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論文大全>管理論文>

    會展經濟與管理論文

    時間: 家文952 分享

      近年來,會展經濟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并在貿易往來、技術交流、信息溝通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的關于會展經濟與管理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會展經濟與管理論文篇一

      淺談南寧會展經濟發展

      摘要:本文通過對南寧會展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分析,結合南寧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創新政府對會展經濟的宏觀管理策略;加強會展經濟區域合作策略;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策略;促進會展品牌化方向發展策略以及建立組織體系,加強行業管理策略。

      關鍵詞:南寧;會展經濟;發展

      會展經濟,泛指一切涉及博覽、會議、展覽、展銷、展示的相關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內的經濟活動。[1]近幾年,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以及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推進,南寧被推向了對外開放的前沿,南寧會展業也隨之蓬勃發展,并帶動城市經濟及其周邊城市及地區的經濟發展,逐漸成為支柱產業。

      一、南寧發展會展經濟的有利因素

      2004年11月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表明南寧具有承辦大型、高規格、國際化會展活動的能力,標志南寧會展業嶄新的開始。南寧的會展業能發展到今天的會展經濟,必有其有利條件。

      (一)以快速發展的經濟為依托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GDP)超過25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2%以上,比全區增速高1個百分點,比全國增速高4.5個百分點,連續11年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同時,第三產業也迅速健康發展并極大地促進了商貿活動的增加,各類展覽會,博覽會頻繁出現。

      (二)優越區位條件愈顯現

      南寧東鄰粵港澳,西接東南亞,南臨北部灣,西靠云貴川,是中國西南經濟圈、華南沿海經濟圈與東盟自由貿易區三大經濟圈的交通樞紐中心。近年來南寧又迎來“泛北部灣”、“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一系列經濟建設浪潮的推動,使之成為當今世界最具活力和潛力的自由貿易市場,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這無疑更凸顯南寧的區位優勢。在這種大背景下,會展經濟也必將會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和市場空間。

      (三)美麗的自然風貌

      會展與旅游是分不開的,許多時候會展的舉辦都是沖著舉辦地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美好的風光而來的。南寧地屬喀斯特地貌,有較突出的南亞熱帶自然風光特色的山水資源優勢,加上四季溫暖宜人,以及邊陲的民族風情和邊塞的文物古跡,構成多彩多姿的旅游資源。此外,南寧還是泛北部灣旅游圈和大桂林旅游圈中重要一環。

      (四)不斷完善的硬件設施

      硬件設施是舉辦會展的先決條件和物資基礎,許多城市會展經濟的發展,得益于良好的會展設施和完善的接待條件。截止2012年,南寧市有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廣西展覽館、廣西博物館、廣西科技館4個可供展覽的專業場館,總面積20多萬平方米。其中,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總投資6.5億元,占地6.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9122平方米,包含9個不同規模的展廳,可搭建2000個標準展位和200個非標準展位。

      二、南寧市會展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南寧會展經濟在近年來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和我國上海、廣州等其他會展發展城市相比,在軟件和硬件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具體表現為:

      (一)缺乏會展經濟區域合作

      南寧雖有會展企業100多家,但與其他各城市所承辦的會展重復性過高,缺乏跨地區、互利合作的會展中介公司、會展咨詢服務企業,且出現地方保護壁壘較嚴重,不僅嚴重浪費了資源,還影響到整個廣西的會展行業的發展。

      (二)會展經濟運行缺乏行業內部和行業間的分工

      南寧乃至全國展覽從業人員的技能管理水平與國內外發達的地區相比,無論是展覽組織者、管理者、施工人員還是其他服務人員的專業知識都很欠缺。在很多時候,展覽組織者,即充當展覽管理者,又是展覽項目的實施者。從展品征集到展品運輸、展品布置直至為參展者提供吃住行服務等均由展覽組織者完成,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化分工帶來的高效率。

      (三)缺乏國際品牌效應

      從會展經濟的國際運行來看,一個城市知名的會展品牌,是該城市會展經濟核心競爭力中最重要的構成要素之一。南寧會展總體規模、檔次仍然較低,會展業的主要發展方向和目標定位仍不明確,缺乏品牌會展。此外,會展形式較為單調,層次不高,缺乏閃光點,影響力和效果十分有限。

