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31省份平均工資一覽表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2023年全國城鎮就業人員的薪酬狀況。數據顯示,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達到了120698元,與上一年度相比,增加了6669元,名義增長率高達5.8%。
全國31省份平均工資一覽表
近年來,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保持逐年增長態勢。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20698元,比上年增加6669元,名義增長5.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5%。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8340元,比上年增加3103元,名義增長4.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5%。
根據相關指標解釋,平均工資是指在報告期內單位發放工資的人均水平,也就是報告期工資總額/報告期平均人數。工資總額是指本單位在報告期內(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就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基金和住房公積金等個人繳納部分以及房費、水電費等。不論是計入成本的還是不計入成本的,不論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的,均應列入工資總額的計算范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工資統計調查中的非私營法人單位,包括國有單位、集體單位、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等單位。整體上,非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大幅高于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
分省份看,哪些省份的平均工資更高呢?國家統計局編著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24》公布了2023年31個省份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的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數據。從平均工資來看,非私營單位中,共有21個省份超過10萬元,其中,上海、北京、西藏、天津、浙江、廣東、江蘇、青海、寧夏和海南位居前十。
2023年31省份城鎮非私營單位、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24》)
上海和北京的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均超過21萬元,在各省份中遙遙領先。總體來看,上海和北京作為城市經濟體,城鎮化率高,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十分發達,總部經濟突出,高薪崗位多,吸引了大量人才集聚。例如,近年來,我國收入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京滬是這些高收入行業最集中的地區。
在總部經濟方面,北京的總部經濟十分突出,坐擁大批央企總部、大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也有大批在北京成長起來的大型民企總部和從其他省份遷入北京的企業總部。上海的大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近年來,江浙、福建、安徽等地的不少大型企業總部遷入上海。
在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方面,位居前五的分別是上海、北京、廣東、江蘇、浙江,全部來自東部沿海發達地區。
從此前一些省份公布的具體數據來看,省域內各地的平均工資,差異也比較大,相當多省份的中心城市、省會城市的收入水平要明顯高于中小城市。例如,在山西,省會太原2023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超過了10萬元,達到了108110元,是全省唯一一個該數據超過10萬元的設區市。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此前分析,一般來說,中心城市的總部經濟較為突出,比如中西部省份中,大企業總部主要集中在省會城市;金融、教育、醫療中心也都在省會;從產業結構來說,中心城市現代服務業發達,整體來說,高收入的行業和崗位更多。
區域的差異之外,不同行業的差距也不小。從收入的絕對值來看,無論是城鎮非私營單位還是私營單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三個行業穩居前三。
但從各地來看,各省份城鎮非私營單位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前三位的行業存在著明顯差異。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金融業在12個省份的城鎮非私營單位19個行業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位居第一。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8個省份的城鎮非私營單位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位居第一。
從全國的數據來看,雖然采礦業未進入到平均工資前三,但在部分資源型產業比較突出的省份中較為突出。包括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的城鎮非私營單位中,收入最高的行業就是采礦業。此外,采礦業在5個省份(陜西、安徽、海南、四川、山東)的城鎮非私營單位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位居第二;在2個省份(上海、廣東)的城鎮非私營單位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位居第三。
今年5月,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王萍萍解讀2023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數據時表示,采礦業在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中的平均工資增速分別為11.1%和10.4%,增速較高主要受2023年礦業市場持續向好、主要礦產品供給穩中有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等因素影響,傳統資源型行業正在加快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推動平均工資較快增長。
近些年來,各類有色金屬隨著全球的新能源與電氣化轉型,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隨著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對有色金屬的需求持續增長。例如,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對鋰電池的廣泛應用使得鋰礦資源成為炙手可熱的產業,眾多礦業公司紛紛投身鋰礦資源的開采。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最終反映到采礦業從業者身上的就是收入的較快增長。
平均工資怎么算?
平均工作是一個反映地區總體工資水平的指標,是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個人所獲得的貨幣工資額,計算公式為職工平均工資=報告期實際支付的全部職工工資總額/報告期全部職工平均人數,比如工資總額是1000萬,職工平均人數為5000人,那么平均工資就是2000元。
工資總額是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并且工資總額計算的是個人稅前工資。
平均工資的影響因素
(一)企業外部的影響因素
1、市場因素:
1)商品市場。企業要想生存、發展,就必須要在產品市場上進行有效的競爭。市場上的競爭有很多方面,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是其中最重要的競爭領域之一。對價格產生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生產成本,而生產成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勞動力成本。勞動力成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員工的平均人工成本,包括企業的直接支付(基本工資、獎金等)和間接支付(勞動保障、各種福利等)兩部分;二是企業人員的使用水平,主要表現在工作時間的長短上。
如果企業要想在市場上采取價格方面的競爭,就會采取壓低勞動力成本的方式進行生產經營。具體做法是降低員工的工資水平或者是裁員。所以,企業在商品市場上采取的競爭策略會影響企業的工資氺平。企業處于經濟困難時期,也會采取類似的措施。
2)勞動力市場。企業在確定工資水平時,必須考慮勞動力市場的因素。這主要有兩個方面:勞動力市場的平均工資水平和競爭對手的工資水平。
前者主要幫助企業確定其工資水平的下限,企業設計工資制度時,一般要讓其工資水平高于或略高于市場平均工資水平以吸引潛在的求職者;后者主要是幫助企業在與競爭對手競爭的過程中,取得人才的優勢,即以高于競爭對手的工資吸引高素質的人才。
2、生活費用和物價水平。保證員工及其家庭獲得維持生活的費用是確定工資水平時應考慮的問題。
生活費用一般是指衣食住行等家庭基本經濟活動所需的費用。對生活費用影響最大的是物價水平,物價上漲時若不增加工資,原來的生活水平便不能維持。
3、地域的影響。企業所在的地區對企業的工資水平有相當大的影響,順應這種大環境的要求才不會引起員工的異議。一般企業在確定其工資水平時,都應該對本地區的工資水平進行調查,以便對相關的工資環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4、政府的法律、法規。企業在制定工資政策、設計工資制度時,必須在政府法律、法規的框架內進行,比如國家、地方政府對最低工資水平的規定、對加班加點的付薪規定等。
(二)企業內部的影響因素
1、企業自身特征對工資水平的影響。企業的特征主要包括企業所屬的行業、企業的規模、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等。企業的規模可以通過企業的員工總人數、客戶數、銷售額以及資產規模等指標來衡量。工資水平之所以受企業規模的影響,是因為企業的規模反映了企業內部結構的復雜程度。企業的發展階段主要分為起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研究表明,處于起步期和成長期的企業更愿意以較高的工資來吸引高素質的人才,其工資水平在同行業中一般要高于處于其他發展階段的企業。
2、企業決策層的工資態度。企業工資水平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董事會或是經營領導班子決定的。因此,他們對整個市場形勢、企業整體情況的判斷和理解以及對工資問題的重視程度,都會影響企業的工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