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導論課程論文(2)
計算機導論課程論文
計算機導論課程論文篇二
《中職計算機導論課教學改革探析》
[摘要]文章首先論述了中職計算機導論課程的主要培養目標,其次指出了中職計算機導論課程現狀,最后對中職計算機導論課教學改革進行了一番探析。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導論課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周琴(1974- ),女,江蘇泰州人,江蘇省高港中等專業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課程教學。(江蘇泰州225324)
計算機導論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對剛進入學校的學生傳授計算機方面的概念、知識以及操作技能,使其掌握計算機前沿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情況,以獲悉接下來所要學習的核心知識及專業方向,同時還會建設一個基本知識體系以推動后續課程的順利開展,日后在各課程的充分學習下,不斷豐富該體系。筆者主要對中職計算機導論課教學改革作了深入的分析。
一、中職計算機導論課程的主要培養目標
1.呈現出基礎性、實踐性、實用性、前瞻性特點。基礎性指的是編制的教學內容應有明顯的原理、概念、方法和技術,對學生有很大幫助,具有“授人以漁”之效。只有涵蓋了這些基礎性的知識才能保障后續計算機專業課程順利有序地進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實踐性指的是計算機導論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給予學生充足的上機實踐機會,這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下才會掌握理解核心概念與有關技術,調動學習熱情,提高實踐操作能力、處理的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實用性指的是計算機導論課程的教學內容應始終遵循實用原則,將工作中常用的具有實用性特點的技巧貫徹落實到課堂教學全程中,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技能。前瞻性指的是計算機導論課程所蘊含的內容要求全面有效地體現出計算機方面的前沿技術與成果。要把具有時代特征的內容納入計算機導論課程的內容范疇中,以保證學生及時獲悉計算機領域涌現的新知識與新技術。
2.積極建設“一個基礎”“兩大能力”的培養目標體系。所謂“一個基礎”指的是,計算機專業必須熟知的基礎知識。計算機導論課程屬于計算機專業的入門專業基礎課,對其他計算機專業課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計算機領域內各學科的不斷發展、信息量的逐漸增大,要求計算機導論課程的內容必須呈現出多樣化特點,以適應目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因此,要培養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全面掌握,并且在學生熟知了基礎知識后還要提高其計算機綜合運用能力。所謂“兩大能力”指的是,不斷提高中職學生計算機崗位工作中所要求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及軟件的運用能力。
二、中職計算機導論課程現狀
1.教學內容滯后。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對計算機的歷史發展情況加以掌握外,同時還必須將計算機領域內的新進展與發展情況告知給學生,從而確保教學具有較高的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有的中職學校現行計算機導論課程的教材與不斷發展的計算機不相適應,沒有將新概念或者新術語等及時納入教材。如此一來,按照教學大綱開展教學活動,教學內容就會比較滯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感覺課堂上所學的內容與自己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東西格格不入,進而喪失學習的積極性。
2.教材選擇不合理。選擇科學合理的教材是計算機導論課程中的重要一環。這主要是因為學校新生首先會翻閱自己手中的教材來獲悉計算機的發展情況、一些核心人物等,進而開展相關學習。但是現階段,有的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導論課程所用的教材具有引導不到位的問題。首先是把《計算機網絡及其應用》《操作系統》《計算機信息安全技術》《數據庫系統及其應用》等各為一章來進行編寫。如果選用這樣的教材,將無法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其次是所傳授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等同于非計算機專業范疇所用的《計算機基礎》教材。
3.教育者存在問題。從事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的教育者一直都根據本專業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來傳授知識,雖然有著豐富的內容,但是缺乏生動性。而且,計算機導論課程與軟件工程專業后續學習的各門課程都有關系,但教育者都有各自的專業知識側重點,有的內容十分精通,需要花費足夠的時間生動地為學生介紹,有的內容則缺乏一定的精通性,無法科學地引導學生對該門課程予以全面認識,總之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中職計算機導論課教學改革
1.教學內容改革。首先,將基礎性知識和先進性知識有機結合。在計算機導論課程中,基礎性知識占主要地位。對于該部分內容,學生要全面準確地加以了解,同時有效地應用。這決定教育者的授課方式要秉著實實在在講授的原則。比如,掌握好浮點表示、數制、數制間的轉換、碼制、數的定點表示等基礎性知識十分有利于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隨著計算機的迅猛發展,涌現出了許多新知識。這就要求教育者備課時,將教材由于出版時間等各類因素無法及時寫入的計算機科學和產品的最新發展給添補進來,比如實際教學時,傳授學生新型電子產品具有的原理及優勢。并且,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應適當將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些核心人物、產品、企業等講給學生聽。
