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課本知識點
失敗乃成功之母,重復是學習之母。學習,需要不斷的重復重復,重復學過的知識,加深印象,其實任何科目的學習方法都是不斷重復學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級數學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數學長度單位知識點
【概念】
米: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標準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長度的公制單位之一,1分米相當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長度單位,簡寫符號為:cm。
毫米:英文縮寫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認識米】
(1)米是常用的長度單位。
(2)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時,用“米”作單位。
(3)米用字母“m”表示。
(4)1米=100厘米。
【認識厘米】
(1)厘米是常用的長度單位。
(2)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用“厘米”作單位。
(3)厘米用字母“cm”表示。
(4)1米=100厘米。
【認識線段】
線段的特征:
①線段是直的;②線段有兩個端點;③線段可以測量出長度。
【畫線段】
畫線段的方法:
從尺子的“0”刻度開始畫起,需要畫幾厘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尺子的幾厘米處。(沒有直接給出畫幾厘米,要先算再畫最后標記)比如:畫比5厘米短2厘米的線段。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除法知識點
1、表內除法的知識點:
(1)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根據表內乘法,計算簡單的除法。
(2)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3)根據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
(4)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除數×商=被除數
2、除法:是四則運算之一,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除以幾個數,等于這個數除以那幾個數的乘積,就是除法的性質。有時可以根據除法的性質來進行簡便運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數÷除數=商
(2)被除數÷商=除數
(3)除數×商=被除數
5、被除數
除法運算中被另一個數所除的數,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數
6、除數: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后面的數叫做除數。
例:8÷2=4則2為除數。8為被除數。除數不能為0,否則沒有意義。
7、商:在一個除法算式里,被除數÷除數=商+余數,進而推導得出: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8、完全商
當數a除以數b(非0)能除得盡時,這時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數a除以數b(非零)除不盡,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數和商的關系
被除數擴大(縮小)n倍,商也相應的擴大(縮小)n倍。
除數擴大(縮小)n倍,商相應的縮小(擴大)n倍)。
數學學習方法技巧
1、仔細觀察的習慣。通過課堂上仔細觀察情境圖、操作的過程,發展到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2、敢于提問的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恥下問,隨時表揚那些敢于、善于提問題的同學。對于學生的問題,教師要耐心解答。課堂上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
3、多角度思考的習慣。遇到問題不要局限或拘泥于一個角度思考問題,而是從多個角度去探討問題的答案,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求異思維。
4、善于聯想、猜想和假設的習慣。遇到問題,無從下手時,可以大膽去猜想、假設答案,然后再往前推理。尤其是在做那些難度較大的思考題時,可用這種方法。
如果學生養成了這幾種好的習慣,學生的思維靈活度便會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也會跟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