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思想的相關研究論文
改革開放,顧名思義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兩部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對外開放思想的相關研究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對外開放思想的相關研究論文篇一
《陳云對外開放思想研究》
【摘要】陳云關于對外開放的思想十分豐富,其中包括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利用外國資金、設立經濟特區等。他倡導在對外開放的同時必須遵循一定原則,如堅持對外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原則;堅持自力更生,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的原則。陳云的這些思想對于我國當前對外開放的實踐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關鍵詞】陳云 對外開放思想
陳云關于對外開放的思想十分豐富,他就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進技術、利用外資、設立經濟特區以及對外開放應該遵循的原則等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見解,不僅在當時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陳云關于對外開放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思想
新中國成立后,陳云主要負責對外經濟工作,他提出了許多豐富而深刻的利用外資和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的思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陳云根據自己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結合國際、國內形勢變化的實際,進一步闡釋了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和資本主義打交道是大勢已定。”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對外開放實行“一邊倒”,即向蘇聯和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開放。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和往來日趨密切。此時,陳云敏銳地認識到“和資本主義打交道是大勢已定”。①這一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發生的巨大變化足以說明這一點。“過去我們的對外貿易是75%面向蘇聯和東歐國家,25%對資本主義國家。現在改變為75%對資本主義國家,25%對蘇聯、東歐。”②現在和過去完全不同了,“是倒了一個個兒”,③這就要求我們適時地進行政策調整,以適應新形勢的變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陳云又根據中國工業基礎和技術力量不如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實,強調要從中國的國情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出發,“對外開放,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用,是完全正確的,要堅持。”④
“打破閉關自守的政策是正確的。”新中國成立后,一方面受資本主義國家的包圍和封鎖,另一方面又過分強調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時更多的是從政治角度來著眼,這就使得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被自己從內部關閉。粉碎“_”之后,中國面臨的最大現實是發展問題。隨著世界經濟進入國際化的開放時代,國際交往日趨廣泛和頻繁,每個國家要發展自己,既要立足國內,又要放眼世界,中國也不例外。過去那種固守成規關起門搞建設的做法必須摒棄,為此,陳云提出必須打破閉關自守的局面,實行“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外國有用的東西加快國內建設,這是完全正確的。”⑤陳云還強調“對外開放不一定都是人家到我們這里來,我們也可以到人家那里去。”⑥
陳云對外開放思想的主要內容
陳云對外開放的思想十分豐富,其中包括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利用外國資金、設立經濟特區等。
引進外國先進技術。陳云多次強調要更多地買技術、買專利。在他看來,“引進技術比引進先進設備重要得多”⑦。陳云歷來主張將技術引進和技術開發結合起來。技術引進是促進技術創新的重要手段,能為技術創新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能為提高技術水平和加快經濟發展服務;技術創新是技術引進的最終目的,對技術引進提出具體要求,推進技術引進向高級化方向發展。只有通過吸收和改進先進的技術,實現技術上的創新,才能達到技術上的自力更生和避免技術上的依賴外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引進了大量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和科技的全面發展。但同時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在尖端科技領域、最前沿的科學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依靠中國人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創新發展。因此在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的同時,要注意消化吸收,并加進一點自己的東西,即自主的創新開發。
與此同時,陳云還提出在技術引進過程中,要結合中國的國力和技術結構,合理地確定引進的項目、布局、重點、規模等。他主張要擇優選用,不可盲從或重復引進,更不能長官意志,一個人說了算。這些意見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利用外國資金。中國建設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資金不足。針對于此,陳云提出:“資金不夠,可以借外債,這是打破閉關自守以后的新形勢。”⑧
對于利用外國資金,陳云指出要慎重,要警惕。“利用外資和引進新技術,這是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不過要頭腦清醒”,“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外國資本家也是資本家。他們做買賣所得的利潤,絕對不會低于國際市場的平均利潤率。……世界上沒有一個愿做低于平均利潤率買賣的資本家。”他接著說:“我之所以要提出這樣的問題,絲毫沒有不要利用外資的意思,只是敲敲警鐘,提醒那些不很清醒的干部。”⑨。陳云主張“借外債必須充分考慮還本息的支付能力,考慮國內投資能力,做到基本上循序進行。”⑩“外債可以借,但要盡量少借。借外債,要用得好,還得起。”{11}這些意見,對指導當時的具體工作,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設立經濟特區。設立經濟特區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舉措,對于這一重要舉措,陳云多次表示支持的態度。他說自己沒有到過特區,但一直很注意特區的建設,認為辦特區是一個新事物,由于我們經驗不足,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特區要辦,必須不斷總結經驗,力求使特區辦好。”{12}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鄧小平在總結原有特區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并決定創建海南特區省和開發上海浦東,從而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格局的重大舉措。對此,陳云多次表示完全支持。陳云還就特區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如關于特區的產品如何銷售問題,他主張可以有一定比例的內銷;關于特區的貨幣流通問題,他認為在特區,“人民幣與外幣同時流通,對人民幣不利,會打擊人民幣,因人民幣腿短,外幣腿長”。{13}他在特區幣問題上的觀點,符合客觀經濟規律,是卓有遠見的。
陳云關于對外開放過程中如何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利用外國資金、設立經濟特區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對中國的對外開放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陳云關于對外開放必須遵循的原則
陳云所倡導的對外開放是必須遵循一定原則的,不是無原則的對外開放。
堅持對外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一方面,中國通過引進外國先進技術、資金實現了自身發展;另一方面,對外開放也帶來了消極、負面的影響。對此,陳云多次呼吁要抵制,要堅持對外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他指出:開放中,“也不可避免地會有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作風的侵入”,有些人看到外國的摩天大樓、高速公路等等,就以為中國不如外國,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不靈了。對這些人要進行批評教育。中國現在還很窮,但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根本制度比資本主義優越得多。資本主義必然被共產主義所代替,這是不可改變的法則。{14}
堅持自力更生,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陳云主張對外開放,但是他始終把維護國家的主權放在第一位。因為中國是一個大國,要發展經濟,首要的前提是維護政治獨立,沒有政治獨立,就不可能獲得經濟獨立;而沒有經濟獨立,一個國家的獨立是不完全、不鞏固的。因此,中國要實現發展,必須立足于國內,立足于自力更生這個基本原則。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利用外資時,要堅持自力更生的原則,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決不犧牲國家主權和人民的利益,決不屈服于任何壓力,“四個現代化怎么化法?主要靠自力更生。”陳云認為可以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利用外國的資金,但是如果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外國身上,不靠自力更生,是不可取的。中國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靠自力更生。
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的原則。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有些人看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新興發展中國家的新發展,認為中國也應當放手利用外資,大量引進外國先進技術,以便走上高速發展之路。針對這種思想,陳云指出要堅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要看到“我們是十億人口、八億農民的國家,我們是在這樣一個國家中進行建設。”{15}由于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資金嚴重短缺,技術水平較低的大國,因此,中國的對外開放必須從自己的國情出發,堅持走自己的路。每個國家的基礎不同,歷史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別國的經驗可以參考,但是不能照搬。照搬照抄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都不能得到成功。
陳云的對外開放思想對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對外開放新局面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并對當前對外開放的實踐有重要現實指導意義。(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注釋
①②④⑤⑧⑨⑩{11}{13}{15} 《陳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9、218、355、332、276、277、248、367、307、281頁。
③⑥⑦{12} 《陳云文集》(第3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第414、537、520、516頁。
{14}朱佳木主編:《陳云年譜》(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288、339頁。
對外開放思想的相關研究論文





下一篇: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毛概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