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學思修論文4000字(3)
2017大學思修論文4000字
2017大學思修論文4000字篇二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關系》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價值旨歸和價值指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價值內核,是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價值升華和高度概括,他們共同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核心價值觀;基本關系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5-0022-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在價值層面上的具體表象,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是核心價值體系得到高度概括和提煉升華,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構建核心價值體系的應有之意。因此,研究二者之間的關系,對于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的指導地位,助推我國價值哲學的發展,進一步奠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底蘊和哲學基礎,都有著十分重大的理論創新意義和深厚的現實價值。
一、相關內涵的科學界定
從哲學意義上講,價值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一種特殊關系,它反映的是客體的存在對主體需要的效用、意義、關系和某種需要的滿足。核心價值指的是一定社會群體中人們普遍遵循的基本價值理念或價值原則,它在整個社會價值體系中居于核心指導地位,表明某些事物對人們具有普適性的、一般的有用價值。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通常是在統治階級的號召或倡導下形成的,它對于維護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提升本民族的認同感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在一個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
所謂價值觀,就是在人類社會生產實踐的過程中所形成的關于價值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看法,它是在價值評判、價值抉擇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系列言行準則的總和,具體表現為人們對某一事物的原則立場、價值評判、態度需求等。價值決定價值觀,價值觀通過多種形式反映價值本身。價值觀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是社會意識的本質體現。所謂核心價值觀,就是在一個社會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核心理念,就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尺度和理論守則。黨的報告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制度在哲學層面和價值領域的根本表象,是社會主義社會中穩固的生產關系及價值目標追求的集中映射,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表現和價值升華。它縱觀于社會主義的理論學說、現實運動、根本制度和社會形態中,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價值驅動和內在需要,是一個相對穩固的思想理念。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的基本關系
從實質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關聯,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如果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偏重于橫向解析的話,即偏重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宏觀領域方面的內容的話,那么核心價值體系則更傾向于縱向解構,即更傾向于理論、理想、精神、道德等意識層面。只有將二者有機統一起來,才能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提供穩固深厚的價值支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追求和實現提供堅強保障。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旨歸和價值指向
工人階級由自在階級轉為自為階級,由自發斗爭轉為自覺斗爭,其目的就是要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消滅一切階級剝削和壓迫,在生產力極大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構建“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聯合體,這個聯合體本身就是社會主義高級階段在價值層面的同義表達。這一最高價值觀本身就內蘊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的核心價值理念,這正是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價值追求和價值表現,也是我們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導向和價值抉擇。
馬克思在依據作為主體的人的生存發展狀況,把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劃分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態: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個人全面自由發展的社會。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體系中,從宏觀的社會場域來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了國家作為整體的價值取向,即在集體主義價值原則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微觀個人層面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又內在地包含著個人生活得到富裕、政治權利得到保障、文化修養得到提升、人際關系得到改善等內容。可見,既注重國家的整體利益,又不排斥個人的合理訴求,既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又尊重和保護個人的正當權利,而這正是馬克思主義所強調的人類社會的發展只有借助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只有具體落實到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上,才能真正得到最后實現,才具有現實性、普遍性、徹底性和人性。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價值內核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社會主義,是在生產這種社會主義能集中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愿望、和要求,它時刻折射出公正、平等、共享和改善民生的人文理念,因而它本身就具有內化為大眾信念、外化為群眾生活實踐、轉化為人民生活能力的訴求,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我們為社會主義奮斗,不但是因為社會主義有條件比資本主義更好更快地發展生產力,而且因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徹底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其他剝削制度所必然產生的種種貪婪、腐敗和不公正的社會現象。
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價值標準,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終極價值取向。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和強調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體現了社會主義合規律性的要求,“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體現了社會主義合目的性的要求。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合規律性的又是合目的性,必然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價值內核。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價值升華和高度概括
一方面,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也是堅持、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迫切需要。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因為愛國是具體的、歷史的,國家必須以一定的社會制度表現出來,愛國也就轉化為熱愛一種社會制度的行為,在現實中國,這種制度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同時,愛國從本質上看,也屬于一種集體主義,或者說是一種最高形式的集體主義。因為國家就是一個“放大”了的集體,是單個集體的社會化。所以,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就是高揚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旗幟。體現時代進步的改革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源泉,這些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和主義的重要品質,能夠被人民群眾以一種平等的主體姿態、共同持有的自覺信仰、精神價值取向和現為規范準則,從而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表征。
另一方面,踐行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也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指引和價值準則。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樹立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社會風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因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涵蓋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新時期道德的精華,為提升廣大人民群眾道德修養達到更高境界提供了最核心的價值導向。
三、結語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既有內在關聯性,又各有側重點,相互區別。從某種角度上說,二者是表象和內容、外延和內涵的關系,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都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
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礎和現實前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產生、發展和遞推式演進。
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核心價值體系的合理內核和最高抽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和精神,決定著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走向,引領著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范式和潮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中,通過人民群眾把核心價值體系建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個堅實感性的基礎上表現出來。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吳向東.重構現代性—當代社會主義價值觀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陳章龍.沖突與建構—社會轉型時期的價值觀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4]陳章龍,周莉.價值觀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袁貴仁,韓慶祥.論人的全面發展[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3.
[6]劉永富.價值哲學的新視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看過“2017大學思修論文4000字”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