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淺析論文(2)
生命教育淺析論文篇二
《淺析生命教育的補足》
【摘要】在經濟高速發展、價值取向多元化、生存環境激烈競爭的沖擊下,大學生的學業壓力、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而網絡文化負面影響的沖擊,部分大學生在精神上迷失自我,沒有人生目標。高校通過“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鼓舞人,激勵人,教育人”的企業文化精神,用企業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的影響大學生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進而形成良好的學風、教風和校風。
【關鍵詞】校企文化 生命教育 交匯
一、高校企業文化理念
高校企業文化是將企業管理理念、企業文化與學校教育方法高度融合的特色校園文化,該文化促使高校帶有企業特點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是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個性的作風、制度、規范、教育行為,以人為中心的企業管理理念是高校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
相對于民營企業,高校企業文化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并不那么迫切,因為高校企業的定位是支持教學科研,這就促使了高校企業多以高科技產品為主,在倚重高校的文化背景下還擁有雄厚的科研資源做依托。高校企業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使得其不僅看重有自主核心技術的產品研發,而且有意識地使公司利益和社會發展相關聯,自覺承擔社會責任。這使得高校企業更易于樹立企業社會責任觀,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
二、生命教育理念
(一)部分大學生的精神面貌
大學生雖被定義為高素質人群,卻并不意味著他們的自我意識處于相同的高度。大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正處于自我覺醒、自我確立的階段,思想格外活躍,觀念容易改變。當前校園文化建設因網絡文化負面影響的沖擊,許多學生沉迷于網絡,沉溺于網絡游戲,尋求無聊的刺激,不屑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導致校園文化主題的意義弱化。另一方面,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也導致了倫理道德的異化與行為的失衡,使高校傳統的監督和教育方式失去了應有的效力。另外,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沖擊下,大學生的學業壓力、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對未來的恐懼使他們對生活產生了強烈的無助感,加上心理發展的不成熟,導致他們心理問題嚴重,極易產生生命的脆弱感,以至于荒廢學業,不思進取,導致其無所作為,最終造成對生命的浪費,從而造成對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忽視甚至懷疑。
(二)生命教育的現狀
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精神面貌,就要提高自身修養,增強自主意識,不斷認識自己、充實自己,肯定自我。這不僅需要傳統的教育和他人的幫助,還需要個人自身修養的提高,在政治、思想、道德等各方面進行自我反思、實踐和不斷磨練。只有通過思想的轉化和對自身行為的控制,發現自身思想道德上的缺憾和文化知識上的不足,才能不斷認識自己,提高個人修養,使其對于生命的敬畏之心形成,達到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目的。
開展生命美育,可以提高大學生對生命的尊重意識。羅丹曾經說過,“生活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發現生命中的美是生命教育中最根本的核心。開展生命美育就是要培養提高學生識別真善美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加他們生活的動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然而,僅僅通過生命美育是不夠的。雖然生命教育可以幫助學生以積極的態度熱愛生活,感悟生命,但是,我們還應該從實際出發,幫助他們充實自己的生活,協助他們制訂自己的短期人生目標,使之生活更有動力。而校企文化的建設剛好可以做到這一點。
三、校企文化建設與生命教育的交匯
(一)校企文化建設對生命教育的意義
校企文化的建設可以通過其蘊含一定企業文化的校園文化來引導和規范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使學生了解并遵守相關職業要求,從而達到培養高校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的目的;可以正確引導高校學生處理好自主與監督、競爭與協作、奉獻與索取等關系,糾正他們價值觀、人生觀上的偏差,加深他們對社會發展和職業道德的理性認識;可以通過營造企業文化氛圍,或讓學生直接接觸企業,親身體驗企業的文化,感受企業精神尤其是企業經營中的競爭意識,了解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切身感受到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在企業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其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動機,加強其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更加端正生活學習態度,加倍珍惜生命。
(二)融入生命教育的校企文化建設
高校校園文化吸納企業文化,就是促進高校學生了解熟悉企業文化的精髓,糾正學生在生命認知的偏差,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和短期的職業規劃。高??梢栽诮虒W時,把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引入到課堂當中去;可誠邀企業的各層精英為校企文化建設提出企業文化元素的專業意見;可帶領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讓學生從中感悟、印證和嘗試履行相關職業道德規范,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敬業精神;可以通過對畢業生跟蹤調查,了解畢業生對企業的適應狀況。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要實現與企業文化的互動、對接與融合。首先可以將學生課外文化活動與企業職工的文化活動結合起來,有意識地將企業文化融合滲透在學生課外活動中;其次舉辦科技活動和專業技能競賽,將創新意識、科技意識、市場意識等企業文化的內涵有效融入;再次經常舉辦企業家報告會或科技發明知識講座,組織學生到科學館、博覽會等參觀,到企業調查收集科技生產應用情況,了解科技發展形勢,了解現實創新需求,學習、掌握創新方法和技巧,培養創新意識和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另外還可以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增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充分認識自我,了解社會需求,培養良好心態。
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改變傳統以教材為藍本的課堂教學內容,以崗位規范或職業要求為中心展開,在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要重點突出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職業行為等方面的培養與教育。同時,還應順應時代的變化,增加就業形勢教育、創業教育等新內容。
參考文獻:
[1]郭元祥.生活與教育[M]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高萍. 打通校企之間的文化節點[J] .中國高??萍寂c產業, 2009,(8).
[3]朱鋒.依托校園文化,打造校辦企業文化軟實力[J]. 東方企業文化, 2010,(14).
[4]張軍濤.“校”“企”文化并軌探討[J]. 煙臺職業學院學報, 2007,(02).
[5]席勒. 徐恒醇譯.美育書簡[M]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
生命教育淺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