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軍事改革論文
冷戰結束以后,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總體上看,局勢更趨于緩和,但是局部的沖突從來沒有間斷過,世界各主要國家面臨著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雙重的考驗。為了保衛國家安全,捍衛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各國都不斷進行軍事力量的現代化建設。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2016軍事改革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2016軍事改革論文(國防部)全文如下:
《戰略》認為,美國目前所處的背景已與冷戰時期不同,新的形勢對美國的國防科學技術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需求。
在軍事方面,美國的安全面臨的不再是來自龐大的蘇聯軍事集團的威脅,而是諸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地區性沖突以及種族暴力行為等一些變化莫測的新的危險。要防止、威懾、挫敗這些新威脅,美國必須用最先進的技術建立并維持一支既能很好地協調又能靈活組合,且能控制任何對手的強大的常備部隊。為了指導美軍走向未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在《2010年聯合作戰設想》中提出了以“主宰機動,精確攻擊,全面保護和集中后勤”為內容的新的作戰概念樣板。這種新的作戰模式,要求未來的美國部隊具有如下10項聯合作戰能力:
(1)信息優勢能將一體化的監視、偵察、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體系與情報系統相結合,使國防部和戰場指揮員近實時地了解戰場態勢。通過影響敵方的信息、信息系統、信息處理和計算機網絡,并保護己方的信息、信息系統、信息處理和計算機網絡,取得信息優勢的能力。
(2)精確打擊力量能運用監視、目標瞄準與及時調用部隊所必須的“從傳感到出擊”的C4I系統和精確制導武器迅速摧毀選定的目標,而不造成附帶破壞或很少造成附帶破壞的能力。
(3)作戰識別能在足夠遠的地方高置信度地及時識別友、敵和中立部隊的能力。
(4)聯合戰區導彈防御能部署一種可獲取從導彈發射到導彈被攔截的全過程信息的通用武器系統,用于探測、跟蹤、捕獲、摧毀戰區內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
(5)城區軍事行動能運用城區作戰手段(精確制導武器,監視、通信和導航系統)在城區執行軍事行動,以最小傷亡和附帶破壞完成軍事任務的能力。
(6)聯合戰備和后勤加強聯合作戰和諸兵種合成作戰戰備和后勤的能力,包括先進的仿真和訓練系統,操作和維修方便且全壽命費用低的作戰系統,機動性好且能長久使用的支持系統,能近實時地了解人員、部隊、裝備以及處于儲存、生產、運輸中或已在戰區內的供應品的情況,并視情行事的能力。
(7)聯合反布雷能對地(水)雷有效地進行快速監視、偵察、探測并使之失效,使遠征部隊(包括海上、兩棲和地面部隊)強行進入預定地區的能力。
(8)電子戰能在允許部署和動用美國和盟國作戰系統的整個作戰區域和期間,破壞或削弱敵方防線的能力,包括欺騙、干擾或破壞敵人的監視、指揮、控制系統和綜合防空網絡及武器的能力。還包括判明敵系統跟蹤與交戰意圖的能力。
(9)生、化戰防御和防護定點和遠距離探測生、化戰劑,并及時判定和傳遞威脅信息與及時有效地實施戰場防護的能力。
(10)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能對敵方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生產能力及戰場上待發射和已發射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力進行準確探測和估計,以便及時對敵實施反擊,對敵方加固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貯存設施和生產設施進行打擊的能力。
《戰略》指出,美國國防部學技術計劃必須發明、發展和利用先進的技術來實現美國軍事領導人所要求的這些新的作戰能力。
在經濟方面,美國的國防經費逐年減少,這對國防部實施國防現代化計劃帶來了困難。如果科學技術計劃不考慮武器系統的研制、采購和全壽命費用,國防部的采辦就不能滿足作戰人員的需求。因此,《戰略》要求,國防部所有的科學技術計劃應著重考慮經濟可承受性問題,要把降低費用視為與系統性能和新的作戰能力同樣重要的目標。
在科技發展方面,由于社會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民用需求推動著技術的進步,一些商用技術的先進性和效率已超過軍用技術。許多國防高技術也已在商業上和國際上開發出來或正在開發中。這種形勢對美軍裝備的技術優勢提出了挑戰,軍方必須搶先把新開發的技術轉化為作戰能力,才能保持軍事優勢。所以,《戰略》指出,國防部要加快技術轉化為作戰能力的速度,在減少的預算內以技術革命規定的高速度為部隊裝備新系統。同時,民用科技的發展也為國防科技工業的改革提供了機遇,國防部門不僅可以利用民用工業的技術創新來促進國防現代化,利用民用市場的規模經濟來降低武器系統的成本,還可以把軍用技術轉化為民用技術,或開發兩用技術,以滿足日益提高的民用需求,為美國的經濟發展做貢獻。
戰略總設想
針對新的威脅、挑戰、需求和機遇,美國國防部提出國防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的總設想是:開發優質技術,適時地使之轉化為經濟可承受的、決定性的軍事能力。即在保持軍事技術優勢的前提下,采用新的方式追求技術,以更經濟的價格獲得具有先進性能的武器系統。確定的方式包括:在有利的情況下,利用民用工業的技術創新和民用市場規模經濟,降低武器系統的成本;發展能降低武器系統采辦、使用或維護費用的技術。
戰略投資重點
戰備和現代化的需求很多,但國防部科學技術計劃的投資必須突出重點。《戰略》要求:國防科學技術計劃必須滿足聯合作戰人員的明確需求,必須維持一項基礎廣泛的計劃,必須研究和發展今后國防上可能需要的一切有關科學和技術,必須拿出有限的預算開展遠期研究工作,以保證在任何時候都有多種成熟技術可資利用和應用。在決定需要發展的具體技術項目時,應重點考慮以下四個方面:
(1)經濟可承受性國防科學技術計劃中的項目必須著眼于提高某種能力的有效性,并降低成本,延長使用壽命,還要通過有計劃的改進逐步提高性能。因為一個系統的全壽命費用的80%通常在概念確定和初步設計階段就確定了,所以經濟可承受性是技術開發和設計的一個關鍵指標。對于多數系統來說,其使用、維護和改進費用要高于采購費用,所以在技術開發和演示驗證階段就考慮全壽命費用,不能等到產品研制時才考慮。國防研究與工程署署長已委任一個經濟可承受性特別工作組專門研究這個問題,并已提出一些用于衡量科學技術計劃的經濟可承受性的準則。有些具體的計劃項目已被定為“經濟可承受的計劃項目”,各軍種都在增加這類項目。
(2)兩用性計劃中的項目應盡可能地采用商業慣例、工藝流程和產品,開發軍品和民品共同的基礎技術,促進軍用和民用工業的結合,建立共同的工業基礎。因為,一方面由于國防預算連年緊縮,除了某些特定的領域之外,美國防部已無法維持一個專用的工業基礎。另一方面,對今后作戰至關重要的許多技術已在國內外民用領域得到開發,并逐步成熟。因此,國防部今后如果要研制、部署和維護優良的武器裝備,就必須更多地依賴生產民用產品的同一個工業基礎。特殊的軍事裝備應在柔(5)確保質量精簡和調整國防科研機構,保持軍事技術核心能力,鼓勵創新,提高人員素質和設備質量,加強國防科學技術協調計劃,監視并參加國際科研合作。
相關文章:
2.大學軍事國防論文
2016軍事改革論文





上一篇:2017大一軍事理論課論文
下一篇:2016軍事理論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