      (四)缺乏完善的硬件設施、配套服務設施

      首先,展館單體面積小,不能滿足大型國際會展的要求。其次,展館功能單一,設施配套技術水平較低且綜合配套功能不齊全。南寧市現有的5個會展場館中,只有國際會展中心是按照大型會展場所建造的。因此2011年南寧市一共舉辦了95場展覽,有80%的展覽是在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這使得國際會展中心超負荷運轉,且已無法滿足大型國際會展的要求。

      (五)缺乏規范的會場經濟運行秩序

      由于南寧會展業起步晚,其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會展市場秩序和展覽資源目前還存在混亂。根據南寧市調查隊對會展市場調查結果顯示,南寧會展服務的企業80%為私營企業,他們大多處于創業積累階段,在辦展辦會中以單純的營利為目的,存在嚴重的惡性競爭的企業占52.1%,認為有相關市場法律不健全的企業占39.1%,認為參展商品檢驗不到位的企業占30.4%,認為貸款拖欠嚴重的企業占13%。同時存在重復辦展現象,造成資源的浪費。

      三、南寧市會展經濟發展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缺乏宏觀調控,地方壁壘滋長

      首先由于政府缺乏對會展經濟運行的宏觀管理,缺少一部對會展經濟管理的條例。其次在經濟區域內部之間缺乏合作,地方性的壁壘限制了展覽業的市場化運行。如桂林、北海、欽州等地各有其特有的會展資源,但卻難以形成會展產業群,各地都希望當地獲得各類會展的舉辦權,因而忽略了資源的合理利用及分配,使得區域間的會展合作有限。

      (二)專業化人才匱乏

      國家缺少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根據2006年教育部統計數字,全國高等院校共1867所,但為會展業專門開設的專業課程或專業選修的高等院校不及全國大學總數的1%,相關的從業人員也都是半路出家亦或是畢業后進入會展行業后才開始從頭學起,他們缺乏一個系統的學習過程。此外,南寧會展業對專業人才的吸引力不夠。

      (三)新會展品牌,缺乏規劃與宣傳 

      一方面南寧會展業起步晚,發展快,屬于新一代的新秀,品牌樹立仍需時間。另外,過度競爭使得許多的公司和機構把大部分資金和精力都放在了拉展和拉參展商的事情上,而無暇顧及對展覽專業觀眾的組織和對參展客商的服務,導致展覽效果大打折扣。

      (四)基礎設施及相關配套服務以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會展業需求

      首先,南寧展覽場館面積小,展會規模小。專業展會的規模大多在2萬平方米以下,且展覽面積大多在2―3萬平方米左右,且建筑年代久遠,布局分散,已不足以滿足現在會展業的發展需求,展館供求矛盾將更加突出。其次,土地限制及政府資金緊張,客觀上也限制、滯后了基礎設施建設。

      (五)會展業市場缺乏規范的管理

      南寧展覽業起步較晚、規模小、水平低,但市場需求大,容易導致盲目的發展,會展市場缺乏游戲規則,缺乏對辦展主體的資格、參展商及參展行業標準、會展場館資質認證、會展場館管理等方面的明確規定。會展主辦者在會展立項和市場調研方面缺乏嚴肅的科學態度,大多數是臨時決定辦展,或隨大流,不顧會展的長遠發展。

      四、南寧市會展經濟發展策略研究

      南寧的會展發展策略應充分利用其區位優勢,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培育具有特色的會展品牌專業會展項目為重點,以市場化運作為動力,以提升南寧會展綜合實力為核心,以“政府主導,企業聯合”的產業扶持政策為手段。具體的策略如下:

      (一)創新政府對會展經濟的宏觀管理

      1、制定會展業發展規劃,明確區域會展業的發展方向,使政府對會展經濟的管理從直接管理轉向間接的規劃管理。統籌基礎設施及相關服務設施的建設和管理,統籌工商、稅務、海關、公安、交通、城管、會辦等相關部門,增強會展意識,確定它們各自在會展業發展中的職能分工,協同發展會展產業。

