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道德教育論文范文(2)
中學生道德教育論文范文篇二
《中學生品德教育之淺見》
【摘要】“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弊鳛椤叭祟愳`魂的工程師”,我們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知識容易傳授,道德難以提升。而目前許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智育,忽略了孩子的德育,導致了“高智低德”現象的產生,這種現象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因此,必須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關鍵詞】品德教育;填補;教才育人;淺見
“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弊鳛椤叭祟愳`魂的工程師”,我們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沒有德育做基礎,智育就是犯罪的幫兇。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所樹的人,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更要具備良好的品質和修養。俗話說:“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有德有才是正品?!倍壳暗默F實是,許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智育,忽略了孩子的德育,導致了“高智低德”現象的產生,這種現象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甚至會影響社會的發展。因此,必須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筆者是一名思品老師,又是班主任,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在班級管理中自己也積累了一些經驗,總結了一些方法,愿意拿出來與大家一起探討,權作引玉之磚。
一、挖掘教材育人的滲透點,適時進行教育
在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如何加強對中學生的德育教育,是學校育人的重中之重。課堂教學是學校中最普遍的教育活動,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是學校教育中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學生成長過程中所需吸收的“精神復合營養”主要是通過課堂來提供的,課堂教學中的德育也是最豐富的教育,具有“最普遍”“最基礎”“最豐富”的特征,并伴隨學生求學階段的始終,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忽視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就是忽視基本的育人功能。因此,我們必須緊緊抓住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滲透德育教育,增強育人的實效性。赫爾巴特曾說:“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課堂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
課堂教育的組織者――老師,是德育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挖掘教材育人的滲透點,適時運用勵志教育,發揮學生的特長。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做到有的放矢地利用一切現有的資源,如利用“案例”“相關鏈接”等欄目,結合社會內容中各類典型鮮活的教育個案,加強對學生的公民道德規范及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在良好的道德氛圍中健康成長。事實證明,勵志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一個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實際,用發展的觀點引導和教育學生,可以多介紹一些學生熟悉的名人先進事跡及成功經驗,引導學生樹雄心、立壯志,努力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勇攀科學高峰,促使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二、必須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統一起來
現代家庭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面向未來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渠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必須實現溝通與協調,只有家庭、學校教育相結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育的整體效益,成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和諧一致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和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笨涿兰~斯也形象地說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就像一架飛機的雙翼,缺少任何一方都會出事?!彼裕彝ソ逃x不開學校教育,學校教育也不能背離家庭教育,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培養目標應該是一致的,就是把孩子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但是,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偏差,走入誤區,有的家長重智輕德,只盼孩子將來成“龍”,忽視教育孩子眼下成人?!巴映升垺钡挠^點非常狹隘,其現實目標就是孩子考上大學,因此,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就是把成績抓上去,把分數搞上去,其他什么都不管,導致一些孩子出現了“高智低德”現象,可以說,這樣的人將來在社會上絕對不受歡迎,注定難成大器,沒有什么發展前途,將成為不良家庭教育的犧牲品。這既不利于孩子自身的成長,也不利于和諧社會的發展。
許多家長都用自己的處世之道來教育孩子,這些方法含有濃厚的明哲保身的意味,他們不知道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如果用成人的思想教育引導孩子,勢必會讓孩子少了幾分純真多了幾分世故,使孩子過早地承受了本不該承受的人際壓力,剝奪了本該享受的無拘無束的快樂,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老師要經常和家長聯系,對孩子的教育進行交流、溝通,幫助家長運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盡量與學習教育保持一致,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否則,會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脫節,出現“雙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異,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終收效甚微”的現象。
三、注重問題生的轉化
“十根手指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一個團體中,個性差異總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面對一些問題生,他們一般是指在品德的發展方面和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運用等方面差的學生,多表現為學習吃力、紀律渙散、粗暴不講禮貌、罵人打架、頂撞老師等,由于問題生的種種表現而影響集體,作為正常心理反應,他們會不同程度受到師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視。這樣教育的結果往往會使問題生更加失去信心,若不及時轉化,將會對其本人和集體產生難以預料的后果。如果能把他們轉化過來,將有利于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就像下一盤棋,關鍵的幾個子走好了,整盤棋就活了。但對這些學生的教育卻非常艱難,他們的一些毛病和不良行為已不是一兩天了,他們的表現也反復無常,要想徹底改變這些學生,就必須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從心靈深處打動他們、改變他們。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對學生身心進行全面發展的基礎性素質教育,也就是說,應屬于為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為他們學會怎樣做人和進一步的學習與發展打基礎的教育。素質教育的主要標志是:教師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由此看來,教育者如何對待問題生,他們境遇和狀況如何,關系著我們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實質性地進行素質教育。
對問題生,我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轉化問題生是教育者責無旁貸的,對問題生的轉化也是成功教育的魅力的體現,也是教育藝術和以德育人的教育價值取向和追求。
四、巧用賞識教育
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賞識,便是教育的一種藝術體現。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賞識教育正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認可和推廣。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中最本質的渴望,是得到別人的贊賞?!睂τ诮處焷碚f,要懷著賞識的態度、真誠的愛心去對待學生,賞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讓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讓他們盡情享受生活的快樂和生命的美好。
周弘老師有句名言:“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辈粌H僅好孩子需要賞識,壞孩子也需要賞識,賞識教育能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好,抱怨不能改變壞孩子,反而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壞。在賞識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是快樂的,教師也是快樂的。
總而言之,育人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系統的工程,它是一種藝術勞動過程,因此,我們要以人為本,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改進和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教育模式,切實加強德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中學生道德教育論文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