理問題學生的狀況和可能發生的心理危機事件。
3.3要轉換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高校的大學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對他們進行積極健康的引導,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4要建立有專家和專業人員著稱的工作隊伍根據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由專家制定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并且把它放在學校網頁上,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心理狀況作出判斷。在網頁上設置由專家主持的心理健康論壇,或者采通熱線,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咨詢和幫助。
最難打開的是心靈之窗,最遠的距離是心與心的距離。和諧大學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的主動干預機制,解除大學生的心理疾苦,調整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讓他們順利畢業,順利就業,既是我們當代大學培養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接班人的工作重點,也是我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
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2.教育理論論文錦集
大學生心理危機成因及對策探析





上一篇:論和諧意識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下一篇:進出火場行為與心理關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