      2、制定會展法律法規,制定引導和扶持會展產業健康發展的優惠政策。繼續給予會展業發展資金扶持,加大對本土會展業品牌的扶持;實行積極的獎勵措施,對獲認證的品牌會議實行一次性獎勵;給予會展業稅收政策扶持,鼓勵區域內會展企業做大做強,對會展場館經營企業免征自用房產部分的房產稅和自用土地部分的城鎮土地使用稅等。

      (二)加強會展經濟區域合作

      加強會展經濟區域合作,首先加快南寧會展業與區內周邊城市展開協作區域與聯合,具體形式有:1、聯合促銷,合作組織客源。2、合作進行會展規劃,協調開發會展資源。3、跨區域互相代理,最終達到擴大會展經濟的發展空間、增加收入的目的。

      其次培育、激活會展企業,實現會展企業集團化經營。會展經濟區域合作最終要以會展企業的合作來體現。重點培育會展龍頭企業,以中小企業與龍頭企業的配套合作為紐帶,實現會展企業集團化經營,以拉動會展經濟區域合作。

      (三)加強會展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首先,與廣西的各大高校甚至全國重點院校建立長期合作培養人才。如共同磋商設立會展本科專業,開設會展實踐基地等,建立長期穩定的人才培養基地。其次確立更明確的人才培育計劃,建立會展經濟的人才儲備庫,定期向上海、廣州甚至國外等會展發達地區輸送本土人才,進行中短期的培訓、學習。同時,會展企業可以和會展協會聯合,舉辦職業培訓,聘請高校、科研機構的相關研究專家,舉辦高、中、初級培訓班,以應急需,并為專業人才充電,形成一個行業交流的專業性強的平臺;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開展職業資格認證。此外,南寧會展經濟要與國際接軌,還應引進正規的PCO、DMC人員的資格認證考核制度,從制度開始注重行業內的專業化分工,培養一支能與國際接軌的專業人才隊伍。

      (四)促進會展經濟向品牌化方向發展

      在如今開發和競爭的市場中,品牌成為競爭的焦點。南寧會展經濟的品牌化方向發展應實施三步走戰略:

      首先明確目標,構建特色品牌。南寧發展會展產業應利用承辦博覽會的機遇,依靠區位、資源、人文等優勢經營好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會展品牌,在其會展產業市場的基礎上縱深發展為以博覽會為核心,大力發展面向世界的以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為主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會展旅游。同時依托廣西的優勢文化產業和優勢經濟產業對南寧會展品牌進行專業定位,發展具有特色和優勢的會展,培養一批精品會展。

      第二加大宣傳,進行品牌推廣。積極運用現代技術,加大市場化運作和宣傳力度,通過提供深層次、專業化的服務來提升會展的品牌。同時關注網上會展業的發展趨勢,實現實物展覽和網上展覽多形式、多元化共同發展

      第三走出國門,打造國際會展都市。以政府搭橋,企業聯合,加大國內外區域經濟合作,按照國際品牌會展要求,提供專業的會展服務。

      (五)建立組織體系,加強行業管理

      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如成立中國展覽業協會,作為全國各展覽場館、展覽公司、展覽從業人員利益的代表,根據國家政策,協調辦展活動,避免惡性競爭,制訂行業規范,規范辦展行為,促進各地區展覽業協調發展,幫助國內展覽業從業單位參與國際競爭。并為會展舉辦單位、參加者以及為會展提供公共服務的政府部門提供計劃信息。

      會展經濟與管理論文篇二

      試論會展經濟與區域發展

      摘要:文章從會展經濟的作用和功能出發,運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重慶發展會展經濟的優勢在于政策、區位、經濟和文化優勢,劣勢在于展館面積較小、行業競爭無序、缺乏專業人才;重慶具有發展會展經濟的機遇,即國家對重慶的定位、擴大內需政策對重慶的傾斜和重慶商貿流通業的快速發展,挑戰在于相鄰的成都、西安在會展經濟方面的快速發展。最后,提出了重慶發展會展經濟的建議即通過擴大展館、引進人才、規范行業秩序等進行。

