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農村養老保險有什么政策
農村的養老保險有什么最新的政策需要我們多多關注的?2017年農村的養老保險應該關注什么?小編為你帶來了“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的相關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2017年農村養老保險政策
農村養老保險繳費金額從100元到4000元分13個檔次
1、選擇繳費檔次100元,每人每年補貼45元;
2、選擇繳費檔次200元,每人每年補貼50元;
3、選擇繳費檔次300元,每人每年補貼55元;
4、選擇繳費檔次400元,每人每年補貼60元;
5、選擇繳費檔次500元,每人每年補貼70元;
6、選擇繳費檔次700元,每人每年補貼75元;
7、選擇繳費檔次1000元、1500元、2000元中任意一檔的,每人每年補貼85元;
8、選擇繳費檔次2500元、3000元、3500元和4000元中任意一檔的,每人每年補貼90元。
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
一、個人繳費
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準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13個檔次。參保人員自主選擇繳費檔次,多繳多得。
二、集體補助
有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準由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會議民主確定。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將集體補助納入社區公益事業資金籌集范圍。鼓勵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補助、資助金額不超過目前設定的最高繳費檔次標準。
三、政府補貼
1、政府對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中央財政按照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給予全額補貼,目前為每人每月70元。
2、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每人每年最低繳費補貼標準為:繳100元補30元、繳200元補35元、繳300元補40元、繳400元補50元、繳500元及以上的補60元。
3、對重度(二級以上)殘疾人、獨生子女死亡或傷殘(三級以上)后未再生育夫妻(女方年滿49周歲)、節育手術并發癥人員(三級以上)等繳費困難群體,縣人民政府應結合本地實際,在繳費檔次范圍內確定標準為其代繳養老保險費,并按代繳養老保險費檔次給予補貼。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獨生子女父母和落實絕育措施的農村雙女父母參保繳費,各地可適當提高補貼標準。
2016鄉村醫生養老保險最新消息:2016鄉村醫生養老保險政策解讀
我省出臺《關于調整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部分參保人員待遇政策的通知》,將曾經從事鄉村醫生的人員與民辦教師、代課教師、農村電影放映員等一起,列入養老金待遇享受政策調整的范圍,按其在崗工作時間,增發個人帳戶養老金和繳費年限養老金,以解決這部分群體的養老保障問題。
此次我省調整待遇標準是,曾經從事鄉村醫生等人員,按其在浙江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前原在崗工作時間,增發個人帳戶養老金和繳費年限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月增發標準為原在崗工作時間帳戶化額度除以個人帳戶養老金計發系數確定。原在崗工作時間帳戶化額度,以符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條件時當年當地平均繳費額加上政府繳費補貼為基數,乘以其原在崗工作時間計算。繳費年限養老金月增發標準按認定的本人原在崗工作時間分段計發,計發標準與其他參保繳費人員相同。
對于已參保繳費尚未達到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領取條件的,先確定其原在崗工作時間,待其符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條件時,按當年當地平均繳費額加上政府繳費補貼為基數,乘以其原在崗工作時間計算帳戶化額度,增發個人帳戶養老金。繳費年限養老金按本人實際繳費年限與原在崗工作時間之和計發。
我省明確,鄉村醫生的身份和工作時間由市、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在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審核確定。鄉村醫生在崗工作時間,以其從事鄉村醫務工作之日起至離崗或年滿60周歲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前實際從事相關工作之日止,不滿1年按1年計算,超過60周歲后的年限不計算,原在崗工作時間和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際繳費年限之和累計不超過44年。據測算,鄉村醫生按工作年限15年計算,養老金月待遇發放標準為323元。
目前,我省有在崗鄉村醫生1.8萬名,離崗鄉村醫生約1.2萬名,至2010年,已參加各類養老保險的鄉村醫生僅為8000余名。
為解除鄉村醫生養老之憂,留住和吸引更多衛生人才扎根農村基層,提升農村醫療服務水平,自2011年起,我市在全市初步建立村醫養老保險制度。
該制度規定,凡我市具備鄉村醫生從業資格的在崗人員,原則上男性60周歲以下、女性55周歲以下的在崗鄉村醫生將全部納入養老保險范圍。養老保險繳費標準比照各地村計劃生育專干標準執行,財政補助60%、個人承擔40%。財政補助標準,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將適時提高。各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各地鄉村醫生養老保險工作主管部門,各縣、區農村養老保險管理中心為具體業務經辦機構,衛生部門負責組織實施。養老保險費以鄉鎮衛生院為征繳單位,每年8月份各鄉鎮衛生院將繳費花名冊報縣、區衛生局審核確認,9月份將鄉村醫生個人承擔的保險費一次性地解繳到各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專戶”,市、縣財政將各自承擔的保險費于9月份劃撥到各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專戶。
鄉村醫生,又被稱為“赤腳醫生”,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在偏遠的鄉村,醫療條件不便,鄉村醫生就是鄉親們最貼心的家庭醫生。他們常年奔走在崎嶇的鄉村道路上,他們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的養老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為了讓這些最美的“天使”擁有一個美好的晚年生活,國家也出臺了相關鄉村醫生養老保險政策。
2017年農村養老金發放標準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出臺了《關于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自治區級統籌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為《通知》)。昨日,呼和浩特晚報記者了解到,該《通知》是對2015年自治區政府辦公廳下發的《內蒙古自治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自治區級統籌辦法》的進一步細化和補充,解決了近年來我區養老保險經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政策上不明確和不統一的問題。
繳費基數更明確
靈活就業人員采取過渡措施
據了解,此次出臺的《通知》明確,全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執行統一的繳費比例,參保單位繳費比例為20%,職工個人繳費比例為8%;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各類靈活就業人員(以下簡稱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比例為20%。
而在繳費基數方面,從2016年1月起,參保單位的繳費基數依據本單位工資總額、參保人數和全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進行核定。按上述辦法計算的參保單位當月繳費基數低于參保人員繳費基數之和的,按照參保人員繳費基數之和核定單位繳費基數。
單位職工以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確定繳費基數。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低于全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全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為基數繳費;高于全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全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為基數繳費。
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基數,在全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至300%的范圍內,由盟市劃分若干檔次,參保人員自主選擇繳費基數。
此外,對于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低于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盟市,《通知》還明確,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基數采取過渡措施,即2016年、2017年繳費基數分別不低于上年度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50%和55%,2018年及以后最低繳費基數不低于上年度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
養老保險費用補繳
統一規定
在該《通知》出臺前,內蒙古對以前應保未保人員如何補繳養老保險沒有統一規定,部分盟市雖然自行出臺了相關政策,但是全區補繳政策不明確、不統一、不規范。
而此次出臺的《通知》明確規定,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單位職工,可以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996年1月1日前參加工作的,可從實行個人繳費制度之月起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從1996年1月起補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1996年1月1日后參加工作的,從參加工作之月起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補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已經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間斷繳費的,可以補繳間斷期間的養老保險費用。
保持養老金待遇水平
平穩銜接
在基本養老保險金計發標準方面,《通知》明確,參保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累計繳費滿15年(含視同繳費年限)的,應按月享受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對于統賬結合前參加工作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依據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通知》還明確,為了保持待遇水平平穩銜接,2016年1月1日以后退休的人員,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高于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盟市,采取“封定基數”辦法進行過渡。
猜你感興趣:
2017年農村養老保險有什么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