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服務評職稱論文發表范文
社區衛生服務為廣大居民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服務,也是是一門需要復雜的研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衛生服務評職稱論文發表范文,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衛生服務評職稱論文發表范文篇一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對策探討
摘 要:簡介了大連民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析了民運社區服務中心所存在問題及成因,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大連民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優勢;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16-0091-01
1 大連民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簡介
大連西崗白云民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始建設于2003年10月,所管轄面積1.8萬平方公里,管轄人口27180人。設有全科診療室、搶救室、護理站、藥局、心電B超檢驗及婦女保健室、軟傷室。中心共有員工34人,其中全科醫生9人,全科護士9人,社區護士3人。在上述人員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4人,初級以上技術職稱的5人。
2 大連民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優勢
2.1 大連民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明確定位
市場定位是營銷活動最關鍵的一步,它可以使整個營銷策劃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大連民運衛生服務社區抓住三個要素:服務范圍、市場地位、集中優勢。
2.2 服務項目多元化
(1)目前中醫康復科室建設基本完成,環境幽雅,舒適并籌建了一個較大功能康復訓練室。將按摩、針灸、刮痧等各種理療項目細化,并增加了各種康復理療的大小設備,收費遠比專業醫院便宜的多。
(2)該社區增加了瑜伽、中草藥美容等服務項目。民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特聘請了專業的瑜伽教練和美容師為居民不同層次的需求制定了有氧操、減肥、健身、草藥浴、臉部美白祛皺等服務。
(3)雙向轉診服務。民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倡 “大病進醫院、小病在社區”的醫療分級服務模式。民運社區與二級以上的大醫院簽訂協議,讓一般常見、多發的小病在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治療,大病則轉向二級以上的大醫院,而在大醫院確診后的慢性病治療和手術后的康復則可轉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2.3 抓住城市特殊人口提供優質服務
大連與俄羅斯的友好情誼,使兩國交往融洽。今天大連仍有眾多俄羅斯人口常住。民運社區抓住機會目前成為大連市唯一對口俄羅斯病人服務的社區機構。為了解除俄羅斯病人與醫護人員的溝通障礙,民運社區衛生中心與一家外文翻譯機構聯合,保障每位俄羅斯病人能有一位翻譯人員陪同就診。
3 民運社區服務中心所存在問題及成因
3.1 社區中心宣傳力度不夠
民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很少采用廣告、公關等宣傳手段,這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能在眾多的社區醫療機構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廣泛的城市人口。對于新增的保健服務設施也沒有良好的宣傳,致使人們依然認為其只是單純的醫療機構,非患者不必入內。
3.2 基層員工跳槽較多
相對基層的護士、年輕醫師離職率較高。他們通常在稍熟悉業務后,便開始跳槽,大部分跳槽原因是薪水較低引起的。員工跳槽使中心工作帶來很大負面影響出現了暫時性混亂。例如在職人員不僅要完成份內工作,還要負責處理跳槽人員遺留下的工作;對工作流程不熟悉,影響工作效率;一人跳槽,連帶其他同級別員工的情緒,紛紛效仿。
3.3 檔案更新遲緩
2007年通過再次入戶健康情況復查,為轄區7264戶居民進行了更新和新建了健康檔案,使建立健康檔案的覆蓋率達到了91%;但由于人口龐大,檔案以手寫為主,查找和記錄更新尤其緩慢,效率低下。
3.4 工作人員結構不合理
民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和護士各九人,社區護士與社區醫生數之比為1∶1,而國外為6∶1。提示社區護士數量不足,這在工作中也明顯體現出護士人手不夠的尷尬局面。對于某些護士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部分醫生完成。這也就導致醫生就診時間長,效率相對不高。
3.5 缺少有效的績效管理制度