      關鍵詞:會展經濟 SWOT分析 區域發展

      會展業作為現代商貿流通業的一個重要業態,在促進城市服務業發展、帶動相關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重慶作為我國中西部的特大城市、作為長江上游的重要商貿中心城市,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擬從會展經濟的含義和作用出發,采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重慶發展會展經濟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重慶發展會展經濟的政策建議。

      一、文獻綜述

      所謂會展經濟,是指各種類型交流會、洽談會、展覽會、博覽會的總稱。它是利用一定的地域優勢、經濟特色、資源優勢,由政府或社會團體組織,召集供需雙方按照事先確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行專業性的或綜合性的產品布展、宣傳、交易和服務為內容的特色型經濟活動(Brown,2000)。會展經濟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與市場經濟對信息交流的內在要求相適應的,被認為是繼金融、貿易之后,頗具前景的產業之一,與旅游經濟、房地產經濟一起,并稱為新世紀“三大無煙產業”。目前,國內外對會展經濟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研究了會展經濟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Margaret 等(2004)采用區域投入產出模型方法(IMPLAN)對與會展相關的旅游者花費、對舉辦地居民收入的影響進行了確認和分析,Burgan、Mules(1992)和Crompton(1999)認為會展對經濟發展起到了乘數效應,與會展有關的消費支出,直接刺激了相關經濟活動的進行。據測算,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系數大約為 1∶9(周愛國,2007),據國際博覽會聯盟(UFI)的估計,由展覽會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中只有 20%是展覽會行業內的,其余 80%為商貿、酒店、飲食、交通、旅游、電信、廣告等相關行業所擁有(俞華,朱立文,2005)。

      (二)研究了會展活動對企業發展的作用

      Browning,Adams(1988)認為企業可以從會展活動中發現潛在的顧客,獲得競爭對手的商業信息,塑造并鞏固企業形象,在企業缺少資源時,它是企業快速獲得資源的有效工具。Wouter(2010)發現參加會展活動與企業績效之間有正向聯系,參加本行業相關的會展活動會提升創業者在行業社會網絡中的地位,即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而這進而能促進企業的績效。Li(2007)將會展活動的資源分為內部知識資源和外部關系資源兩大類,企業管理者可以從會展活動中獲得最近技術、管理經驗、行業信息等內部知識資源,也可以獲得與供應商、潛在顧客和投資方建立聯系的外部資源。

      (三)研究了會展營銷的問題

      Huanglingzi Liu,Ying Liu(2009)把影響會展成功與否的因素分為五個方面,即消費者對會展知識的理解、時間成本、展覽會的信息、臨時的社會網絡交往和展覽會所處的環境。應麗君(2006)認為會展營銷從項目的定位開始,不同的定位策略反映出不同的競爭戰略。根據展覽產業鏈上相關環節的市場主體在項目營銷中是否居于主導地位,可以發現有“主辦”、“展商”、“觀眾”與“消費者”導向的四種展會項目定位策略。Tsuen—Ho Hsu(2011)研究了臺灣三家展覽館后得出,會展的成功在于豐富的策展經驗和完整的顧客關系、多元的行銷資源和短期特展及成本控制能力。

      二、會展經濟與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分析

      (一)對GDP增加的直接效用

      會展經濟可以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這是它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從國際上看,在瑞士日內瓦,德國漢諾威、慕尼黑,美國紐約,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新加坡和我國香港等這些世界著名的“展覽城”,會展業為其帶來了直接的收益和經濟的繁榮。美國一年舉辦200多個商業展會帶來的經濟效益超過38億美元;法國展會每年營業額達85億法郎,展商的交易額高達1500億法郎,展商和參觀者的間接消費也在250億法郎左右;我國香港每年也通過舉辦各種大型會議和展覽獲得可觀的收益;從國內來看,僅2000年春季舉辦的“北京第六屆國際汽車展”,就有40萬觀眾前往觀展,光門票收入就相當可觀。這種直接的經濟效益所產生的吸引力使得會展經濟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

