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大綱(試用)指出:“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用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目錄
小學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1、能正確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2、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有余數的除法
1、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積累正確的試商方法。
4、能用豎式正確計算有余數除法,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5、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分蘋果(豎式除法)
知識點:
1、掌握表內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2、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分橘子(有余數的除法(一))
知識點:
1、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會用豎式表示有余數的除法,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分草莓(有余數的除法(二))
知識點:
1、掌握正確的試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而又比被除數小。
2、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租船(有余數除法的應用(一))
知識點:
靈活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派車(有余數除法的應用(二))
知識點:
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及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認識分米、毫米、千米
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寫成1dm
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寫成1mm
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寫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間的換算
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3、1米=100厘米或1m=100cm
4、1米=10分米或1m=10dm
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間的實際長度
1、一張IC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1扎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3、公共汽車兩站地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
4、根據具體情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有多長(分米、毫米的認識)
知識點:
通過實際測量,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1分米=10厘米 或1dm=10cm;
1米=10分米 或 1m=10dm;
1厘米=10毫米 或1cm=10mm;
2.知道1分米或1毫米的實際長度。
3.能利用長度單位之間關系進行單位換算
1千米有多長(千米的認識)
知識點:
1.體驗1千米有多長。
2.了解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3、能正確使用長度單位。
認識角(角的初步認識)
知識點:
1、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
2、角的各部分名稱、記法和讀法;
3、能用角的符號( “∠” )表示角;
4、會比較角的大小。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張口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5、能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長方形與正方形
知識點:
1、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條邊,4個直角, 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2、初步了解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聯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3、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與正方形。
平行四邊形
知識點:
1、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知道平行四邊形有四條邊、四個角,對邊相等。
2、初步了解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欣賞與設計
知識點:
1.進一步掌握已學過的圖形,感受圖形之美。
2.能用學過的圖形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涂色時有一定規律性。
認識新的數計數單位
1、認識計數單位“千”“萬”
2、萬以內計數單位間的關系
3、萬以內數位順序表
萬以內數的讀寫
1、會讀萬以內的數
2、會寫萬以內的數
3、感受“滿十進一”的十進制計數法
萬以內數比較大小
1、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2、會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3、結合實際進行萬以內數的估計。
數一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
知識點:
1、認識計數單位“千”“萬”。
2、了解萬以內計數單位間的關系: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
3、掌握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從右起第一位開始依次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4、結合具體情景,對“一千”和“一萬”有具體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滿十進一”的十進制計數法。
撥一撥(萬以內數的讀寫)
知識點:
1、會數數:一個一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一百一百地數等。
2、會讀萬以內的數:從高位起,依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末尾有零都不讀,中間有一個或兩個零只讀一個零。
3、會寫萬以內的數:從高位起,依次寫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哪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位上寫零。
4、初步感受“滿十進一”的十進制計數法。
比一比(萬以內數比較大小)
知識點:
1、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方法:先比較數位的多少,數位多的數比較大,如果數位相同,先比位,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位……
2、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3、能結合實際進行萬以內數的估計。
統計表
1.讀懂信息
2.分析信息、預測信息
條形統計圖
1.讀懂
縱向:用直條的高矮表示 (橫向表示類別 豎向表示數量)
橫向:用直條的長短表示 (豎向表示類別 橫向表示數量)
2.親自經歷收集數據
3.繪制條形統計圖并做出分析
讀統計圖表(條形統計圖)
知識點:
1.能讀懂統計圖表,從統計圖表中獲得信息。
2.認識條形統計圖,體會條形統計圖能直觀地表示數量的多少。
3.能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分析。
討論(統計圖表)
知識點:
1、對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初步的分析和預測。
2.通過“泡豆芽”小實驗記錄的數據,能在方格紙上繪制統計圖并作出分析。
辨認方向
1、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2、用八個方向的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認識路線
1、會使用八個方向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2、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辨認方向
知識點:
1、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地圖中的其他七個方向。
認識路線
知識點:
1、學會使用八個方向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2、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小學二年級數學學習方法
二年級是開發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維習慣的時期,學習數學不僅能夠極大地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也能為孩子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升學做好前期準備。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家長來說,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是最主要的。同時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學生可以考慮適當增加學習難度,為仁華學校以及各重點中學培訓班的選拔做好準備。
二年級:拓展思路階段
二年級的學生應把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思維方式作為一個長期學習的重點,而這個習慣都是從小就開始注重培養起來的。二年級的孩子在習慣上還比較有可塑性,著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若是一旦不注意養成了不好的習慣,以后等孩子大了要想再改就比較困難了。
1、數學入門越早越容易
現在數學在各種選拔以及小學六年級考試等方面越來越重要,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學習一些數學。對于今后希望在小學六年級中選擇較好學校的學生,我們的建議是較早的學習相對是較好的。首先較早學習數學,數學的知識體系比較完整,不會存在六年級時還要補習三年級數學知識的情況。其次較早入門有比較充足的時間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入門難度相對較低。
2、興趣最重要,起點是關鍵
不少四五年級希望開始學習數學的學生,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其實在低年級時曾經學過數學的,但因為當時學習聽課效果不好便放棄了,到了高年級,迫于小學六年級形勢又不得不學。對于這樣的學生,學習數學是有一定陰影的,甚至有些學生抱定了自己不適合學數學的念頭,有一定抵觸心理。
所以既然家長決定低年級開始學習數學,一定要首先注意興趣上的培養,幫助他們找到數學中引起他們興趣的事情,比如數字游戲等等。
同時起點如果沒有選好,孩子學得吃力,自然不會有興趣,所以合適的課程選擇也是家長要注意的。
3、一個好老師,一個好習慣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找一位孩子喜歡的老師就是學習的重中之重。一位好的老師能夠讓孩子迅速喜歡上課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在課堂上,老師不僅是孩子的是師長,也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們一起探討問題,一起思考,使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喜歡老師的同時喜歡數學。
小學二年級數學學習技巧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最先碰到的問題就是計算問題,計算問題是重點也是難點。根據學校數學的學習情況,孩子還沒有學習乘除法的列豎式,尤其是乘法的列豎式在二年級數學的學習中要求的比較多,比如數學課本下冊第三講速算與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應用題中也會有所應用。
2、枚舉是難點: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序思維和抽象思維是比較困難的,對于問題,二年級的學生更多的愿意以湊數來嘗試解答問題。而枚舉法的問題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維,比如數學課本上冊幾枚硬幣湊錢的方法,下冊的整數拆分都屬于枚舉法的問題。這類問題不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時直觀性不強,對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難。建議家長可以比較抽象的問題形象化。
3、應用題要接觸:
很多二年級的學生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在仁華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三年級的內容要不要學,尤其是應用題要不要學?首先,二年級數學課本下冊中的后幾講已經接觸到了應用題部分,對于倍數等概念也有學習,我們建議學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三年級中的部分問題,但是難度不要像三年級數學課本中那樣大。
小學二年級數學知識點相關文章:
★ 二年級數學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