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電子課本
粵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電子課本免費下載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那么七年級上冊地理電子課本怎么學習呢?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粵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電子課本,僅供參考。
七年級上冊地理電子課本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眾號【5068教學資料】,關注后對話框回復【7】獲取七年級語文、七年級數學、七年級英語電子課本資源。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1、在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18世紀以后,特別傷20世紀以來,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2006年3月,世界人口已達65億。人口的增長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自然增長率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歐洲。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來表示。世界人口稠密地區主要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北美洲的東部,這些地方都是位于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自然條件優越。相反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如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則是人口稀疏地區。(圖4.5p66)
3、人口數量過多和人口增長過快會對社會、經濟、環境產生影響,如交通阻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饑餓貧困等,為了解決問題,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4、人口增長的同時,鄉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但城市人口的過度膨脹,會產生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住房困難等問題。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原因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等。
5、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有些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和印度實行生育控制政策;有些發達國家,人口停止增長,甚至不斷減少,會帶來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如俄羅斯和日本,采取措施鼓勵生育。
6、世界的三個主要人種是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印度北部主要是白種人;亞洲和美洲黃種人較多;非洲中部、南部黑種人較多。(圖4.10p71,4.11p72)
七年級上冊地理練習題
1.下列關于地球形狀的描述,正確的是()
A.天圓地方B.天如斗笠,地如覆盤
C.地球是正圓形的D.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本初子午線是()
A.東西兩半球的分界B.東經與西經的分界
C.計算緯度的起始線D.歐亞兩洲的分界
3.甲、乙兩地同在30°N緯線上,甲地的經度是20°E,乙地的經度是20°W,則甲地在乙地()
A.正南B.正北C.正東D.正西
4.下列地點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緯度、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
ABCD
5.一個人要想在最短時間內跨越所有的經線,他應選擇的地點是()A.0°緯線上B.0°經線上
C.北緯80°D.南極點
6、下面四幅圖中,地球自轉方向正確的是()
A.B.C.D.
7.下列四幅地圖的圖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世界地圖B.中國地圖C.福建省地圖D.泉州市地圖
8、假設地球公轉時,地軸不是傾斜的,下面現象仍然可能產生的是()
A.同一地方,一年有四季的變化B.同一地方有晝夜交替現象
C.不同地方得到太陽的熱量是一致的D.同一地方晝夜長短的時間是變化的
9.仔細觀察,你發現地球儀上沒有表示出來的事物是()
A.赤道B.地球公轉軸
C.極點D.經線和緯線
10讀圖,判斷圖中A地在B地的方向是
A.正南方向B.西北方向
C.正北方向D.東南方向
11、關于我國首都北京(40°N116°E)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緯度B.位于東半球,高緯度
C.位于西半球,中緯度D.位于南半球,高緯度
12、關于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沿任何一條經線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過地球表面任何一點都只有一條經線
C.全球所有的經線都不等長
D.除赤道和極點以外,相同緯度的緯線都有兩條
13、地球的公轉產生了()
A.四季的變化B.晝夜長短C.晝夜更替D.晝夜
14、甲地位于98°E,31°N;乙地位于88°W,28°S。甲地在乙地的()
A、西北方向B、東北方向C、東南方向D、西南方向
15、在南極上空看,甲機沿南極圈作逆時針方向飛行;在北極上空看,乙機沿北極圈作順時針方向飛行,這兩架飛機的飛行方向()
A、都自東向西飛行B、都自西向東飛行
C、甲機向東飛行,乙機向西飛行D、甲機向西飛行,乙機向東飛行
16、在下列比例尺中,的是()
A、1/50000B、五十萬分之一C、1/5000000D、一百萬分之一
17、若要使房子周圍的門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赤道上B.北極點上C.南極點上D.本初子午線上
18、給朋友發電子郵件,順便問他們當地當天晝夜長短情況,結果甲朋友說他那里晝比夜長6小時,乙朋友說他那里晝比夜長4小時,丙朋友說他那里晝比夜短10小時。據此回答甲、乙、丙朋友所處的緯度,從低向高依次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丙、甲、乙
19.在同緯度的地區,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偏西的地點()
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
C.時刻晚D.時刻相同
20.當北半球大部分地區正午太陽升得,白晝時間最長,黑夜時間最短的一天是()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一) 增強教師的親合力
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地理課,就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地理教師,而教師的魅力有內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內在的美應該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外在的美應有以下幾點:教師的言談舉止、主動與學生溝通、鼓勵賞識的態度、耐心細致的幫助等等,總的'說來教師應具備教學、師德的高素質,使學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師各方面素質都很棒,提高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強教師的親合力。
(二) 地理課堂模式的探索
自從新課改實施以來,結合地理教學做過大膽的嘗試,本學期仍從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目標出發,對地理課堂做如下嘗試。
1、教學目標的確定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的整合教學資源,選擇對學生有用的地理知識,注重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學習地理知識的基本方法,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
2、重點、難點的處理
為克服舊教材知識多、課時緊的現狀,對于重點知識的掌握和難點的突破我多用多媒體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有效的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課堂的容量。現代教學手段廣泛應用于地理課堂是本學期地理教學改革大膽嘗試的重點內容之一。
(1) 圖領全文 培養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習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識圖、析圖能力的培養非常必要,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所以本課我以圖為導線,通過學生識圖、析圖、動手填圖、討論、交流和師生間填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構建合作式課堂。
(2)知識拓展 共同探究
加強地理學科與歷史、藝術、軍事等學科的整合,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性,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3)親身體驗 參與實踐
地理事物的位置記憶歷來是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采用學生親自布陣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強了對知識的記憶,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4)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本學期我將制作了大量的多媒體課件,充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促進了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本學期總的教學設計思路是把新課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應用于地理教學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模式。
(三)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大周(9月1日——9月14日)第一章
第二大周(9月16日——9月30日)第二章(第一節和第二節)
第一次月考
第三大周(10月3日——10月17日)第三章(第三節和第四節) 第四大周(10月19日——11月2日)第三章(第一節和第二節)復習 期中考試 11月3——5日
第五大周(11月6日——11月20日)第三章(第二節、第三節和第四節) 第六大周(11月22日——12月7日)第四章
第二次月考
第七大周(12月9日——12月23日)第五章
第八大周(12月25日——20__年1月7日)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