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物流戰略管理論文(2)
海爾物流戰略管理論文篇二
物流戰略管理研究
摘要: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物流產業搭上我國十大振興產業的末班車,這是國家從戰略高度做出的決策,體現了物流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物流戰略管理是從企業的整體出發,制定發展戰略,實現企業的總體目標,進而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Abstract:Under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industry makes contact with our country ten big promotion industries the last bus, this is the country the decision-making which does highly from the strategy, has manifested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in national econom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strategy management is embarks from enterprise's whole, the formulation developmental strategy, achieves enterprise's general goals, then strengthens our country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alizes Chinese nation's great rejuvenation.
關鍵詞:物流戰略管理 SWOT 戰略控制
Key words: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strategy manages the SWOT strateg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E【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5-0084-02
一、物流戰略管理的基本內容
(一)物流戰略管理的含義
物流戰略管理是企業為實現自身經濟管理目標,通過對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分和整合而制定的長遠性的、全面的物流發展策略。
(二)物流戰略管理的特征
1.目的性 企業物流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服務于一個明確的目的,即現代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能夠生存和發展。
2.長期性 物流戰略管理的長期性就是在環境分析和科學預測的基礎上發展未來,為現代企業謀求長期發展的目標和對策。
3.競爭性 企業物流戰略必須面對未來進行全局性的設計和規劃,以確保企業的競爭優勢和活力,使企業戰略具有對抗性和戰斗性。
4.系統性 任何戰略都有一個系統的模式,既要有一定的戰略目標,也要有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和方針,還要制定政策和規劃,并構建一個戰略網絡體系。
5.風險性 物流戰略考慮的是企業的未來,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進而就存在風險。要求決策者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戰略,以應對風險。
(三)物流戰略管理的目標
1.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是指戰略實施的目標是使與運輸和存儲相關的可變成本降到最低,通過尋找和評估備選方案,實現利潤最大化。
2.減少資本 減少資本是指戰略實施的目標是使物流系統的投資回報最大化。可以通過利用第三方物流,將輔助業務外包出去,集中精力于核心業務,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3.提高服務 企業的收入取決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務水平,盡管提高服務水平會增加企業成本,但是也可以使收入大于成本的增長。改進服務,制定差異化服務是必然選擇。
二、物流戰略的制定
(一)物流戰略制定流程
物流戰略的制定主要涉及三個戰略層面:戰略層面、戰術層面、操作層面。這三個層面的時間跨度分別是長期,中期和短期的。(二)物流戰略環境SWOT分析
戰略的制定要受到內外環境的綜合影響,所以物流戰略的制定必須對內外環境進行觀察與評價,在制定物流戰略時經常考慮的內外環境因素有:行業之間的競爭性、科學技術條件、市場需求結構、社會經濟的狀況與發展趨勢、企業文化、國家政策和法規等。
(注:通常用SWOT分析法對環境進行分析。SW是指企業內部的優勢和劣勢(strengths and weaknesses),OT指企業外部的機會和威脅(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SWOT分析就是企業在選擇戰略之前先對企業內部的優勢與劣勢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進行綜合分析。)