其次,注重非基礎性知識的引導。在非基礎性知識方面要注重引導,不做深入的探究。比如,講解數據庫系統及其應用、軟件工程及信息安全等內容時要以宏觀層面為出發點,只要求學生獲悉有關課程的基本知識與課程的作用即可,而對于一些比較深入、詳細的原理內容應在后續課程中予以講解。計算機導論課程無須全面講解全部專業知識,這樣反而可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以增強學生想要盡快學習后續課程的欲望。
2.教學方法改革。首先,采取講座的形式,安排組織一些專家詳細講解軟件工程專業學生需要了解的軟件基礎理論知識和軟件工程專業知識,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術方法等,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該專業的幾年學習中所要獲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學業結束后適合競聘何種崗位,從而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及任務。
其次,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在培養學生基本技能時,可通過計算機導論課程自主學習的平臺而最終實現。計算機導論課程自主學習的平臺,應具備以下幾種環境:良好的交互學習環境、有問必答環境、以學生個性化為主的學習環境、評價激勵的環境、統計反饋的環境及精美的學習資源環境。在這樣的平臺下,要求學生先抽做整套試題作答,回答完畢后系統會自行準確地打出所得分數,同時還會進行全面的試卷分析,指出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需要再努力了解的知識,讓學生學習前對自己掌握的知識予以相應的定位,再通過精美的學習資源開展有關知識的學習。倘若利用網上的學習資源后依舊處理不好部分知識問題,那么應采用網上留言的方式提出相應問題,教育者在看到留言后給予正確的處理方法。若學生覺得學會了所有知識點,可重新隨機抽取試題,以獲悉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基本技能。
最后,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計算機導論課程通常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圖文并茂地將教學內容播放給學生,課堂時間得到縮短、教學更加直觀易懂。比如,對計算機的體系結構講解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播放馮・諾依曼型機器框圖,全面揭露計算機的五大組成部分。不過,多媒體教學不可完全替代板書。由于多媒體教學存在較大的信息量,所以會相對減少學生的思考時間,若學生缺乏遞進式的思考,那么將難以緊跟教育者的進度與思路,所以對基礎內容進行講解過程中,以板書為主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3.構建完善全面的獲取式教學方法體系。首先,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良好交流。學生是否具有學習積極主動性直接決定了教學實際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側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把教學重點從以往的由教育者如何教變為學生如何學上來,使學生有創造性地進行學習。教育者可采用諸多方式,如課堂提問、QQ聊天等和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制定出相應的課堂教學組織設計。
其次,開設各類形式的交互式課堂教學。通過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的多媒體教學環境來促進師生間良好互動、人機間良好互動。教育者應及時處理好學生所提問題,防止學生由于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不足而削弱學習效率,保證教學效率提升的同時增強教學質量。
最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摒棄以往的灌輸式方式,要求教育者在每一單元后先布置相應的項目設計,讓學生課余時間自己獨立操作,最后教育者對學生遞交上來的項目設計一一驗收,以獲悉實際教學效果,并將該成績納入期末總成績范疇中。
四、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本文主要以中職計算機導論課程的主要培養目標和中職計算機導論課程現狀為切入點,探析此課程的教學改革。由于計算機導論課程是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入門課程,有著豐富的內容,是學習后續課程的基礎,因此教育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隨著計算技術的迅猛發展,應抓住時機,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創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從而將計算機導論課程具有的功能優勢全面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黃國興,陶樹平,丁岳偉.計算機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何杰文.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7).
[3]王苗,王亮,張國春,等.計算機導論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2).
[4]張亮,黃子君.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思考[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3).
看過“計算機導論課程論文”的人還看了:
4.計算機導論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