      (二)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

      會展經濟對相關產業具有帶動效應。會展經濟不僅可以培育新興產業群,而且可以直接或間接拉動城市基礎設施和其他相關硬件設施的建設,以及帶動集服務、交通、旅游、廣告、裝飾、邊檢、海關、餐飲、通信和住宿為一體的“第三產業消費鏈”的發展。1996年在德國漢諾威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德國政府為此撥款70億馬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大大改善了該市的基礎設施環境;1999年在我國昆明主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218公頃的場館群及相關投資總計超過216億元,使昆明的城市建設至少加快了10年。1999年上海舉辦的“財富論壇”,會期雖只有3天,但是留在上海各酒店的費用就達數百萬美元。每年兩屆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帶動了廣州第三產業的發展,展會期間,廣州市酒店客商入住率達90%以上,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萬多外商云集廣州。云南昆明召開的“’99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2000年1—7月份,云南省旅游總收入115億元,同比增長44%,到10月初,昆明世博會接待的中外游客已超過930萬人次。1999年以來,香港參觀展覽的人數達407萬人次,展覽業本身收益為15億港元,酒店業收益高達126億港元,占第三產業總收入的59%;餐飲業收益635億港元,參觀展覽的人士在香港的商店總消費達27億港元,占零售業總收入的12%。

      (三)會展經濟能夠提高城市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會展經濟是城市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會展經濟通過增加舉辦城市的經濟總量和經濟輻射功能,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國際上有許多以展覽著稱的城市,如漢諾威、杜塞爾多夫、萊比錫、慕尼黑等均是世界知名的會展之都,展覽在為這些城市帶來可觀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它們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法國首都巴黎,平均每年都要承辦300多個國際大型會議,因此,贏得了“國際會議之都”之稱。我國的香港以其每年舉辦若干大型國際會議、展覽而在國際上享有盛名。上海“’99財富論壇”的召開,預示著上海在向國際展覽名城的方向邁進。大連也以每年舉辦的“服裝節”而提高了在國內和國際的知名度。不僅如此,會展經濟的發展,還可以提高城市的國內國際知名度。會展經濟可以最充分地利用城市的人文環境資源,促進城市人文環境的建設,提高城市人文環境的品位,還會輻射帶動周邊城市和周邊經濟的發展。

      三、基于SWOT分析的會展經濟研究:以重慶為例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常被用于制定集團發展戰略和分析競爭對手情況,在戰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將此方法運用于重慶發展會展經濟的評價。

      (一)重慶發展會展經濟的優勢

      1、政策優勢

      2007年8月,國家有關部門批準重慶作為中國目前唯一的城鄉商貿統籌發展試點區。國務院于2009年1月26日發布了《國務院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重慶市是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是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推進改革開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明確提出重慶要發揮西部地區特大中心城市優勢,進一步健全現代服務業發展體制,促進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全面發展。這為重慶發展會展經濟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礎。

      2、區位交通優勢

      重慶位于北緯28度10分—32度13分,東經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間,地處較為發達的東部地區和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陜西,是長江上游最大的經濟中心、西南工商業重鎮和水陸交通樞紐。地處長江上游經濟帶核心地區,是實行西部大開發的重點開發地區。重慶是中國西部唯一集水陸空運輸方式為一體的交通樞紐,橫貫中國大陸東西和縱穿南北的幾條鐵路干線、高速公路干線在重慶交匯,3000噸級船隊可由長江溯江至重慶港,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干線機場。重慶是中國西部電網的負荷中心之一,煤炭、天然氣產量大,能源供應的保障程度高。

      3、經濟實力優勢

      2009年,重慶GDP達到5000多億元,成為中國經濟總量第五大城市。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綜合配套能力強。重慶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工業輕重并舉、門類齊全,制造業發達,摩托車、汽車、儀器儀表、精細化工、大型變壓器、中成藥等是全國重要的生產基地。重慶擁有亞洲最大的鋁加工廠,有規模以上汽車、摩托車企業382家,摩托車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出口超過二分之一。重慶已成為全國十大機電產品出口基地之一。

