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
教育部 2012年3月
序 言
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信息技術已滲透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全民教育、優質教育、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已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面對日趨激烈的國力競爭,世界各國普遍關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國民素質和增強國家創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解除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創新與變革,是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重大戰略抉擇。教育信息化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進教育公平和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提高教育質量和建設學習型社會、推動教育理念變革和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是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宏偉目標不可或缺的動力與支撐。
我國教育信息化已經取得顯著進展,但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和世界發達國家水平相比還有明顯差距。必須充分認識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把教育信息化作為國家信息化的戰略重點和優先領域全面部署、加快實施,調動全社會力量積極支持和參與,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體系,使我國教育信息化整體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推進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
第一部分 總體戰略
第一章 現狀與挑戰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家實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面向全國的教育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各級各類學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園網并以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信息終端正逐步進入農村學校;數字教育資源不斷豐富,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不斷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見成效;網絡遠程教育穩步發展,為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對于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創新教育模式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初步顯現。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還面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對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認識還有待深化和提高;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政策環境和體制機制尚未形成;基礎設施有待普及和提高;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機制尚未形成,優質教育資源尤其匱乏;教育管理信息化體系有待整合和集成;教育信息化對于教育變革的促進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推進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
第二章 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總體部署和發展任務。堅持育人為本,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以體制機制和隊伍建設為保障,在構建學習型社會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進程中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支撐發展與引領創新的重要作用。
推進教育信息化應該堅持以下工作方針:
面向未來,育人為本。面向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要求,面向未來國力競爭和創新人才成長的需要,努力為每一名學生和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的信息化環境和服務。
應用驅動,共建共享。以人才培養、教育改革和發展需求為導向,開發應用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構建信息化學習和教學環境,建立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開放合作機制。
統籌規劃,分類推進。根據各級各類教育的特點和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統籌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明確發展重點,堅持分類指導,鼓勵形成特色。
深度融合,引領創新。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新,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
第三章 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規劃綱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標任務,形成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的信息化支撐服務體系,基本實現所有地區和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的全面覆蓋,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的水平顯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體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支撐與引領作用充分顯現。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各級各類教育的數字資源日趨豐富并得到廣泛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逐步建立,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資源建設機制不斷完善,數字鴻溝顯著縮小,人人可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環境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的信息化支撐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政府、學校和社會力量的作用,面向全社會不同群體的學習需求建設便捷靈活和個性化的學習環境,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的信息化支撐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基本實現寬帶網絡的全面覆蓋。充分依托公共通信資源,地面網絡與衛星網絡有機結合,超前部署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的教育信息網絡,實現校校通寬帶,人人可接入。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進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覆蓋全國所有地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管理信息體系,教育決策與社會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學校管理信息化應用廣泛普及。
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的水平顯著提升。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獨特優勢,信息化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明顯增強,教學方式與教育模式創新不斷深入,信息化對教育變革的促進作用充分顯現。
第二部分 發展任務
為實現教育信息化發展目標,統籌規劃、整體部署教育信息化發展任務。通過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信息技術與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進教育教學和管理創新,助力解除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難點問題,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建設學習型社會;通過建設信息化公共支撐環境、增強隊伍能力、創新體制機制,解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點問題,實現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