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論文
農業機械化論文
為進一步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提升農機化綜合水平,促進現代農業建設,我國從2004年開始實施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這是一項重要的支農惠農農業補貼政策之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農業機械化論文,供大家參考。
農業機械化論文范文一:農業機械化對農村經濟發展影響思考
[摘要]隨著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湟中縣作為青海省主要的農業大縣,在農機部門的大力推廣新機械、新技術、新產品下,我縣主導產業的生產已實現全程機械化(如小麥、馬鈴薯等),這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者的強度,加速了勞動力轉移,本文從我縣農業機械的發展,對促進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作用做一下簡要分析。
[關健詞]農業機械化;農業;農村經濟;影響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產實現現代化的前提,機械化的水平決定著農業現代化水平,是農業科技水平和裝備力量得以發展的體現,對于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提高國家糧食生產,促進農業規?;洜I,降低勞動的勞動強度,加快土地流轉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適度發展農業規模經營,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具有重要作用。
1湟中縣農業機械化的現狀
1.1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明顯提高
全縣“十二五”末農業機械總動力為62.54萬千瓦,農業機械擁有總量9.05萬臺(部),配套農具4.01萬臺(部),耕、播、收機械化程度分別達到99.12%、41.66%、46.02%,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66.85%,比“十一五”末分別提高了57.82、-11.84、35.22和31.04個百分點。
1.2主要作物機械化生產技術漸趨成熟
湟中縣擁有耕地84.7萬畝,其中小麥播種面積為12.8萬畝,馬鈴薯播種面積為10.3萬畝,飼草種植面積達4.7萬畝,油菜播種面積為14.2萬畝,蠶豆面積為1.23萬畝。至今小麥、馬鈴薯、飼草除山區不適宜機械工作的都實現了機播、機收的全程機械化;油菜、蠶豆除山區不適宜機播的實現了機播。可見,我縣主要農作物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已成熟,其他作物的機械化程度在進一步研發和提高中。
1.3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不同作物機械化程度存在差異
由于地理、經濟條件的不同,造成我縣區域間的機械化程度不同,川水地區由于平坦、地塊較大,機械的種類、型號等比較多樣,腦山地區地塊小、地形不平、交通不便等,機械的種類、型號比較少,機械效率低;不同作物間機械化程度不同,國家對于主導品種研發投入更多,機械的數量、型號、種類更齊全,機械的生產效率也更高,對于非主導作物國家可能投入的研發資金不足,產品種類、型號等不多,形成機械化程度不高。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應關注發展潛力好、機械化程度較低的產業,加大研發和推廣資金,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全覆蓋。
1.4一家一戶經營模式,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發展
農業機械化要求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但當前土地聯產承包制將土地分割成七零八落,在農民的自主經營體制下,土地流轉必須是區域內農戶全體同意,方可形成聯片便于機械化經營,但農民素質和認識水平的不同,往往達不成協議,遭成資源浪費,勞動生產率低。為適應目前的生產力發展,必須采取措施打破目前不利機械化生產的局面,讓土地合理、穩定、依法流轉。
2農業機械化在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的作用
2.1農業機械化是提高勞動效率的重要手段,實現農業增效的保證
農業機械化是改變原來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經營規模、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機械的開發和運用帶替了古老的二牛抬杠模式,解決了低投入、低產出、低效益的局面,土地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勞動質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降低了勞動強度和勞動成本,實現了規模效益。高質量的機械化作業,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擴大了生產規模,還大大地提高了產量和質量,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的。
2.2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農業機械化是完成和推廣農業先進科技的載體,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手段。農業機械化的廣泛應用,提高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為人類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提供了保障。農業勞動生產率是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標,而農業機械化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手段,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出路就是農業機械的現代化??梢姡瑳]有農業機械的現代化就沒有農業的現代化。
2.3農業機械化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農村社會文明建設
實現農業機械化能有效節約土地生產成本,提高土地產出效率和勞動生產率,從而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增加農民土地收入;農業機械化的提高推動了土地流轉的邁進,農民以租金形式取得收入的同時選擇了從事其他就業的機會,為農民取得非農務工收入提供了方便。再通過各類技能培訓,掌握一定的技能,可以就地創業或進城務工,增加了務工收入,增長了知識,轉變了觀念,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文明建設。
