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疫情時期的作文寫作素材_2020抗疫情的感人事情(2)
關于疫情時期的作文寫作素材_2020抗疫情的感人事情
打開門窗,把飯菜擺在桌上,梁光明又拿出體溫計,給7歲的羅小小量了一下體溫才放心。
梁光明是武漢市江岸區大智街吉慶社區合興里小區網格員,1月29日羅小小的媽媽羅娟因發熱隔離以來,他每天都把三餐送上門來。
從貴州來武漢打工的羅娟,一個人帶著孩子在合興里住了4年。生病后,羅娟犯了愁:孩子一人在家,無人照料怎么辦?
社區居委會在排查發熱病人時了解到這一情況,立即將羅小小納入重點照顧對象,安排張夢丹和梁光明兩個網格員輪流上門送飯。考慮到孩子的需要,還專門在盒飯外加了牛奶和零食。
“關鍵時候,社區工作者必須挺上前,讓居民們感受到基層黨組織的溫暖,讓他們安心生活。”吉慶社區黨總支書記楊杰說,目前社區25名社區工作者和4名下沉到社區的幫扶干部全部上崗,每日排查并安排發熱病人就診,為孤寡老人、疑似感染的病人、無人照顧的孩子以及行動不便的殘疾人送飯送菜送藥,社區居委會24小時有人值班。
距離吉慶社區不遠的臺北街桃源社區是一個老舊社區,65歲以上居民占了一大半。連日來,社區黨總支書記胡郡艷不曾離開崗位半步,只要居民發來求助信息,她立馬帶人去處理。
“現在是非常時期,我們每個人都特別累,但也經常被居民感動。”胡郡艷說,2月1日在酒店集中隔離的幾位居民需要連花清瘟膠囊,社區工作者跑了幾個藥店都買不到,十分著急。居民朱健獲知此事,立即出門,在很遠的一家藥店排隊兩個多小時,買回了藥。
“朱健的愛人也有發熱癥狀,正在居家隔離,他特別理解我們的工作。”胡郡艷說。
社區肩負著疫情防控關口前移的重任,是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關口”。對需要送往發熱門診和定點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的居民,社區要及時幫助預約就診,并負責協助轉運。漢陽區江堤街江欣苑社區黨委書記胡明榮說:“我們一定要牢牢守住這個陣地,當好居民們的守護人。”
“有一次,一位居民因為家人生病又住不了院,罵了我足足20多分鐘,事后又來找我道歉。”胡明榮說:“病人家屬擔心、焦慮總得有個發泄口,她罵我是因為沒把我當外人。”
胡明榮和社區工作者一起為居民送菜送藥,“他們隔著門縫瞟我一眼,都會心安一些。”
“武漢1287個社區都把陣地守住了,抗擊疫情就能更快取得勝利。”胡明榮說。
【奮戰在首都社區防控的第一線——記堅守崗位的北京基層黨員干部】
社區和鄉村,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線。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襲,17年前曾經歷“非典”之痛的首都北京,從社區到鄉鎮,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度過了一個極其不一樣的春節假期……
疫情就是命令,基層黨員干部迅速投入戰斗
2月1日晚7點多,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街道辦事處辦公樓內燈火通明,街道工委書記李婕在食堂扒拉幾口面條后又回到會議室參加區里的視頻會。
大柵欄街道離天安門廣場僅一步之遙,是連片的胡同平房區,2.3萬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員幾乎占了一半,居民構成復雜。從除夕開始,李婕和街道、社區100多名干部一道走家串戶,完成近萬戶家庭排查全覆蓋。除了中間回家幾次,李婕和不少街道干部一樣,基本上吃住都在單位。
李婕的工作狀態,是迎戰疫情以來北京無數基層黨員干部的一個縮影。
1月20日,臘月二十六,北京宣布確診2例病例,空氣陡然凝重。
