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論文(2)
中學教師論文篇2
淺議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體育精神
我國經濟、文化、科技都以快速的步伐不斷實現著發展與跨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更為強烈,高素質、高水平的復合型優秀人才成了各行各業“爭搶”的對象,社會對人才的渴求直接影響我國教育改革方向,尤其是高中生的素質教育,更加成了教育改革的重點。作為對高中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高中體育教學,應如何直面人才需求現狀,如何把握教育改革實質性內涵,轉變傳統的以技能訓練為主,以強健身體為教學目標的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體育精神的開發與啟迪,并通過體育精神的培養幫助高中生形成高尚人格,實現學生素質的整體提升成了當前體育教育工作者最應關注的課題。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對培養體育精神、健全學生人格進行了詳細闡述。
一、結合教學活動,培養體育精神
1.激發興趣,參與體驗
體育教學首先要生動有趣,才能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并細心品味蘊含在體育活動中的體育精神。如在學習籃球時,可以通過“打比賽”的方法,讓學生組成兩隊,嚴格按照比賽規則進行“實戰訓練”。在比賽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對體育精神對體育事業及對每個人一生產生的重要意義進行講解,如團隊合作精神、大局意識等,讓學生對包括籃球比賽在內的所有體育活動形成正確認識。而一旦進入“實戰”,當學生真正參與到比賽中時,他們就會真實地體驗到體育活動的公平、公正原則、時間的嚴格要求及團隊成員之間相互配合對整個賽事的意義,就會主動發揮出奮力拼搏、互動合作的頑強意志和進取精神。
在組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時,還要注重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并通過自己的力量尋找答案。如組織他們練習搶、傳接球時,讓他們通過觀察現場活動,思考“其他團隊為什么能夠比較容易地搶接到球得高分?”“是不是團隊中如果有人抱著球不傳給大家就容易出現失球丟分現象?”,“在比賽中,后衛、中鋒主要都是做什么的?怎樣才能發揮出每個人的最大優勢?”,當他們在思考這些問題,并找到合理答案時,對體育精神的感悟已深入內心。
2.引導探究,主動感知
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感知模式,讓他們在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實踐結果進行大膽猜想與推測的同時,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制訂出合理的互動合作學習方案,這是培養學生體育精神的重要途徑。如通過接力賽中的傳接棒培養學生的競爭與合作精神。首先,教師傳授給學生一些接力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要領,讓學生對接力跑活動特點有一個初步體驗,然后結合教師示范演練(也可以借助多媒體),對接力跑有一個直觀印象。然后讓學生兩人一組自由成組,在原地做“下壓式”或者“上挑式”的接力跑傳接棒練習,對交接棒的最佳時機、跑的速度的把握等技術概念形成正確認識。這時讓學生指出其他小組的動作、方法,并進行比較分析,找到優、缺點,對照自己的動作思考如何在接力跑過程中正確完成交接棒,怎樣使接力跑技術更加規范。最后讓學生對接力跑的傳接棒形式、方法進行創編和設計,并提供場地讓他們親自驗證,從探究中、從實踐中體驗體育活動中的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
二、延伸體育精神,健全學生人格
人格,簡言之是人的一種心理品質,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就是通過教育,讓他們具備“知行合一”、協調發展的完善品質。在體育教學中延伸體育精神、健全學生人格可從下面幾方面入手。
1.學會尊重
學會尊重帶有兩重含義,一是學會如何尊重他人,一是學會自重。在體育教學中,很多體育活動都十分講究合作精神,合作前提就是彼此尊重和信任。這既是高中生必須具備的人格品質,又是他們走入社會從事正常社會活動的前提和基礎。而體育項目中無論是團體比賽還是個人競技,都非常注重個人行為的道德性和規范性,這就是讓學生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更要自重。鼓勵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從而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在活動中培養良好的道德風尚和正確的個人行為。讓他們在體育實踐中,學會獨立進行判斷與觀察,從而學會發揮個人特長,為集體爭得榮譽,培養他們的獨立人格和大局意識。
2.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為一種典型的對抗游戲,體育運動不但是人身心、情感、思想的對抗,更是技能、技巧的對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在技術與戰術的選擇中,在與他人體力、智力的較量中,學會客觀而辯證地認識問題,學會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地探析事物本質,在追求體育運動真正價值和意義的過程中,實現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取向,具備尊重事實、態度鮮明的人格精神。
總之,體育精神的培養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在日積月累的體育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因此,教師要注重與體育教材內容的結合,通過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體現體育精神,對學生進行無形感化,讓高中生以健全的人格、嶄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時期的挑戰。
中學教師論文(2)





上一篇:中學教師晉級論文范文
下一篇:中學教師論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