      4、文化優勢

      發展會展經濟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底蘊作支撐。重慶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以重慶為中心的古巴渝地區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重慶山川巍峨,鐘靈毓秀,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內瞿塘峽、巫峽等壯麗的自然風光和奇特的人文蜚聲中外;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現存唐宋摩巖造像6萬余尊,是中國后期石窟藝術的杰出代表;201—204萬年前的“巫山能人”,是人類最早的搖籃;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著幾萬件巴渝出土文物,傳承并延續著歷史的文脈。全市有10多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金佛山等四大國家級風景區,有仙女山等五大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小三峽等四個國家4A級旅游區。

      (二)重慶發展會展經濟的劣勢分析

      1、展館面積較小

      會展場館是會展經濟發展的載體,被譽為會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是會展業發展的基礎,沒有相當規模及其配套設施齊全的展館;就難以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展會。重慶主城區現有會展場館5個,面積20萬平方米。2005年建成的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場館的壓力,但展館很難滿足一些體積、質量較大特別是機械類展會的需求。2011年整個重慶的會展不足200個,跟國內“會展三巨頭”對比,相差甚遠;有專家預測,21世紀初我國的會展經濟將步入成熟期,屆時,不少國際專業展都將超過10萬平方米甚至達到20萬平方米的規模,且對展館甚至整個城市的設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到那時,重慶的展館供求矛盾將更加突出。

      2、行業競爭無序

      重慶市的展覽公司之間缺乏有序競爭,往往為籌建一個同類的行業展會,相互之間互相爭斗,甚至拆對方臺,造成參加展會的客商無所是從的局面。辦會展的主體復雜(政府及有關部門、各種協會、組委會、企業等),出現了不同城市、甚至同一個城市辦主題雷同的會展的局面(如汽車展,重慶國際會展中心每年就有兩次,分春季和秋季;而汽車展在全國各地區更是數不勝數)。讓參展商難以集中精力布展(其中不少參展商是政府部門“攤派”任務來參加的);參展商來參展更像是走個過場,大大降低了參展的商品質量。

      3、缺乏會展專業人才

      會展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組織、管理、廣告、宣傳、策劃、公關、工程等專業化工作人員和翻譯、導游、餐飲、安保、貨運等服務人員。據了解,目前重慶專業展覽公司只有180多家,從業人員1500多人,最大的公司40人左右,大部分是從做廣告、營銷的人轉行而來,一些人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操守并不盡如人意,從業人員大多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缺乏系統的會展知識和操作技能,從而嚴重制約了重慶會展組織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三)重慶發展會展經濟的機遇

      1、國務院對重慶的準確定位,是重慶發展會展經濟的重要的政策機遇

      2009年1月,國務院對重慶明確定位于重慶是長江上游地區的“會展之都”、“購物之都”、“美食之都”, 重慶要形成區域商貿會展中心,促進實現流通現代化。國務院以專門文件的方式對一個城市進行具體規劃,這是近年來全國城市發展中少有的。因此,乘著國務院2009(03)號文的東風,努力發展重慶的會展經濟,正恰逢其時。   2、中央擴大內需政策向重慶傾斜,是重慶發展會展經濟的又一良機

      重慶市制訂了《關于貫徹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從2008年11月起到2010年底,3年實現各級財政性投資2000億元,并通過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引導社會資本、信貸資金、外來投資等跟進,力爭3年完成全社會投資1.5萬億元。

      3、重慶商貿流通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發展會展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

      重慶是西南地區的物資集散地和長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貿中心。已初步建立起面向全國、聯動長江、輻射西南、層次清晰、結構緊密,由傳統商業向現代商業發展的消費品市場體系。200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000億元,實現商業增加值500億元,商品銷售總額達5000億元。重慶正以城鄉商貿統籌發展為主線,以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為重點,建設大市場、發展大商貿、培育大企業、搞活大流通為目的,不斷發展完善商貿流通業。