凡事預則立。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設立社區防控組,明確社區防控的重點在基層一線,必須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北京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革表示,社區防控組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筑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除了加強機場、火車站等進京“關口”的防范,防止疫情在社區擴散,成為首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在海淀區,街鎮領導班子成員帶隊,2606名街鎮干部全部下沉一線,實行社區、村干部包片,逐戶進行地毯式摸排,實現社區(村)全覆蓋。
——在朝陽區,在落地排查工作基礎上,6148名區級部門及街鄉干部下沉社區(村),與6785名社區(村)干部一起,采取上門、電話、短信、告示張貼等方式進行疫情摸排,截至2月2日24時,全區入戶走訪155萬戶。
——在東城區,截至1月28日,從全區36家區直部門和17個街道抽調1755名干部分配到街道,參與摸排管控工作。
……
黨員亮身份,黨旗在社區防控第一線飄揚
“媳婦沖在了一線,我沖在了二線,我們一起戰斗!”1月27日,京郊延慶區延慶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兼谷家營村黨支部書記陳燚的一條朋友圈消息,牽動了大家的心。
陳燚的愛人是北京積水潭醫院的一名護士,面對疫情,她主動請纓,隨時準備赴武漢馳援。而陳燚則帶著村“兩委”干部、黨員、村民代表50余人奮戰在基層防控一線,僅用1天就完成了谷家營村1453人的排查工作,并且每天進行動態巡察。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
連日來,北京市鄉鎮街道、村社區黨員干部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黨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高高飄揚。
——海淀區北京語言大學社區有居民1100戶。有著20多年社區工作經驗的東升派出所民警兼社區黨支部副書記丁濤比往年更加忙碌:1月28日起,北語社區采取封閉管理措施,每天早晨8點到10點,丁濤都會和社區工作人員在大門口值守。
——在朝陽區,城管執法監察局7個黨支部快速行動,將人員分為13個工作組,與勁松街道各社區對接,通過電話溝通、入戶走訪等方式,對地區5萬余戶居民、1600余家非公單位進行摸排,督促超市等重點區域消毒。
疫情形勢嚴峻,黨員干部胸前那一枚枚黨章,成為穩定人心的一抹抹亮色。
黨旗凝聚力量,筑起守望相助的“銅墻鐵壁”
“我是小巷管家,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我應該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連日來,70歲的老黨員、北京市東城區龍潭街道左安浦園社區小巷管家郭平戌在每天完成管轄街巷3次巡查工作外,還積極配合居委會走訪轄區企業和門店,宣傳防護知識。
連日來,無論是鄉村、街道還是企業,北京市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
——2月1日,記者來到北京市順義區后沙峪鎮鐵匠營村,這里毗鄰首都國際機場和空港經濟區,流動人口11000多人,疫情防控壓力巨大。村黨支部書記王學文說,從大年初四起,村里由黨員帶頭組成突擊隊,24小時嚴守進村道路。
——針對地區內居民樓、寫字樓眾多的特點,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街道實施“大門守得住、樓門看得住、家門管得住”的“三門”工作法,還依托三里屯物業聯盟微信群,整合26家住宅物業、27家商業物業組成“物業服務企業防疫專班”。
——北京春雨天下軟件有限公司黨支部通過“春雨醫生”App,征集15000多名呼吸科、感染科、心理科醫生24小時義診,截至2月3日9時累計解答近60萬次咨詢,構筑起一道無形防線……
36歲的退伍防化兵、西城區大柵欄街道鐵樹社區黨員宗成明,加入社區防控隊伍,指導居民如何開展居家防護;南來順飯莊黨支部書記常宏,積極為周邊3個社區加班的工作人員免費送餐……黨員做示范,帶著群眾干,社區構筑起四方聯防聯控、鄰里守望相助的“銅墻鐵壁”。
