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發展畢業論文
農業機械化發展畢業論文
發展農業機械化,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與農業生產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農業機械化發展畢業論文范文一:農業機械化發展助推現代農業建設
摘要:
現代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強農業機械化發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本文基于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提出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以期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對策
通過機械裝備,可以為農民日常生產活動的開展提供幫助,進而減少農業生產者的勞動量,提高生產勞動的效率,實現農業經濟效益與農民的收入有效增加,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加強農業機械化發展意義重大。
1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由機器代替人力、畜力的方式已廣泛用于生產勞動作業活動,其推動了我國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不斷增加農業生產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由此可以看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在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農業生產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一部分農業勞動者的勞動量,從而使農民尋求另外的工作,實現農民收入的有效提高。在發展過程中,資源與環境問題一直是一個重點關注的問題。通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可大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升對資源的利用。
2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2.1農業機械結構不合理
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機械數量、品種日益增多。我國2010年~2013年聯合收割機、機動脫粒機、農用排灌柴油機、大中型拖拉機的數量均呈現為上升趨勢。但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我國農業機械結構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現象,如小型的機械占多數,大中小機械的比例不合理,大中型拖拉機與小型拖拉機的數量依舊存在較大的差距,配套的機械設施少這都大大降低機械的配套率。加工業、養殖業和畜牧業方面可以使用的機械較少,但在種植業方面,能夠使用的機械品種卻很多。
2.2地區發展不均衡
由于區域生產條件與經濟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其發展特征也各具特色。例如在我國發達地區,因其經濟較為發達,農民對機械的購買力水平也相對較高,基于此,農民購買機械意向就會較多一些,進而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但在我國不發達的地區,經濟水平較低,農民的購買力水平也相對較低,在此情況下,農民擁有的機械就比較少,收入水平也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2.3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生產規模相對較小
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依舊較低。除了小麥播種收割的機械化水平較高一點之外,水稻和其他經濟作物的播種與收割的機械化水平都較低,這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生產力的發展。2.4農業機械服務體系有待完善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服務該項目的組織數量也在逐漸增多,但都存在規模較小、服務水平較低的問題,其經營管理方面也存在許多漏洞,而且還缺少符合農業需求的發展策略。上述問題的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到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3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策
3.1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發展機制
基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可以發現,大多數農民都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大中型農業機械,這就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業扶持的力度,從而為農民解決機械購買資金問題提供幫助,可通過提供無息貸款來解決這一問題。除此之外,還需要重視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方面的問題。通過農業機械化,能夠降低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還具有應用效應和自身再生產的屬性。基于我國社會與經濟發展情況,選擇資金與技術密集發展措施。我國許多農民購買農業機械不僅是將其用于農業生產,還是其致富方式之一,從而在進行社會化服務過程中收獲回報。基于此,通過健全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不僅能夠推動農機使用效率的提高,降低生產成本,還能夠滿足農民對機械化作業的需求,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
3.2重視農業機械化區域化發展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種植的農作物因區域限制存在不同,而不同的農作物對機械化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要想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必須重視其非均衡發展問題,這就要求依據地區與發展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在體現各地區區域優勢的前提下,按照當地農產品布局情況來發展。
3.3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形成規模經營
近年來,我國實行的耕作制度是一種以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經營為主,這嚴重阻礙了大型高效農業機械的應用與發展。針對此問題,各地區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在確保農民利益的前提下,促進耕地有序流轉,從而形成規模經營。此外,對于那些轉移出來的富余勞動力,可以從事其他產業。
3.4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制
對于我國目前農業機械化服務方面的問題,應當建立健全農機服務機制,這就要求在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手段的基礎上,建立一體化的新型農機服務體制,從而以農機社會化服務來推動機械化發展。
4結語
總之,通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能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基于此,在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進行全面了解之后,要以客觀角度來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采取相應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從而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蕾.淺析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6):270-270.
[2]薛忠,王金麗,鄧干然.我國熱帶作物機械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機化研究,2010,32(04):228-231.
農業機械化發展畢業論文范文二: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摘要:實踐證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是順應世界農業發展普遍規律與發展趨勢,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發展
1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
所謂農業現代化是指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科學管理方法武裝農業,使傳統農業轉化為以科學為基礎的現代農業。
1.1勞動手段的機械化,即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機
械體系,在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與勞動力形成配套的關系,從田間作業、運輸到精選、烘干、入庫、加工等全部過程都實現機械化。
1.2生產組織的社會化,將農業生產從缺乏分工的自然
經濟轉化為區域專業化的商品生產,形成一個產、供、銷密切聯系高度社會化的經濟體系。農業現代化的根本所在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農業機械化又是農業科技現代化的核心技術組成,農業機械化始終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如進行的“白色農業”、“綠色農業”、“精準農業”等科技革命,在這一過程中,農業機械化將始終伴隨著農業科技進步而不斷創新與發展。同時,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取決于農業現代化的進展、農村經濟的繁榮和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技術應用的手段與載體,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在提高糧食單產和改善農作物品質方面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機械化收獲、糧食產后烘干、糧食初加工等都是農業增效的有效途徑,農業機械化支撐著農業現代化。建設現代農業,科技是基礎。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必須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用現代農業工程技術及裝備替代人力勞動,徹底改變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傳統農業,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力。新時期是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階段,農業機械化要適應國家農業科技發展總戰略的需求,為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有效的裝備保障,從技術角度支撐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因此,農業機械化最終要在農業現代化中起決定作用,這就要求農機制造業盡快實施產業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盡快發展耕作栽培、收獲機械、飼料加工機械和運輸機械等,以適應國內外市場需要,提高產品競爭力。
2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
實踐證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是順應世界農業發展普遍規律與發展趨勢,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以發展農業生產力為中心,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根本途徑。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總體思路是:堅持把發展作為主題,以結構調整作為主線,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為動力,以法制建設為保障,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突破,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產業化,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農業機械化發展關鍵影響因素的辨識與分析盧秉福;張祖立;朱明;陳卓君;呂小蓮;農業工程學報2008-11-30
2、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的人工神經網絡評價模型樓文高,王延政農業機械學報2003-05-25
農業機械化發展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5.農業機械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