(三)物流戰略選擇SWOT分析
根據上面物流戰略環境SWOT分析表制定出企業的物流發展戰略。可以分為四類戰略類型:發展型戰略、穩定型向發展型戰略、多種經營型戰略、緊縮型戰略。
1.發展型戰略:外部有眾多機會,又有強大的內部優勢。
2.穩定型向發展型戰略:外部有機會,但是內部條件不好。
3.多種經營型戰略:擁有內部優勢,而外部存在威脅。
4.緊縮型戰略:外部有威脅,內部狀況又不好,應設法避開威脅,消除內部劣勢。
三、戰略的實施
(一) 物流戰略實施的內容
1.對總體物流戰略的說明
即說明什么是企業的總體物流戰略,為什么做這些戰略選擇,實現此戰略將會給企業帶來什么重大發展機遇,以及總體的物流戰略目標和實現這些目標的策略。
2.企業分階段物流目標
分階段物流目標是企業向總目標前進時,欲達到的有時間限制的里程碑。分階段的目標的計劃和手段是和企業的總目標相聯系的,是實現總目標的具體工具。
3.企業物流戰略的行動計劃和項目
行動計劃是組織為實施戰略而進行的一系列資源重組活動的總匯。各種行動計劃往往通過具體的來實施。
4.企業物流的資源配置
企業物流資源的實施要配備相應的人員、資金、設備等。因此,對各種行動計劃的物流配置的優先程度應該在戰略計劃系統中得到明確的規定。
5.企業組織結構的物流戰略調整及物流戰略子系統的接口銜接協調企業物流戰略需要適應動態發展的環境,組織結構必須具備相當的動態彈性。所以物流戰略的制定還要包含相應的子系統。
6.應變計劃
有效的物流戰略計劃系統要求企業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要獲得這種能力,就需要有相應的應變計劃做保障。
(二)物流戰略資源的配置
1.人力資源的分配
(1)為各個物流戰略崗位配備管理和技術人才。
(2)為物流戰略實施建立人才及技能儲備。
(3)在實施的過程中注意整體隊伍綜合力量的搭配與權衡。
2.物流資金的分配
(1)零基預算。即一切從零開始,將一切的經營活動都從徹底的成本---效益分析開始,防止預算無效。
(2)規劃預算。它是規劃項目而非職能來分配物流資源。
(3)靈活預算。它允許費用隨產出指標而變動,有較好的彈性。
四、物流戰略控制與績效評價
(一)物流戰略的控制的概念
物流戰略控制是指對戰略規劃、物流計劃實施的實際成效經過信息反饋與預定的戰略目標進行對比的評價,檢驗二者的差別,偏差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進行糾正以達到完成戰略目標的過程。這個控制過程包含四個體系:確定評價標準、評價戰略績效、反饋、糾偏。
(二)物流戰略控制過程
1.確定評價標準
(1)物流戰略內部績效評價標準。有成本、客戶服務、生產率、資產管理、質量五類評價標準。成本,即完成特定目標所發生的真實成本;客戶服務,公司滿足客戶需要的能力;生產率,是投入與產出的比例,如總成本運費等;資產管理,是對資產使用率的衡量,如投資報酬率等;質量,這是整個評估最重要的指標,用來確定物流戰略活動的綜合效率。
(2)物流戰略外部績效評價標準。外部績效評價主要通過客戶認知度和制定最佳標準分析企業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來評價物流戰略實施績效。客戶認知度又稱為顧客滿意度,是企業通過調查,了解客戶對系統績效的認知度和滿意度,并比較企業與競爭對手的服務水平。制定最佳標準是通過對企業自身和競爭對手有關的成本、客戶服務、質量、生產率等績效水平進行分析來確定企業的優勢與不足,以進行調整或改進。
一般物流戰略控制過程圖如下
(3)物流綜合績效評價標準。用于總體上對物流系統和績效進行評價。包括質量、時間、成本和資產四個體系。質量體系衡量的是企業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時間體系衡量的是企業對客戶需求的反應能力,裝運的時間,運輸時間和客戶接受時間;成本體系衡量的是物流戰略實施的總費用,如倉儲和庫存成本等;資產體系衡量的是資產的利用率,如投資收益率,存貨跌價等。
2.評價戰略績效
評價戰略績效是將實際績效與確定的評價標準相比較,找出二者的差距及產生的原因的一系列活動。這是發現物流戰略實施過程中是否存在問題和存在什么問題,以及為什么存在這樣問題的關鍵階段。績效評價時也應當同競爭對手進行對比來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而確定合理的評價頻度,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3.信息反饋
信息反饋是將通過衡量和評價得到的信息及時傳達給有關決策者。對戰略績效評價中發現的問題,必須針對其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使偏差在允許的可控范圍內。
4.糾偏
物流戰略實施過程中完全沒有偏差是不大可能的。當偏差在允許的范圍內,可以不采取糾正措施,但是如果偏差不在可以控制的誤差范圍內,就會給物流戰略的實施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會阻礙物流略的實施,這時就必須采取及時有效的糾正措施進行補救,以達到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蘭洪杰 .物流戰略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7
[2]鄧海濤.現代物流管理基礎.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9
[3]劉明菲.王槐林 .物流管理. 科學出版社.2008、1
[4]王利 .許國銀.黃穎.現代物流管理.中國物資出版社.2006、12
看了“海爾物流戰略管理論文”的人還看:
海爾物流戰略管理論文(2)





上一篇:海爾人力資源管理論文
下一篇:海爾戰略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