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論文
新時代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標改革給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帶來了強烈的沖擊,作為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育教學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優化教師的教學內容,運用信息化網絡技術,給學生新鮮的學習氛圍,促進教與學的有機結合。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全文如下:
【摘要】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的教學特色 及計算機基礎教學在實踐當中存在的問題,高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探索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的教學特色
1、計算機技術對動手能力要求較強的高職學生是極其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分四個大層次:(1)“計算機基礎知識課”;(2)程序設計課;(3)網絡技術課;(4)“開展專業技能綜合課程
2、特點
與其它課程的教學相比,計算機基礎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如實踐性較強,相關內容更新較快,要求有一定的教學硬件支持,而且作為教師要能夠熟練掌握教學設備和軟件的使用。
二、計算機基礎教學在實踐當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目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仍然被很多老師采用,并且堅持以教師為中心,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抹殺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2、學生存在的問題:學生剛開始時感興趣,但學習了一段時間后,隨著神秘感的消失,興趣頓減,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
3、學校教學條件制約,由于招生規模的大幅度上漲,瓶頸問題出現——學校機器臺數與學生人數比下降,這樣就嚴重制約了學生的上機實踐。
4、認知層面問題:大多數學生認識不足,總覺得所學過于簡單,導致考試失利。而多數學生認為考試主要是應對理論知識的考察、看輕實踐,且要求較低,造成了學習中的惰性,死記硬背等不良心理的出現。
三、高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的實踐探索
1、變換教學模式,堅持“探究性”學習主題。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摒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方式,而是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既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習興趣的激勵者,也是學生學習交流的組織者,強調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中獲取知識、學會方法,強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并完善認知結構。
2、 在開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提出任務式教學,增添學生學習動力:任務是課堂教學里一個微妙動力存在因素,是問題提出的表現。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將所要講授的內容巧妙地隱含在一個個任務當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達到所學知識的目的。也就是說,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或從實際問題出發,提出任務、設置疑問,問題提出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盡可能生動活潑的手法,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需求,進而對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分析,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
(2)創設學習情境以引導其積極的方面:面對問題情境,學習者能否一開始就采用積極的態勢,對學習的成果影響較大。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首要在于創設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接受任務后,在極大的興趣驅使下,會產生積極探究的動力。例如,在講授PowerPoint的使用時,教師可先展示一組自動播放的演示文稿,最好是圖、文、聲并茂的,讓學生在視聽中產生強烈的探究欲。然后教師再進行簡單的講解,這就創設了任務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對學習本身或過程感興趣,而不是在外界刺激下只關心學習的結果。也就是說,僅僅單純地傳授教材的內容是不夠的,重要的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態度。
(3)積極交流討論,認真組織協作學習
協作學習是指為了促進學習,由多個學習者針對同一學習任務彼此交換信息和合作,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與掌握。協作學習對提高學習效果,形成學習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以及學生個體間的溝通能力等都有明顯的積極作用。教師在講課時,一方面要通過少而精的講述,把握整個教學過程的內容和方向,另一方面要盡可能保留一些與舊知識相似規律的新知識,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它,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與交流,并針對學生中出現較多的問題和困難,在教授中與學生共同分析和探討,使學生在獲得對自身能力的自信感的同時,對知識的理解也會進一步加深。在實施協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營造課堂教學的自由氛圍,注意差生對問題的回答,并進行適當的點撥指導。
(4)效果評價,完善認知結構
通過對相應學習任務的分析,對特定學習情境的有效利用,逐步建立自己的思維方法,合理完善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并以個人成果的形式出現,這樣就使學生的自主認知結構建立,表現為還不完善,一定要通過教師對其學習成果的分析評價以達到完善認知結構,實現教學目標的完成。
3、開展多種方法保證探究性學習的開展:
(1)借助媒體優勢,合理課堂教學。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在教學中得以應用,改變了以前單一的、枯燥的課堂教學,其圖、文、聲并茂的極強表現力和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提供了最好的技術支持。
(2)保證豐富的教育信息資源的提供:在學習過程中要為學習者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包括各種類型的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料)用于支持學生的學習和探索。這樣就需要學校為學生多做著想,為學生創造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網絡是能促進學習自主探究學習的理想認知工具,要積極鼓勵學生利用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動手能力,這樣在一點一滴的實踐中逐漸提高自己。
(3)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是教學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即使是在開展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仍然是最重要的引導教學的角色,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非常關鍵的。對教師的要求很高的原因是計算機課程知識更新快。正是這個原因,要大力支持鼓勵教師進修學習,建立合理的培訓機制,對教師進行培訓,以達到提高教師的計算機素質和業務水平的目的,其最終目的也是為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良好開展服務。
淺談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