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全面質量管理論文范文(2)
企業質量管理論文篇三:論質量管理的發展趨勢
【摘 要】隨著質量管理工作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質量管理理論已經日臻完善。以質量管理的發展為脈絡,通過對質量管理發展歷史的簡單介紹,概括了質量管理經歷的階段,進而對質量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作出了預測。
【關鍵詞】質量管理;階段;發展趨勢
一、質量載體及質量管理的發展
應該說,人類自從有了商品生產,就有了質量的概念,并開始了以商品的成品檢驗為主的質量管理。只是這個時期,并不一定有質量和質量管理這些專有術語,而是用“好”和“檢驗”來代替說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和社會文明的進步,質量管理也在不斷進步和發展,質量管理的發展大致經歷了質量檢驗階段、統計質量控制階段、全面質量管理階段、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化管理階段和質量文化管理階段。
(一)產品質量檢驗階段
產品質量檢驗階段是指從20世紀初到30年代末,即從歐洲工業革命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一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僅僅把工廠生產的產品作為質量的載體,產品質量也僅指產品的使用價值,并把質量管理理解為對產品質量的事后把關或事后控制,即靠檢驗人員根據技術文件規定,使用一定的檢測手段,對已經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檢測和實驗。
(二)過程質量的統計控制階段
過程質量的統計控制階段是指從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末。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已經認識到產品的生產過程對產品質量的影響作用,認識到過程也是有質量的,過程也應作為質量的載體,并將數理統計與過程質量管理結合,不但預防不合格產品的產生,并且也檢驗產品質量。這一階段由事后檢驗改為預測、預防質量問題的發生,并使用統計方法進行過程控制。
(三)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全面質量管理大約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開始發展起來的。費根堡姆于1961年在《全面質量管理》一書中最先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這一時期,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使產品的復雜程度和科技含量不斷提高,人們對產品質量及可靠性的要求,對品種和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逐漸認識到,產品的形成不僅與生產過程有關,而且還與所涉及的其他許多過程、環節和因素有關,只有將影響質量的所有因素都納入質量管理的軌道并保持其系統、協調的運作,才能確保產品的質量。
(四)后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20世紀隨著經濟、科學及時、文化教育的發展,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日益推動著質量管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不斷向前發展。
1.質量管理體系的標準化管理新時期。隨著ISO9000系列標準的逐漸完善以及其被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所采用,有力地促進了質量管理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質量體系作為質量管理的載體開始被大家接受,大多數企業推行質量管理都是在質量檢驗的基礎上起步的,按照ISO9000標準要求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使影響產品質量各因素和各項質量活動處于受控狀態成為廣大企業的選擇。
2.質量文化管理新時期。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科技文化的不斷發展,追求卓越、質量經營等質量文化理念開始盛行。質量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并相對固化的一系列與質量相關的管理理念的綜合。質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基本路徑是質量改進、全面質量管理和質量文化的形成,其在管理對象上突破了以產品質量、工序質量和工作質量為中心,開始強調以人為中心,通過人的行為管理和激勵,促使全員正確地工作來保證質量的改進和提高;在管理方法上,從側重于維持性質量保證的監測控制開始向著眼于持續性質量突破改進等等。
二、國內外質量管理的特點
美國和日本都是質量管理領域的領先者,在質量管理方面,美國和日本各有特色。
(一)美國質量管理特點
美國是現代質量管理的發源地。美國科學技術發達,工業基礎雄厚,在質量管理的實踐中形成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對世界各國都產生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西方工業化國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美國重視質量管理理論的研究和創新,如質量檢驗理論、控制圖理論、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等都首先產生于美國。美國企業的質量管理更強調程序化、規范化管理,注重質量控制。在管理方法上,重視標準化在質量管理方面的作用。美國注重個人的職責權限和劃分,希望建立完善而細致的管理制度,同時強調強有力的領導作用和突出的企業價值觀念。美國企業對質量方面的改善主要集中在關鍵程序、主要問題,而且要能在財務上體現出來,或者尋求整體大的突破或創新,因此美國比較重視成本分析工作,其質量改進的曲線是階梯式向上的。
20世界80年代,日本的成功迫使美國轉身來學習日本的全面質量控制,創立了馬爾科姆・波多里奇質量獎,幫助美國重新奪回了霸主地位,美國質量獎的成功也充分證明了政府在推動質量進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日本質量管理特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從美國引入了全面質量管理。近40年來,日本在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時結合本國國情,形成了一套具有日本獨特風格的質量管理理論、方法體系,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
