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經濟與管理論文(2)
會展經濟與管理論文篇三
淺談會展經濟與城市發展
1會展與會展經濟
1.1會展的定義
在歐洲,會展被稱為C&E(Convention and Exposition)或者M&E(Meeting and Exposition),會展的內容僅包括會議和展覽,會展業也即會議和展覽業。
國內對于會展定義的理解有以下幾種情形:
一種認為會展是會議、展覽及大型節事活動的統稱。這是從概念的外延定義會展,該外延表述簡潔,與我國很多會展界人士認為的廣義會展概念外延相一致。
一種照搬國外概念,認為會展就是MICE(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即會議、獎勵 旅游 、集會、展覽),會展的外延就是公司業務會議、獎勵旅游、協會/團體組織會議和展覽四個部分。
另外一種將會展定義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會展的內容僅包括會議和展覽,廣義的會展就是會議、展覽、節慶和其他活動的集會。
綜合上述觀點,本文作出的對會展的定義為:會展是一種人們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圍繞特定主題進行的交流活動。狹義的會展指展覽會和會議,廣義的會展包括展覽會、
會議和其他大型活動。
1.2會展經濟的定義
國內學術界對會展經濟做出了眾多界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會展經濟是以會展業為支撐點,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會、博覽會和國際會議,傳遞信息、提供服務、創造商機,并利用其產業連帶效應帶動相關產業,如 運輸 業、電信業、廣告業、印刷業、餐飲業、旅游業、咨詢業、禮儀服務業等發展的一種經濟。
(2)會展經濟是伴隨著人類會展經濟活動,會展產業發展到一定 歷史 階段形成的跨產業、跨區域的綜合經濟形態。具體來講,就是通過舉辦各類會議、商品展示和展覽等活動在取得直接經濟效益的同時,帶動一個地區或一個城市相關產業的發展,達到促進經濟和 社會 全面發展的目的。
(3)會展經濟是以會展業為依托,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會、博覽會和專題會議,形成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人流,創造商機,拉動相關產業發展的一種經濟。
(4)會展經濟是人類會展活動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形成的,以會展業為中心、以相關產業為依托的,跨產業、跨區域的經濟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消費數額大、持續時間較長、計劃性較強、抗風浪性較大、聯動性較強、組織安排較為方便的產業特點。
綜合以上觀點,本文對會展經濟的定義表述如下:會展經濟是以會展業為依托,借助各種會展活動的舉辦拉動城市及其所在地區相關產業發展,并能帶來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一種經濟形態。
2會展經濟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會展經濟由于其涉及服務、 交通 、旅游、廣告、餐飲、 通信 和住宿等諸多行業,不僅本身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力地推動著城市的發展。
2.1會展業對交通、通訊業的帶動效應。
會展業對城市交通、通訊業的發展有著很強的帶動作用。在會展活動舉辦期間,會有大量的人流出行,會增加對城市交通的需求,增加交通運輸業的收入。特別是較大型的展覽會都會有外商參展,這對該城市的航空業及市內的交通運輸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會展活動的進行拉大了人們在地域空間上的距離,提高了人們之間通訊聯系的頻率,增加了對城市通信服務的需求,從而為城市通信業創造了收入。[1]
2.2會展對 旅游 業的帶動效應。
會展與旅游均是聯動性非常強的活動,它們將所涉及到的行業資源,按照 市場 規律和顧客需求進行組合,以發揮資源的整體效能,形成一種放大效應,即1+1>2,產生更大的 經濟 效益。在會展與旅游的互動 發展中,旅游是會展旅游發展的基礎,旅游業的繁榮必將為會展活動提供更為完善的服務,加速會展業的發展。會展業的進步可以優化 社會 資源的組合,帶動其他行業更好的發展,也為旅游業帶來更多的客人、更多的消費,延長客人的逗留期,增加旅游業淡季時設施設備的利用率。會展與旅游的互動性可以更為充分地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全面地展示所在地的經濟、 文化 和社會風貌,擴大對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促進當地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2.3會展業對零售業的帶動效應。
