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推進和引導網絡閱讀探析(2)
時間:
陳宗雁1由 分享
2 公共圖書館推進和引導網絡閱讀的對策分析
面對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和網絡閱讀率迅猛增長的深刻變化,面對圖書館讀者日漸減少和圖書館網站閱讀率很低的嚴酷現實,我們不能漠視。如果不能順應新時期讀者的閱讀需要,公共圖書館勢必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遺忘。我國圖書館數量很少,館藏量也很少,這種情況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有大的改觀,加之圖書價格又普遍偏高,這些都嚴重制約著社會閱讀的發展。而積極發展網絡閱讀正是推動社會閱讀的一條有效途徑。由于電子圖書價格低廉,并且網絡閱讀突破了文獻利用的場所束縛、圖書館利用的時間限制、文獻與利用者的地理間隔,因此積極發展網絡閱讀,對于社會閱讀和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但可以滿足網絡時代讀者的閱讀需要,而且可以緩解我國圖書館網點缺乏、基層圖書館館藏缺乏的困境。
那么,應該如何有效地推動網絡閱讀呢?通過前面的分析,網絡閱讀的主要問題可以歸結為兩大癥結,一是缺乏精讀,容易流于快餐式的淺閱讀;二是網絡信息資源存在過于龐雜、泥沙俱下、良莠不齊的情況,需要讀者進行較多的甄別和篩選。因此,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說,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打造資源豐富、使用方便、富有特色的優秀網上閱讀陣地,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網絡閱讀指導,引導讀者在網上讀好書、精讀書,促使網絡閱讀向更健康的方面發展,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2.1 切實重視網上圖書館建設,打造資源豐富的優秀網上閱讀陣地
面對讀者強烈的網絡閱讀需求,公共圖書館的網上閱讀服務明顯滯后。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圖書館應當把網絡服務與傳統服務并重,打造資源豐富的優秀網上閱讀陣地,打造真正的網上圖書館,而不僅僅把網站作為圖書館的一個窗口。
在網絡閱讀服務方面,天津圖書館的成功經驗值得學習借鑒。天津圖書館2006年開通了電子文獻網上閱覽“一碼通”服務,面向注冊讀者開放公益性的電子文獻。其后整體引進了中國知網CNKI系列數據庫,并與清華同方知網公司合作,建設數字圖書館公共服務平臺。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加入“一碼通”服務后,讀者不必到圖書館來,坐在家里或辦公室,就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絡,方便快捷地閱覽國內7600多種期刊、1000多種報紙和12萬多冊電子圖書和300多家高校的優秀學術論文等數字文獻資源。而且網上閱覽“一碼通”服務是純公益性服務,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規定的期限和下載流量之內閱覽、下載所需的文獻,不用支付任何費用,極受讀者歡迎。天津圖書館非常重視數字館藏資源建設,目前已擁有數字化資源庫15個,數據量達260GB。這些舉措使天津圖書館成為國內電子和網絡文獻服務方式最開放、資源集成整合范圍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對于推動網絡閱讀效果非常顯著,被眾多媒體爭相報道和贊譽。2007年5月文化部在天津專門召開“全國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經驗交流會”,對此進行了總結交流。
2.2 加強網絡閱讀指導、網絡信息導航,引導讀者讀好書、精讀書
2.2.1 將傳統閱讀指導有效地延伸到網絡上。傳統閱讀指導主要是推薦書目、名著導讀、書評等。這些方式在網上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并可借助于網絡實時、交互的優勢得以更好地體現。圖書館可以定期在網上發布推薦書目、書評等信息,并建立“書評數據庫”,引導讀者閱讀優秀的網上讀物。2004年,上海圖書館通過與作者、出版社簽訂協議,獲得書評作品的使用權,推出了國內首個具備完善檢索功能的“專家書評”數據庫。隨著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加入了書評作者的隊伍,該數據庫在導讀方面的功效日漸凸顯。
2.2.2 構建有特色的信息資源導航庫。圖書館應發揮信息整合方面的優勢,對海量的網絡文獻信息資源進行搜索和甄別、整理,為讀者提供優秀的網絡信息導航。目前搜索引擎技術越來越完善,但是搜索引擎技術再發達也不能取代圖書館對文獻信息的篩選和評價功能。資源導航并不是簡單地羅列網絡資源,而是從專業角度將網絡信息分門別類并對信息質量進行甄別篩選,對網絡信息進行深層次開發整合,有目的地構建有特色的信息資源導航庫,使網絡信息資源更便于使用。
2.2.3 建立圖書館的網上閱讀社區。閱讀社區是一種以文本交流為主的網上閱讀討論組織,它以讀書論壇、討論組、聊天室、電子公告牌等形式展開。閱讀社區的建立有利于加強讀者與圖書館的互動、讀者與作家學者的互動、讀者與讀者的互動,方便讀者在網上展開讀書討論,引導讀者深入閱讀,還可以有效提高圖書館網站對讀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如果能邀請一些知名的作家、學者等擔任閱讀社區的貴賓,效果會更好。
2.2.4 加強讀者網絡信息能力、網絡閱讀能力的培養。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的指導培訓,使讀者學會如何進行網上信息資源的查詢,如搜索引擎使用的技巧等,學會對信息進行正確地理解、分析、判斷、甄別、利用,并使讀者掌握有效的網絡閱讀方法,這應該是網絡指導的最終目的。圖書館可以通過文獻檢索課、講座培訓、在線教學課件等形式,不斷加強讀者的網絡信息能力和網絡閱讀能力。
2.3 積極推進“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共享優秀文化
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還很落后,圖書館數量嚴重不足,圖書館的藏書也嚴重不足,很多公共圖書館也無力大量購置和自建數字資源,這種情況不可能在短期內有明顯改善。而“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施,為圖書館提供了海量的、優秀的數字文化資源,圖書館應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展網絡閱讀服務。
作為中國政府為全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的國家文化創新工程,經過幾年建設,文化共享工程整合了極其豐富的知識信息資源,目前數字資源量已經達到58TB,其中包括電子圖書1萬多種(2010年將達到5萬種)、電子期刊幾百萬篇,如此豐富的資源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緩解很多基層圖書館“有館無書”的窘況,同時也為圖書館開展網絡閱讀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保障。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要“優先安排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突出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作為公共文化建設的國家重點工程,2006年文化共享工程列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各地圖書館應當抓住這一大好機遇,積極推進文化共享工程建設,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豐富的信息資源,推動社會閱讀,促進圖書館事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
3 結語
我國的公共圖書館事業總體上還很落后,圖書價格又居高不下,嚴重制約了社會閱讀的發展。網絡的興起給閱讀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人們不再局限于以書本為中心的閱讀,而是有了多元化的選擇,閱讀的內涵和外延已經大大拓展,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注入了全新的東西。圖書館應當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建設優秀的網上閱讀陣地,為讀者提供豐富的網絡閱讀服務,引導讀者在網上讀好書、精讀書,為開創我國社會閱讀的新局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