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癥狀是什么_骨髓炎癥狀和治療方法
骨髓炎為一種骨的感染和破壞,由需氧或厭氧菌,分枝桿菌及真菌引起。引發骨髓炎的原因有哪些?骨髓炎會有哪些癥狀表現呢?常見的治療骨髓炎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骨髓炎的癥狀和治療骨髓炎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引發骨髓炎的3個原因
1.解剖生理因素
青少年的骨骼血運豐富,干骺端具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生長活躍,且此處血流緩慢,有利于細菌的沉積、停留和繁殖、生長,容易形成骨感染。所以,血源性骨髓炎多發生于青少年,甚至可發生于出生幾十天的嬰兒,其部位多在長骨的干骺端。
2.全身和局部的抵抗力
骨髓炎的發病與否和患者而身體抵抗力密切相關,包括全身抵抗力和局部抵抗力。全身抵抗力一般和患者的先天體質及骨骼發育情況有關;局部抵抗力的低下是指小兒發生骨折或扭傷等,使干骺端毛細血管網破裂出血或附近組織內小出血和細胞破裂,因而細菌容易停留、繁殖而致骨髓炎發生。
3.醫源性因素
醫院性因素引起的骨髓炎稱創傷性骨髓炎,它是醫院在做骨科手術過程中,由于消毒不徹底或無菌意識淡漠所引起的骨感染。
骨髓炎的主要感染途徑
1、血源性感染:發病前大都有一個未曾正確處理的化膿性感染病灶,如膿腫、疔癰、扁桃體炎等。細菌通過血液循環被帶到骨組織而發生骨髓炎,是最常見的、最主要的感染途徑。在臨床上,由血源性感染途徑而發生的骨髓炎稱為血源性骨髓炎。據我們治療中觀察,這種類型的骨髓炎約占51%。
2、創傷性感染:如刀傷、彈傷、開放性骨折或閉合性骨折,或關節手術時無菌操作不嚴等情況,病原菌直接由傷口侵入骨組織,引起骨髓炎。臨床上稱為創傷性骨髓炎,約占33.3%。
3、蔓延發生感染:即直接由鄰近的化膿病灶蔓延到骨組織而引起骨髓炎,如指(趾)端感染引起的指(趾)骨髓炎。臨床上稱為感染性骨髓炎,約占15%。
骨髓炎的癥狀表現
1、發病年齡與部位
急性血源性化膿性骨髓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為多見,新生兒亦可發生。男孩較多,可能由于活動多易受外傷所致。以脛骨及股骨為最多,其次為肱骨。外傷性骨髓炎則因外傷情況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及部位。
2、癥狀
局部癥狀
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有局部劇烈疼痛和跳痛,肌肉有保護性痙攣,肢體不敢活動。患部腫脹及壓痛明顯。如病灶接近關節,則關節亦可腫脹,但壓痛不顯著。當膿腫穿破骨質、骨膜至皮下時,即有波動,穿破皮膚后,形成竇道,經久不愈。
全身癥狀
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全身癥狀嚴重。前軀癥狀有全身倦怠,繼以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畏寒,嚴重者可有寒戰,多有馳張性高熱達39~41℃,煩燥不安,脈搏快弱,甚至有譫妄,昏迷等敗血癥現象,亦可出現腦膜刺激癥狀。此病人往往有貧血脫水和酸中毒。
骨髓炎的常見治療方法
急性骨髓炎癥期,尤其是有全身中毒癥狀如寒戰、脈快、頭痛等,要注意觀察體溫、脈搏、血壓等病情變化,有高熱休克者,給予氧氣吸入,激素治療和人工冬眠,有昏迷者應專人護理。體溫高于39.5℃者,需要給予物理降溫。
多數骨髓炎患者對抗生素及鎮痛藥物有效,活檢或細菌培養可更好指導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治療療程通常是4到8周,根據感染的類型及對抗感染藥物的反應而有所差異。有些病例可能需要局部制動。
慢性骨髓炎病人保持傷口排膿通暢,病變部位死腔的擴大引流,使死骨與病骨完全分離后,施行手術清除死骨,刮除肉芽組織,消滅死腔,同時進行全身治療。
病灶徹底清除、開放性松質骨植骨以及反復沖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法。
1、穿刺吸引術
為減輕骨髓腔壓力,防止炎癥在骨髓腔上下擴散,對病灶處可進行穿刺吸引,同時還可向腔內注入抗生素。
2、開窗引流術
在放射科照片顯示骨質局部已有破壞及骨髓腔陰影增寬者,可在骨髓腔內積膿的部位進行骨皮質鉆孔或開窗,防止炎癥擴散,以利分泌物引流。或進行創腔的上下給抗生素閉式灌洗治療。
3、死骨取出術
對死骨較大,已具備手術時機,將死骨取出,是治療慢性骨炎最常見和最基本的手術方法。
4、帶蒂肌肉瓣充填術
因骨腔大為,消滅骨空洞,竇道久治不愈,將較近的正常肌組織松質骨充填與缺損處等。
5、截肢術
適用于一肢多處骨髓炎,合并多數竇道,久治不愈或因慢性炎癥長期刺激局部皮膚發生惡變者。
6、大塊病骨切除術
一般適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骨已明顯硬化,或局部瘢痕多,久治不愈,某些不負重也無重要功能的慢性骨炎患者。
看過“骨髓炎的癥狀是什么”的人還看了:
1.骨髓炎治療方法
骨髓炎的癥狀是什么_骨髓炎癥狀和治療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