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管理論文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互聯網金融管理論文,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互聯網金融管理論文篇一
淺析互聯網金融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的流行不僅對傳統金融產生了巨大影響,還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誕生,產生了新的支付方式、投資方式、渠道和信息服務。本文以支付寶、余額寶以及阿里小貸為例,對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做了比較,并簡要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的優缺點。
【關鍵詞】互聯網 金融
自從1969年在美國誕生了Arpa網絡,隨著其與生俱來的開放和互聯性,迅速發展成了連接全球的Internet(互聯網)。從1987年我國第一個訪問互聯網的節點開通以來,互聯網30年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應用和普及,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的網民人數近6.9億,新增網民人數3951萬,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50.3%,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保有量達到9.5億臺。不僅有網民數量的優勢,中國本土的互聯網應用也遍地開花,中科院胡啟恒院士說“互聯網進入中國,不是八抬大轎抬進來的,是羊腸小道走出來的”,互聯網成為國內企業能傲視全球的第一個行業。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瀏覽新聞、娛樂購物。廣袤的中華大地不斷在刷新著互聯網產業的奇跡,比如電子商務,在2015年11月11日一天,淘寶天貓全網總銷售額1229.4億,產生包裹數6.8億個,這個數字已經超過很多國家一年的GDP。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同時,插上互聯網翅膀的金融業也同樣面臨游戲規則的改變。
一般來說,互聯網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聯網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投資、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新興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是在用戶接受網絡購物、網上理財之后的新業務,是在網絡技術水平的安全性和移動便利性達到相當水平后必然出現的,是“互聯網+金融”的先進生產力。由于具有操作便捷、成本低廉、透明度強、參與度高、協作性好等特點,使得許多很多沒有接入POS機的商販都愿意接受支付寶或微信支付進行小額付賬,逢年過節人們也通過“網絡紅包”來互致問候,而1萬以上的大額資金往來,也可以通過網銀和手機銀行來進行。可以說,互聯網行業與傳統金融業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互聯網金融時代已經來臨。
目前互聯網金融主要以如下四大形態出現:第三方支付平臺、網絡融資、渠道和信息服務以及傳統金融企業的互聯網化。
第一,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代表為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支付寶從網購擔保做起,逐步開通支付轉賬、手機充值、零售服務等,迅速成為國內領先的第三方支付平臺。2016年5月31日,支付寶與深圳人社局合作成立醫保移動支付平臺,又開始涉及醫保系統。目前,支付寶實名用戶3億,活躍用戶2.7億,單日支付量超4500萬筆,成為我國名副其實最大、最強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微信則從“發紅包”開始,利用廣大的用戶基礎,迅速崛起切入市場。而“余額寶”的出現,則通過盤活對第三方支付賬戶上的閑置資金打開了新的“潘多拉盒子”,實質上是一個基金產品的網絡銷售,但是卻實現和活期存款類似的流通靈活度嗎,又集中大量小額閑散資金迅速造就了第一貨幣基金。規模超2500億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余額寶用戶達到2.6億,與2014年相比,增加42%。規模增至6207億,收益231億元。
第二,網絡融資的代表為阿里小貸、人人貸、宜信;主要表現形式有P2P小額借貸平臺、眾籌股權投資平臺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小微信貸平臺等。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的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其所繳納稅收超全國稅收的一半,吸納就業人數達2億,為緩解我國就業困難做出極大貢獻。同時,65%的發明專利和80%的產品開發也來自小微企業。然而,在這些小微企業中,大量企業沒有任何形式的傳統銀行的貸款和融資,不是因為小微企業擁有者富裕或企業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是因為傳統金融貸款門檻高、利率高,小微企業無法貸到款。據統計,即使有銀行借款的小微企業,只有1次借款經歷的占47.5%,2次借款經歷的占37.6%,客觀形勢使得小微企業必須尋求更加靈活的貸款方式。
另外,大量資本在尋找合適的投資增值渠道,在股市風險不可控,炒作房產農產品等出現政策性限制的前提下,通過互聯網快速匹配有前景的項目成為了首選。于是大量P2P網貸、眾籌等網絡應用應運而生。
以阿里小貸為例,它是阿里金融的一款純信用貸款產品,放款對象為阿里會員企業法人,這是憑借個人信譽無擔保發放的,貸款金額為1000元以上、1000萬以下。大型平臺商的介入,能促進民間借貸市場的規范化,也方便行政機構進行有效監管和風險控制。
第三,信息服務的代表為百度理財、融360等,主要內容為金融搜索類信息服務。這類理財平臺,一般提供投資、貸款、消費金融、互動金融等各類金融信息服務。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服務方便性來銷售各類理財產品,同時也為傳統金融服務商提供互聯網化的銷售渠道。
第四,在傳統銀行的互聯網化方面;傳統商業銀行以工農建中為代表,他們在實現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的同時逐步在吸收互聯網金融的概念,也推出了一些降低門檻、方便使用的金融產品。而新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等,由于歷史包袱少,起點高,所以接受新技術新理念等相對容易。
由上可見,互聯網金融目前還主要活躍在傳統金融體系內往往不能觸及的領域。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年輕一代的成長,可以想象,互聯網金融在未來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但是,由于互聯網不見面交易的特性,互聯網金融的相關風險也是必須要引起高度注意的,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首先,互聯網的網絡和信息安全會直接影響金融安全。本來木馬、病毒等已經令人防不勝防,手機中毒、丟失、盜卡等事件引起丟錢等等已經屢見報端。而傳統金融風險控制體系非常成熟,從產品設計防范措施也比較完善,遠非剛涉及簡單金融的互聯網行業可比。
其次,互聯網金融平臺穩定性差。迅速擴張的P2P網貸行業在2015遇到了發展危機,幾乎每天都倒閉一家,到年底已經關閉700余家。互聯網金融這樣的新興行業,需要政府有效監管、加強法律約束和建立行業規范。
再次,互聯網金融參與風險大。在目前信用體系并不完善的前提下,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又相對缺乏,違約成本低,容易誘發卷款跑路、惡意騙貸等風險,其中P2P網貸平臺尤為嚴重。由于監管滯后,非法集資和詐騙在網貸平臺滋生著,鵬城貸、鑫利源、宏量財富等平臺先后“跑路”。對投資人來說,一旦投錯平臺,就意味著血本無歸。
整體來說,互聯網金融彌補了傳統金融服務的空白,提高了社會閑散資金的使用效率,使得金融服務通過互聯網大眾化、普及化,也促進了金融服務模式的變化,降低了融資成本,完善了社會金融功能。雖然目前還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法律法規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互聯網金融會成為未來金融行業的一種重要業態。
參考文獻
[1]陳一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現狀與發展建議[J].金融發展評論.2013(12):126-13.
[2]謝平,鄒傳偉,劉海而.互聯網金融手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互聯網金融管理論文
互聯網金融管理論文





上一篇: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論文范文
下一篇:2017年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