會展業對零售業的發展也有著一定的帶動作用。會展活動期間,大量的人流涌入會增加對生活用品和服務的需求,促進舉辦地零售業的發展。比如,參加大型展覽會的外地參展商在展會間隙或結束后,通常都會采購一些自己喜愛的當地物產,還會為家人、朋友帶回一些紀念品,這對零售業的帶動作用是很明顯的。
2.4會展業對酒店業的帶動效應。
在展會的舉辦期間,酒店的入住率和就餐人數會大幅提升。除了為展會參加者提供必要的住宿與餐飲服務外,酒店業也可通過進一步的宣傳來帶動店內其他輔助設施的利用,促進就餐和入住者對店內其他服務的消費。如“廣交會”對廣州酒店的影響很大,有很多的酒店是為“廣交會”而建的,包括廣州最早的五星級酒店。
3對我國會展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3.1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引導會展經濟健康發展。
政府應該在會展業的發展中起到規劃 指導 作用,在會展經濟帶的形成過程中應有一定的政策導向,不應任其自由發展、自由成形。應通過制定一定的會展產業政策來合理配置資源,因為并不是每個城市都具有發展會展業所需要的條件,會展業不可能遍地開花。
3.2應建立全國性會展協會。
歐美大部分國家的展覽業為理順關系、協調展覽活動,大都 組織了展覽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規范,來實現整頓秩序、提高展覽業水平的目的。我們應該借鑒這些國家的行業 管理 經驗,在認真分析研究我國會展經濟現狀的基礎上,盡早成立全國性的會展行業管理組織,充分發揮相關中介機構的行業自律作用,加大協調和管理,加強產業內部的交流與合作,協調會展活動。
3.3應打造中國的品牌展會。
會展業是一個十分強調品牌效應的產業,品牌是會展業發展的靈魂,也是中國會展經濟在21世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從本質上講,會展業提供的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平臺,其靈魂是人。任何一個展會要吸引人流,就必須對展會進行品牌建設。只有讓展會具有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進而培育起觀眾對某一品牌展會的忠誠度,這樣的展會才能在行業、參展商及觀眾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展覽業的品牌建設,是一個需要多方努力的系統工程。
3.4應推進會展業的規模化發展。
當代國際會展業的規模化趨勢,一方面表現為主要會展城市會展業發展的規模化,另一方面表現為單個會議或展覽的規模向巨型發展,規模偏小的會展經過優勝劣汰逐步消失。規模大則名聲大,規模小則名聲小。而隨著會展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各舉辦機構已不再局限于吸引本國、本地區的參與者,也不再滿足于國內甚至是地區范圍的影響力,而是力爭提高國際參與程度,這就導致了展會的規模越辦越大。
3.5應加強會展專業人員的培養和培訓。
會展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和運行規律,需要大量相關的專業人才。會展人才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核心型人才,主要是會展策劃和運營管理人才,這類人才需要具備宏觀把控能力、組織運營管理能力和創新精神,是會展業的核心人才;第二類為輔助型人才,主要包括場館和展位設計、施工管理、會展宣傳、 物流、場館物業管理等人才;第三類為支持型人才,包括 翻譯 、接待服務等方面的人才。后兩類人才主要為會展提供專項服務,需要在某個專業領域有特殊的專長。在以上三類人才中,會展業最急需的是會展核心人才,即會展策劃和運營管理人才。
為此,一方面國家要制定政策規劃會展人才的培養,要在高等院校開展會展 教育 ,培養專業人才。目前教育部已將會展專業作為目錄外專業在少數大學進行試點,經教育部批準與會展專業相關的專業名稱有三種:會展經濟與管理、會展 藝術 與技術、展示設計。這方面的教育今后應繼續加強。另一方面要注重通過專業化培訓方式大規模培養配專業人才。另外還要特別強調人才的流動性,吸納新鮮血液,引進國內外的會展專業人才進入到會展行業程度一部分管理 工作,以此來提高國內會展管理的水平與理念,保障會展業的 管理體制 更好地運轉。
猜你喜歡:
4.會展運營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