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管理論文的論文
管理論文如何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管理論文的范文,歡迎閱讀借鑒,希望你喜歡。
關于旅游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09 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明確將旅游業定位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人民滿意的現代服務業”,要求把旅游業作為新興產業和新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重點扶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旅游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是超前發展的,但作為培養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旅游高等教育卻未顯示出相應的“超前性”,由于教育理念、教學模式、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大多數旅游院校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述、學生聽課為主的教學方法,專業技能課程講授多操作少。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基本素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亟待改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指出: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開發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這賦予了高校第一課堂專業知識講授之外的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新的使命。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重要組成部份,具有應用性、實踐性、創新性等特點,并隨著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發展而不斷得到提升,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也隨之提高,探索“三個課堂聯動”旅游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三個課堂聯動”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和基本思路第一課堂即課堂教學平臺,是高校理論教育教學的主渠道,為第二、第三課堂提供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論上的指導;第二課堂是圍繞理論教學組織開展的多種實習實踐平臺,可分為專業競技活動、實習活動、學生社團、志愿服務、文藝體育等幾個方面,第二課堂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使學生在第一課堂所學的專業知識得到充分的應用、展示與強化;第三課堂是創新創業平臺,分為學術科研、勤工助學、就業創業等活動,是第一、第二課堂的進一步拓展,是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三個課堂聯動”是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圍繞“立德樹人”的核心目標在教育教學上的相互聯動。三個課堂是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有機體系中互相依賴的子系統,三者的有機聯動是構成培養體系的關鍵。“三個課堂聯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分為如下三個方面。一是創新實踐的價值取向。三個課堂聯動的價值取向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二是關聯互動。抓住二三課堂與第一課堂專業教育的關聯點,以專業素質教育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經驗來引導第二課堂、第三課堂,以緊扣第一課堂專業教育的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的全面開辟與精心組織去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三是主體參與性。第二課堂、第三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及補充,是在教師引導下,根據學生愛好、興趣、專業特長,自主組織或參與的一種教育學習活動,第二課堂、第三課堂以學生的主體參與性為特征,有利于激發學生個體系統的自主性,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 “三個課堂聯動”培養高素質旅游管理人才的路徑
(一)緊扣第一課堂教學內容,制定第二課堂素質拓展行動方案知識、能力、素質一起構成人才的基本要素,人的素質又可分為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這些素質僅靠教師的課堂傳授是無法學會的,只有通過制定緊扣第一課堂專業知識的二三課堂素質拓展活動方案并切實落實才能得以有效發展。在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除重視系統地傳授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外,如運用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專業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應該重視傳授學生“為人”與“做事”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社會交往、合作共事、職業倫理、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以上這些基本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就是二三課堂的主要任務,因此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特色,緊扣第一課堂,制定第二課堂素質拓展方案是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發動專兼職教師,構建學生二三課堂教師指導團隊目前很多高校第二、第三課堂活動的主要承辦者是學校共青團組織或學生社團,二三課堂活動的開展基本由團委或學生工作輔導員義務指導,這些指導零散、隨機,缺乏長效機制,使得二三課堂活動不成體系,雖然活動開展得歌舞升平鑼鼓轟鳴,但嚴重脫離了第一課堂的教學內容,沒能體現出專業的延伸性。重視第二課堂師資隊伍建設,發動專兼職教師,構建學生二三課堂教師指導團隊,完善二三課堂導師制度,是將第一課堂專業教育與第二第三課堂緊密結合,推動二三課堂有效運行的有力保障。