2.4農業機械化是加快土地流轉,發展二、三產業的先決條件
農業機械裝備的運用,大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規模經營的限制,遠遠超出了人力、畜力所能承擔的農業生產規模,農業機械作業不僅在量上有所突破,并且在質上比人力、畜力實現了現代科學農藝要求,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改善,農業生產率和生產水平大幅度提高,各生產要素、資源提到了有效、合理配置,加速了當前土地流轉的進程,解放了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
3全面實現機械化的方向、對策
3.1必須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直接決定著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高低,并且農業機械化水平是農業競爭力的核心能力,農業機械化水平決定著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和農產品競爭力的強弱。因此,在農業機械化的建設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國家科研經費和農機補貼資金,加大對各類農業機械的研發和推廣力度,以創新為手段,促進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科學化、自動化、現代化。
3.2必須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機械化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根據我縣地理條件、經濟發展和土地流轉水平,有選擇性地發展具有各自特色的農業機械化。如川水地區地塊大經濟條件好,要著力發展大中型農業機械,如大中型拖拉機、大中型聯合收割機、高端的全自動農機配套設備等,豐富農機裝備結構;地塊較小經濟條件不好的腦山地區,因地制宜發展適宜的農業機械,如小四輪拖拉機、小型收割機、小型配套農具,達到經濟、適用、操作方便的目的。
3.3必須能有效解放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首先,農業機械化的運用能實現農業生產的規?;⒒祷?,并能解放出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業外收入,讓更多的土地流轉到新型職業農民手中,進行產業化發展、規?;洜I、企業化運作,出讓土地的農戶以土地入股、租賃等形式取得收入,各方實現效益的最大化,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其次,農業機械化用先進的機械帶替了人、畜動力,節約了農業生產中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僅解放了生產力,而且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從而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再次,農業機械化程度促進了土地流轉的進程,改變了傳統小農經濟模式,粗放型的經營模式向集約型的模式發展,提高了單產降低了單位成本,優化了各生產要素,使農業生產活動呈現規?;⑿б婊?,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3.4必須提高機械利用率,培育服務型經濟實體
隨著當前土地流轉速度的加快,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壯大,農業機械化的經營模式應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農業機械工作應向專業化、效益化發展,應培育機械作業服務的專業組織或隊,在農業生產中應實現(如小麥收獲作業)有償的跨區流動,提高農業機械的利用率,實現農業機械服務的專業化、全面化、多樣化,覆蓋農業生產的各個工作環節,解決一家一戶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提高機械效率,促進機械化農業的發展。
4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我縣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有利于當前由農業大縣向蔬菜大縣邁進的轉型,還使得轉型的新型產業的效益得到有效提升。而且,隨著農業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會不斷地創造出科技含量高、實用經濟的農業機械,從而滿足產業結構轉型中各方面的需求,促進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雖然我縣的農業機械化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部分產品的生產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但是,像蠶豆、藥材、溫室等生產,還處在半人工半機械的局面,所以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開發,用創新的手段來解決出現的各種難題,以全面實現農業機械的現代化,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全縣農業和農村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光輝,陳莉.我國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解析[J].安徽農學通報,2007(05).
[2]羅昕,胡斌.論農業機械化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地位及作用[J].安徽農學通報,2007(10).
[3]張慶霞,劉從九.2007-2017年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定量預測[J].安徽農學通報,2007(16).
農業機械化論文范文二: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及農機維修問題探析
摘要
21世紀后,我國高度重視對農業機械化的推廣,而現實中農業機械化推廣的難點在于“買、修、用”這3個方面。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從政策扶持、提高維修人員專業素質、改善修理廠條件等方面,探討了提高農業機械維修水平的措施,并從健全政策環境、注重人才培養方面對如何推廣農業機械化發展提出幾點想法,希望能夠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 農業機械;維修制度;技術推廣