與美國相比,日本更注重將引進的各種現代質量管理理論與方法本地化,并應用于生產實踐。日本質量管理的特點是強調自主、主動管理,重視質量改進。日本強調集體的力量而不是個人英雄主義,非常典型的日本式質量管理方式就是QC質量小組。在質量改進方面,日本推崇的是質量至上的文化,在這種文化的推動下進行持續地改善,全員通過團隊方式參與。在質量改進方面,日本主導的改進方式是現場改善和質量小組的小項目推進,其質量改進曲線是一條平滑向上的直線。
日本在1951年設立了戴明獎,戴明獎的總目標是確保對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控制。它對質量概念的描述側重于質量是由過程決定的。戴明獎制度創立后,許多企業都將獲取戴明獎作為提高本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的手段,促進了日本質量管理廣泛而深入開展。
(三)我國質量管理特點
在我國,明確提出“質量管理”是在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顧客的消費觀念日益理性,對產品乃至服務的質量要求變得日趨挑剔。另一方面,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各種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很多企業開始意識到“以質量求生存”的重要性,并自覺引入“質量管理”的理論和實踐。
為貫徹落實《產品質量法》,表彰在質量管理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企業,引導和激勵企業追求卓越的質量管理經營,提高企業綜合質量和競爭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服務社會、用戶、推進質量振興事業,經中央批準,我國正式設立中國質量獎,其作為政府獎勵,是我國在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實踐證明,設立國家質量獎,不僅能極大地增強企業的質量責任感和勇于競爭的信心,而且還能起到巨大的帶動和示范作用,激勵更多的企業在質量上追求卓越,促進國家質量水平的整體提高。
三、質量管理的發展趨勢
回顧質量管理的發展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質量的概念在不斷的拓寬和深化,人們在解決質量問題中所運用的方法、手段,也是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的;而這一過程又是同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密切相關的。同樣可以預料,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興起、知識經濟的到來,以及由此而提出的挑戰,人們對質量的認識也將促進質量的迅速提高。在21世紀,不僅質量管理的規模會更大,更重要的是,質量將被作為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自然環境等社會要素中一個尤為重要的因素來發展。綜合世界各國質量管理的發展演變情況及對今后發展的預測,普遍認為,今后的世界質量管理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質量的載體不再局限于企業的產品
隨著質量管理理論和實踐的不斷發展,質量管理的載體不再只針對企業產品以及過程和體系或者它們的組合。質量載體將由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企業產品向全社會的各種組織所產出的服務和產品轉變,包括醫療衛生、交通運輸、政府銀行等單位,而質量載體不僅包括生產制造過程也將包括設計、規劃、供應、銷售和服務等相關過程。
(二)質量管理的內容將向注重質量改進和質量保證轉變
從內容上看,傳統質量管理的核心是對生產過程的控制來防止不合格產品的產生,以保證產品符合規定的質量標準。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國際環境將促使企業在關注質量控制的同時開始轉向質量改進和質量保證。通過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活動,發現質量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存在問題,再采取針對性的質量改進措施,進入新一輪的質量管理PDCA循環,以不斷獲得質量管理的成效。
(三)質量管理在方法上將與計算機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在質量管理方法方面,對質量管理的單一檢驗方法將發展為各種管理技術和方法的一起應用。在質量管理活動中,將引入更多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及機器人的應用。在自動化生產中,對產品的設計、生產過程采用一系列在線檢測技術,取代傳統的事后成品檢驗方法。
(四)質量管理監督主體將不只是企業和相關質檢部門
傳統的質量管理監督的主體只是企業的質量檢測人員以及政府的質監部門等,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網絡和計算機等科技產品的普及,質量監督的主體、形式都將更加豐富。企業內部的質量監督不再局限于專業質檢人員,而是全員參與;企業外部的政府監督、行業監督和社會監督將會發揮更多的積極作用。質量管理將會更加公開和透明。
(五)質量管理的空間范圍將朝著國際化發展
以信息技術和現代交通為紐帶的世界一體化的潮流正在迅速的發展,各國經濟的依存度日益加強。其中生產過程和資本流通的國際化,是企業組織形態的國際化的前提;技術法規、標準及合格評定程序等,是質量管理的基礎性、實質性的內容,采用國際通用的標準和準則,傳統的質量管理必然跨越企業和國家的范圍而國際化。全球出現的ISO9000熱以及種類繁多、內容廣泛的質量認證制度得到市場的普遍認同,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質量管理的國際化。
參考文獻:
[1]劉宇.現代質量管理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2]郝玉玲.淺議全面質量管理與ISO9000族標準之間的關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
[3]蔡耀華.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J].企業導報.2009(6)
[4]鄭立偉,商廣娟,采峰.質量文化評價及實證研究[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8(10)
猜你感興趣:
1.質量管理論文范文
5.管理學論文范文
企業全面質量管理論文范文(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