      (四)重慶發展會展經濟面臨的挑戰

      1、成都對重慶發展會展經濟的影響

      成都是四川省省會,和重慶同處于西南地區。成都是一個旅游、休閑城市,消費市場巨大。早在2003年,成都市政府就提出了“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會展之都”的戰略目標,這標志著成都會展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近幾年來,成都市承辦了全國糖酒會、中國國際體博會、全國醫博會、中國國內旅游交易會,以及2006中國——歐盟投資貿易合作洽談會、九寨天堂國際環境論壇、世界華人保險大會、世界攝影大會、世界聚變能大會、中國國際軟洽會等一系列大型展會,還策劃參與主辦了遺產節、中國國際美食旅游節、啤酒節等。成都市根據自身的經濟、環境特色,形成了節、會、展相結合的會展經濟發展模式,四川國際熊貓節、全國春季糖酒會等節會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高,帶動了其他展會的發展。成都展館面積突破20萬平方米,僅低于北京、上海、廣州,居于全國第四位。

      2、西安對重慶發展會展經濟的影響

      西安是中國西北的重要中心城市,西安會展經濟的發展勢頭也非常好。目前,西安有一定規模的綜合、專業展覽館四個,總面積達21.4萬平方米,展館的數量、功能、總面積在西部都處于領先地位,停車、洽談、商務服務等配套設施基本齊全。會展數量、規模、內容逐年擴大,層次逐步提高。規模從地方性小型展銷會發展到全國性大型綜合、專業展會。如東西部貿易洽談會、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住博會、制博會、高交會、旅博會等。內容從土特產、工業品、服裝等發展到房地產、高新技術、現代裝備制造等50多個領域。目前在西安注冊登記的展覽公司120多家,從事相關業務的廣告公司數量眾多。西安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進行商業化運作。

      四、重慶發展會展經濟的對策建議

      (一)充分利用國家對重慶的正確定位和優惠政策,大力推動舉辦各種特色展會,促使一些展會成為全國性和國際性的展會

      充分利用西部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和直轄市的優勢,依據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地位,大力舉辦如“渝洽會”、“園博會”、“機械展會”等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展會。利用重慶在柑橘、米花糖、美食等方面的優勢,舉辦全國性的美食節,真正奠定會展之都的地位,推動重慶商貿流通業的快速發展。

      (二)規劃建設新型展館,擴大展館規模

      制約重慶會展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展館規模過小。因此必須擴大展館規模,建立新型的大會展館。許多城市(如廣東、北京、上海、大連、長春等)加快了會展基礎設施建設,不少城市已經建成,或者正在建設,或是已經規劃建設數個或幾十萬平方米計的會展場所。目前,重慶市只有承辦國內大型展的能力,要是承辦國際性大型展,就顯得力不從心,展館的規模無法滿足需求,所以應加快會展中心的建設步伐。考慮可在離機場半小時車程之內的江津、江北等地選擇交通條件便利、物流運輸方便的地方選址。

      (三)建立重慶會展業發展辦公室,進一步發揮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功能,推動會展經濟有序發展

      建立重慶會展工作辦公室,統籌協調展覽業務,根據國家政策法規、本地產業特點及經濟發展格局,對全市展覽項目進行統一協調和管理,推動會展業健康、穩定、快速、持續地發展。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代表會展企業利益的民間社團即行業協會的作用,制定行業共同遵循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加強行業自律。通過法律的強制性作用和行業的自律性功能緊密結合,使會展旅游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四)積極加強與成都、西安等地的合作,建立會展聯盟,促進三地會展經濟的協同發展

      一方面,積極向成都、西安等地學習兄弟城市發展會展經濟的經驗,提高重慶舉辦會展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與這些地區大型展館合作,利用成渝經濟區、關西經濟區的優勢,建立會展聯盟,避免惡性競爭,共同促進會展經濟的發展。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會展經濟與管理論文”

    27502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欧美军人同性videos| zoosk00lvideos性印度| 香港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九九热精品免费| 成年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影院| 久久综合久综合久久鬼色| 香港三级韩国三级人妇三| 日本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羞羞喷液视频免费| 岛国大片免费观看|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都市激情第一页| 成人性开放大片|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91蝌蚪在线播放| 最近高清日本免费| 国产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男女爱爱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videofree720|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 无人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毛片最新看| 四虎成人精品免费影院| jux900被公每天侵犯的我| 欧美色图亚洲图片|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丝袜诱惑| 深爱五月激情网|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