(三)改革旅游管理培養方案,促進“三個課堂聯動”將“三個課堂聯動”的培養路徑寫進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之中:在第一課堂中,專業課教師充分論證理論知識結構的合理性; “第二課堂”體系的設置針對“第一課堂”對知識儲備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進行課程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置和配合,同時加大實驗等環節的分量;第三課堂融入一二課堂的要求,側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四)采取措施,大力推動“三個課堂聯動”有效運行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第一課堂是主渠道,二三課堂是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平臺。要實現任何一項教育目標,沒有相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沒有經費及必要設施的投入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建立三個課堂聯動的保障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確立第二第三課堂指導小組。由分管學生教學工作的副院長、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領導、旅游管理系系主任和相關課程教師組成第二課堂指導小組,對“第二第三課堂”進行框架設計、實施指導。其次,經費保障。目前,許多高校經費緊張,有限的經費主要保障第一課堂教學的使用,這就需要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單位積爭取資源,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外界的資源,通過合作辦學或訂單辦學等形式與業界和社會合作。第三,必要的硬件支持,例如建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實訓中心、實踐基地等,這些與第一課堂教育既密不可分又必不可少。第四,二三課堂師資的保障。專業課教師不僅要投入到第一課堂的教學,還要參與二三課堂的培訓和指導中,擔任學生專業競技大賽的指導教師、評委、創新創業導師等。
四、“三個課堂聯動”旅游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構旅游業具有鮮明的外向性、綜合性、服務性和文化性的行業特性,這決定了旅游業的發展需要應用型、實戰型人才。旅游的行業特性又決定了旅游學科外向性、綜合性和強實踐性、強應用性的學科特性,要求旅游高等教育培養適應旅游業發展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應用型、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旅游管理專業“三個課堂聯動”教學模式體系目標定位是:從現代旅游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出發,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培養現代旅游業所需的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較強實戰能力的高素質的熟練應用型和經營管理型旅游管理高級專門人才,按照“第一課堂著眼知識傳授,第二課堂著眼素質養成和能力提升,第三課堂創新創業能力”,實施“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旅游管理專業‘三個課堂聯動’”人才培養模式。旅游管理專業“三個課堂聯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由以下四個系統組成。
(一)第一課堂體系該體系包括了本科教學工程(質量工程)體系、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團隊體系三個子系統,構成扎實的教學平臺。
1.本科教學工程(質量工程)體系—— — 通過市、校兩級精品課程、重點課程、雙語示范課程、創新實驗區、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等本科教學工程、質量工程項目的建設打造,形成引領和示范,完善專業建設,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2.專業課程體系—— — 根據學科、專業方向和課程類別屬性,打造課程群,實現課程體系的優化;同時,通過采取“查陳舊內容、查重復內容、查應引入的內容”的方法改革和創新課程教學內容,致力于解決課程教學內容陳舊、重復等問題,實現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的一致性。
3.教學團隊體系—— — 由若干個課程教學小組組成的課程教學師資團隊,通過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創新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是第一課堂質量的根本保障。第一課堂著眼于知識理論的傳授,是高等教育專業理論教育教學的主渠道。在第一課堂體系中,學生進行理論學習、知識積累、模擬訓練,獲得扎實的知識理論基礎。
(二)第二課堂體系該體系主要由課外活動體系、專業實習的平臺二個子系統組成。
1.課外活動體系—— — 由緊扣專業特色設計和開展的“三能一美”、 “旅游文化月”、 “專業素質拓展”、“學生社團賽事”、志愿者服務、文藝體育等系列活動構成,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2.專業實習的平臺—— — 由校內實訓平臺和校外實習基地、以及不同層次的系列實踐活動組成,是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平臺。第二課堂著眼于學生的素質養成和能力提升,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及補充。在二三課堂體系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根據學生愛好、興趣、特長,自主組織或參與圍繞理論教學組織開展的多種活動,學生通過活動參與、社會實踐、頂崗歷練、實景訓練、職場體驗、海外實習,獲得素質的充分展示與鍛煉,獲得實戰技能和豐富的人文素養。
(三)第三課堂體系—— — 創新創業體系
(1) 第三課堂創新體系通過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 “挑戰杯”項目、學生學年論文、畢業論文指導進行。
(2)第三課堂創業體系通過創業實戰平臺、愛心創業基金、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等,鼓勵并資助學生設立創業實體公司開展創業活動,邀請成功校友、業界精英到學校進行創業實戰講座,是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