農業機械既是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目前,我國高度重視對農業機械化的推廣,頻頻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尤其是在農業農機購買補貼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受到農機維修服務不高,技術人才匱乏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業機械推廣進程相對緩慢。
1如何解決當前農業機械維修存在的問題
1.1政策扶持
做好農業機械維修工作是實現農業機械化可持續利用的前提條件,對推廣農業機械化進程意義重大。對此,應該積極向政府相關部門呼吁,爭取政府對農業機械維修各方面的扶持,如給予營業稅收減免、給予維修設備采購補貼、采用合作社的營業方式上等[1]。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好市場把控,進行維修能力考核,避免不具備維修能力或維修能力低下的人員參與農業機械維修,導致市場維修水準低下,打擊農戶對農業機械維修的信心。另外,有關單位還應努力完善農機維修市場的服務管理體系,做好日常對農機維修市場的監督,杜絕出現亂收費和維修質量差等現象,對于不合格的農機維修站要堅決整改或取締。
1.2提高維修人員專業素質,確保維修質量
隨著我國農業機械的快速發展,當前的農業機械呈現出多功能、高性能的特點,這也對農機維修技術的要求日益提高,所以,農機管理部門應重視對維修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農機維修人員進行相應的技能培訓。另外,農業機械使用者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對農業機械也缺乏相應的了解,在使用過程中不懂也不重視對農業機械的保養,因此,應設專職人員定期深入農村,為農民講解農業機械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減少農機維修次數,保證農業機械得到良好的使用和維護[2]。
1.3加大投入,改善修理廠條件
農機修理廠投入相對較大,前期投入較大,很多農機維修人員因為受到資金條件限制,未選擇開設農機維修廠,而現有的很多農機維修廠也由于受到資金困擾,未能擴大規模。因此,政府應當加大對農機維修廠的扶持;同時,農機維修廠經營者應當積極爭取政府的資金支持,努力改善修理廠的硬件條件,做到“維修設備人無我有,維修服務人有我優”,增強自身競爭力,真正發揮出市場經濟的優勢,進一步推動農機維修行業的良性發展。
2如何更好地進行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
2.1建立健全推廣的政策環境
首先,政府應認識到推廣先進農業機械化技術的重要性,農機的推廣與構建新農村、增大農業產量和提高農民收入息息相關,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各級政府要為農機的銷售和技術服務提供一個寬松的政策環境。此外,在進行技術推廣時,一定要注重建立長效機制。目前,已經有部分地區堅持每年進行“科技下鄉秀”和“農機技術操作表演”等活動,使農業機械化觀念逐步深入人心,有效提高了農戶對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程度。其次,加強市場監督,防止在農機推廣的過程中大量的劣質機械涌入農村,導致農民對農機的印象不好,這樣會嚴重阻礙農機機械化的推廣,對于農機銷售站點,應不定期進行抽檢,對已銷售的農機,并對購買農機的農民應進行回訪,保證農機的產品質量,及時解決農民對農機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加強農機作業服務隊和農機銷售、租賃公司的合作,將競爭關系轉換為合作關系;同時,積極改變經營理念,做到優勢資源整合,加強技術協作,更快更好地提升農民對農機需求的服務。
2.2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
農機人才培養體系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職業教育尚未完全得到社會的認可,很多學生不愿意參加涉農方面的職業教育;二是基層農機站工作環境惡劣,待遇和福利差等原因導致基層農機站找收不到優秀人才。針對這種情況,政府應加大對這方面教育的資金投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大對基層農機站體系建設資金的投入,提高農機技術人員的工資福利等。例如,招收農民進行半農半讀的形式,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加強產學合作,將大型的農業產業公司與農業教育相合作,做到學有所用。此外,農業技術推廣培訓較大,農民大多文化知識低、年齡較大,所以對他們的培訓不能用常規的教學方法,應該更多注重技能和安全操作,將實踐與技能相結合,激發農民使用農機的積極性。另外,在開展農機培訓時,要結合實際,關注農民是否需要、農民是否滿意、農民是否接受等因素。
2.3創新農業機械維修制度
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推廣范圍不斷擴大,對農業機械的需求也日益提升,通過創新農業機械維修制度才能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維修效率。對農業機械維修制度的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可以以農技站為單位,每個縣至少設置一個總的農機維修點,并由點帶面,設置下屬的一級和二級機構,深入農村,方便農民及時維修農業機械。其次,積極發展新型農機合作經營,推廣新的組織方式,包括“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院”等,通過新型的合作社方式,帶動農民一起參與農技站現代化進程,推動農業機械維修水平提升。此外,創新對現有的農機維修企業的管理,對于農業相對發達、農機維修企業眾多的地區,可以建立區域性的易損件配件中心,通過快速物流和便捷的交通,幫助農機維修企業盡快獲得易損件,提升農機維修的效率。
3結論
農業機械化不僅是農業現代化的前提,更是提高生產效率、解放勞動生產力和保證農產品質量的重要保障手段。而健全農業機械維修制度、推動農機站現代化建設進程,有助于農業機械化發展,因此,農機站和農業機械維修企業應當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加強農機維修的保障性措施,并積極做好農機技術培訓,以提升農業機械化程度。
參考文獻
[1]宋宜清.我國農業機械化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業與技術,2007(2):38-40.
[2]劉曉娟.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農業科技與裝備,2008(8):63-65.
農業機械化論文相關文章:
5.機械專業論文范文
6.機械類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