對于醫務人員的工作質量,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沒有制定出規范的考核方法和標準,導致醫務人員工作結果沒有得到任何評定,分不出高低好壞。同時沒有績效考核體系,也缺乏客觀、合理的評價,無法激勵醫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雖然工資水平針對每個職工都有所不同,但是不能讓同級別的醫生或護士在對比中產生危機感。
4 對大連民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營發展的建議
4.1 提升衛生社區形象
(1)應使全體員工明白,優質服務是本機構的工作宗旨,做到員工認同,統一思想、統一行動。
(2)顧客期望是在優質服務中首先應該確立的管理原則之一。因為顧客期望和顧客滿意有密切關系,如果顧客得到的服務效果超出他們的期望,則會使顧客滿意,所以社區衛生管理在制定優質服務規劃時,服務質量標準要略高于患者的期望值。
(3)社區健康教育,結合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可以定期開展社區義診、醫療保健知識宣傳、預防保健知識普及、居民體檢等活動。提升衛生中心的良好形象。
4.2 打造長效激勵機制
(1)在培訓體系上可采用短期速成和集中脫產學習方式相結合,全面提面人員隊伍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力。用培訓這樣的福利留住員工。
(2)靈活運用雙因素理論,發現員工需求的是激勵因素,還是保健因素。針對每個人的不同需求提供物質上或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
(3)同時建立內部競爭機制,形成優勝劣汰,獎勤罰懶,能者上,庸者下的內部運行機制,在效益好的情況下給予員工更多的福利待遇。
4.3 建立計算機檔案
(1)確定預期顧客。衛生中心可以從信息反饋卡、就診記錄中獲取有關患者的重要信息,建立患者數據庫。通過對數據庫的分類,確定預期顧客,然后,向他們發放衛生中心的聯系方式,或上門聯系,努力把他們轉化為社區衛生中心的服務對象。
(2)選擇最佳顧客。根據顧客評價標準,在數據庫中搜索最接近理想標準的顧客,通過定期向這類患者提供健康咨詢和生活關懷,開展個性化營銷。
(3)培養顧客忠誠度。通過自動記憶患者的嗜好、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疾病史、就醫歷程,為每一個患者建立一個個人就醫檔案。
4.4 調整結構
增加護士所占比例。社區護士數量不足是全球性的問題,為滿足需要,護士和醫生的比例應達到2:1或4:1。針對社區老年人口眾多的現象引起的就診時間長的問題,只有增加護士的人數才能有所緩解。同時要保證護士專業素質對口,各行其責。社區人員的專業結構、知識結構必須向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等方向轉型,形成一個適應六位一體功能的團隊,實現社區衛生服務的職能。
4.5 實施績效考核
采用績效管理,使個人收益與創收割裂,依據完成的服務績效,服務質量,服務態度,群眾滿意度,接診次數和病人回頭率等績效因子作為個人績效考核分數。
4.6 開展公共關系營銷
醫療體系經營的本質是為病人提供一種特殊服務,病人就是醫療體系的顧客或消費者,滿足病人的需求是其經營的目的,病人的滿意度越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經濟效益也就會越好,因此,必須確立為患者所有、為患者所治、為患者所享的理念。
(1)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的關系。
政府是國家權力的執行機關,是對全社會進行統一管理的權利機構,醫療機構在服從政府統一管理的前提下,應主動與政府有關部門進行雙向溝通,建立并維護良好的政府公共關系,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營造一個穩定的經營管理環境。
(2)新聞媒體關系。
新聞媒體既是衛生服務中心與社會公眾相互溝通的重要傳播媒介,又是一個重要社會公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充分借助新聞媒體的特殊功能,影響社會輿論,使社會輿論朝著有利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良好聲譽和形象方面轉化,選擇適當的新聞媒體,成功地向社會公眾展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品質,反映衛生服務中心的意愿。
(3)同其他競爭者的關系。
當前,大連市四區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8所,同時又有醫院、私人診所等存在,各類醫院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都會采取各種各樣的競爭手段進行經營。
參考文獻
[1]�安迪尼利.戰略績效管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4).
[2]�李偉,張華偉,徐勇勇.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的瓶頸問題及發展對策[J].中國全科醫學,2007,10(7):522-523.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衛生服務評職稱論文發表范文
衛生服務評職稱論文發表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