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起沙塵暴
硅酸鹽風沙是主要成分。環境大旱、雨水量減少、溫度上升時,表層的硅酸鹽將喪失水份,硅酸鹽性土壤膠團和砂粒表面會產生負電荷,使得其相互排斥,氣溶膠無法凝結在一起,就形成沙塵暴。那么為什么會起沙塵暴呢?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么會起沙塵暴
1.自然條件
有利于產生大風或強風的天氣形勢,有利的沙、塵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氣不穩定條件是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強
2.物理因素
在極有利環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強垂直風速、風向切變及熱力不穩定層結條件下,引起鋒區附近中小尺度系統生成、發展,加劇了鋒區前后的氣壓、溫度梯度,形成了鋒區前后的巨大壓溫梯度。在動量下傳和梯度偏差風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層風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塵,形成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天氣。
3.環境因素
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專家的努力下,一項為探討沙塵物質的啟動、傳輸機理而專門設立的沙塵暴風洞模擬實驗順利完成。
4.人為因素
沙塵暴發生不僅是特定自然環境條件下的產物,而且與人類活動有對應關系。人為過度放牧、濫伐森林植被,工礦交通建設尤其是人為過度墾荒破壞地面植被,擾動地面結構,形成大面積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塵暴的形成和發育。
5.氣象因素
沙塵暴的形成是以東亞特殊的大氣環流為背景,并與冬季風緊密聯系在一起,它的發生主要與冬半年西伯利亞-----蒙古高壓驅動下的冷鋒過境有關,屬冷鋒型沙塵暴。
沙塵暴 (sand-dust storm) 是沙暴 (sand storm) 和塵暴 (dust storm) 的總稱,是荒漠化的標志。是指強風從地面卷起大量沙塵,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發性和持續時間較短特點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塵暴則是大風把大量塵埃及其他細顆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
形態特征
1.風沙墻聳立
大陸強沙塵暴多從西北方向或西方推移過來,也有少數從東方推移過來。幾乎所有的沙塵暴來臨時,我們都可以看到風刮來的方向上有黑色的風沙墻快速地移動著,越來越近。遠看風沙墻高聳如山,極像一道城墻,是沙塵暴到來的前鋒。
2.漫天昏黑
強沙塵暴發生時由于刮起8級以上大風,風力非常大,能將石頭和沙土卷起。隨著飛到空中的沙塵越來越多,濃密的沙塵鋪天蓋地,遮住了陽光,使人在一段時間內看不見任何東西,就像在夜晚一樣。
3.翻滾沖騰
刮黑風時,靠近地面的空氣很不穩定,下面受熱的空氣向上升,周圍的空氣流過來補充,以至于空氣攜帶大量沙塵上下翻滾不息,形成無數大小不一的沙塵團在空中交匯沖騰。
4.流光溢彩
風沙墻的上層常顯黃至紅色,中層呈灰黑色,下層為黑色。上層發黃發紅是由于上層的沙塵稀薄,顆粒細,陽光幾乎能穿過沙塵射下來之故。而下層沙塵濃度大,顆粒粗,陽光幾乎全被沙塵吸收或散射,所以發黑。風沙墻移過之地,天色時亮時暗,不斷變化。這是光線穿過厚薄不一、濃稀也不一致的沙塵帶時所造成的。
沙塵暴的治理和預防措施
1.加強環境的保護,把環境的保護提到法制的高度來。
2.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
3.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并建設一批示范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防御體系。
4.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保護好環境。
5.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危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科普宣傳。
四道防線阻擊沙塵暴: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邊地區建立以植樹造林為主的生態屏障;第二,在內蒙古渾善達克中西部地區建起以退耕還林為中心的生態恢復保護帶;第三,在河套和黃沙地區建起以黃灌帶和毛烏素沙地為中心的鄂爾多斯生態屏障;第四,盡快與蒙古國建立長期合作防治沙塵暴的計劃框架,設置到蒙古國的保護屏障。
沙塵暴防災應急
應急要點
●及時關閉門窗,必要時可用膠條對門窗進行密封。
●外出時要戴口罩,用紗巾蒙住頭,以免沙塵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損傷。應特別注意交通安全。
●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應減速慢行,密切注意路況,謹慎駕駛。
●妥善安置易受沙塵暴損壞的室外物品。
●發生強沙塵暴天氣時不宜出門,尤其是老人、兒童及患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