截至2月3日24時,北京市累計確診病例228例。隨著節后人流錯峰返京,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階段。
“北京作為首都,開年后一系列重點工作、重大活動將陸續開啟,各項工作更是容不得絲毫懈怠,出不得半點閃失。”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2月3日發表《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要求各區各部門各單位壓緊壓實“四方責任”,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機制作用,牢牢抓住社區防控這個關鍵環節,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無死角……
【致敬無私奉獻、英勇奮戰的醫務人員】
中部戰區總醫院醫生邵紫韞:
女兒的鼓勵添干勁
“媽媽,你真牛!”聽到趴在5樓窗臺上的9歲女兒川川喊出這句話,邵紫韞的淚終于忍不住了。
邵紫韞本是中部戰區總醫院腎病內科的醫生,現在被抽調到了感染病區負責發熱病人的咽拭子標本采集工作,同時還要負責幾名重癥患者的救治。
丈夫在深圳的一家醫院工作,不能來武漢,只剩女兒獨自在家。“作為一名醫生和一名軍人,上前線我一點都不怕,但是想起來女兒就有些揪心。”邵紫韞說。
眼科護士陳海燕夫婦也是中部戰區總醫院的醫護人員,因為要值班,9歲的女兒伊伊也常常自己在家。邵紫韞便把川川送到了陳海燕家,兩個孩子一起做個伴兒。她每天下班后只能在樓下遠遠地跟女兒對話。
前段日子,川川晚上怕黑睡不著,又想媽媽,有時會在微信里埋怨幾句:“你為什么要當醫生?別人都有爸媽陪著就我沒有。”每當這時,邵紫韞心里就特別難受。一度想和女兒一起住,但考慮到自己每天都要進入發熱病房,跟檢測標本和病人近距離接觸,她還是不敢冒險。
但是邵紫韞沒想到的是,這幾天川川的想法變了。
前兩天,邵紫韞發了一條朋友圈,配上自己穿著防護服的照片。這條朋友圈被川川同學的家長看到,同學們紛紛點贊:“你媽媽真牛!”
“當我在樓下聽到川川說‘媽媽,你真牛’時,我特別高興,特別欣慰,所有的緊張和壓力都不是事了。”邵紫韞說,有了女兒的理解和鼓勵,干勁更足了。
華科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醫護人員:
必須沖鋒在第一線
“姑娘,是你嗎?感謝你送我的盒飯!我快康復了,來跟你道別!”那一瞬間,田潔的心里暖暖的。
田潔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主管護師,是最早奔赴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之一。一天晚飯時間,她注意到,遠處一個年輕人推著一位坐著輪椅的老爹爹,兩人手中沒有吃的。于是她把還來不及吃的盒飯送給了他們:“這是干凈的,我們的員工餐。”
沒想到年輕小伙感動得連聲道謝:“我和父親感謝你,我們現在正缺吃的。”聽到他們誠摯的話語,田潔之前所有的疲憊,在那一刻化為烏有。沒想到,幾天后,這位老人又通過防護服上的名字認出了正在為病人輸液的田潔。
1月25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接到通知,需改建為新冠疫情患者定點接收醫院。醫院25日連夜開始進行病人轉運清空病區工作,26日開始通宵施工改建,27日晚上6點開始接收病人,28日成立臨時黨支部。“現在我們一線工作的醫務人員里面90%都是黨員,還有許多入黨積極分子。作為共產黨員,必須沖鋒在第一線。”臨時黨支部書記祝文濤說。
趙利波醫生年前值完普通病房的最后一個夜班后,和同為醫生的妻子把剛6個月的孩子送回老家照顧,連夜返回武漢,2月1日來到病房。為了節約防護服,他每次都穿著一次性紙尿褲,盡可能延長工作時間。他的妻子也是一名黨員,雖然還在哺乳期,也第一時間報名,時刻準備上抗疫的最前線。
成為定點醫院后,中法新城院區開通3個病區,接收的病人80%都是急危重癥病人。截至2月5日,中法新城院區已收治700多例急危重癥患者。2月5日,院區再擴充建設550張床位,目前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改建,預計4天后開始收治重癥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