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疫情時期的作文寫作素材_2020抗疫情的感人事情
關于疫情時期的作文寫作素材_2020抗疫情的感人事情
歲末年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襲武漢。醫院就是戰場,醫護人員就是戰士!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0抗疫情的感人事情,僅供大家參閱。
【筑起疫情防治的紅色防火墻——寧夏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戰“疫”一線見聞】
從千里馳援湖北的醫療隊到集中收治醫院的臨床一線,從鄉間小路上的防控點到城市小區門口的測溫點,從90后的青春力量到年過七旬的白發老人,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戰場上,黨旗高高飄揚,黨員處處爭先。寧夏各級黨組織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來完成,廣大黨員全身心投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守初心、擔使命。
上前線必有我
疫情來襲,湖北告急。寧夏緊急從全區各醫院征調人員,組織一支援鄂醫療隊開赴抗擊疫情一線。發出征集令的24小時內,各大醫院共有2000多名醫護人員主動“請戰”。“我是黨員我先上!”黨員成為報名者中最踴躍的請戰人。
1月27日下午,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主任醫師李秀忠和科室其他同事,在一封赴抗“疫”前線的“請戰書”上,鄭重署上姓名,摁下紅手印。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20名隊員中,有黨員12名。李秀忠身患糖尿病已有10余年,上有八旬父母、下有兩歲小兒。
“雖然會讓家人擔心,但我是一名黨員醫生,有專業的醫療知識儲備,疫情來了,我必須站在前列。”李秀忠說。在請戰書上按下紅手印的第二天,李秀忠就帶隊遠赴湖北襄陽。目前,李秀忠已經在襄陽市老河口市第一醫院的隔離病區投入緊張的查房、診斷和治療工作中,他的隊員們也分散到襄陽市的12個醫療點全身心投入工作。
隊員們雖然分散,但醫療隊還是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李秀忠任黨支部書記。“目前已經有三名隊員向臨時黨支部提交入黨申請書,相信他們在防疫一線上經受思想覺悟和工作能力的考驗后,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李秀忠說。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
“平時戴上口罩,沒事不要出門。打噴嚏時,彎腰低頭,用胳膊肘擋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寧夏固原市彭陽縣白陽鎮崾峴村的黨員海明貴坐不住了。他從新聞上得知疫情宣傳工作在農村存在薄弱環節,于是背上移動防火宣傳播放器,走村入戶當起了義務宣傳員。
崾峴村山大溝深,全村417戶1700多人,最遠的兩個自然村組相距10多公里,村民分散居住。春節期間,海明貴每天早上8點出門,中午回家吃飯,給喇叭充電,下午接著出門繼續宣傳,直至晚上8點才收工回家。“一天騎行40多公里,燒一箱油。”為了能讓村民聽明白防疫宣傳內容,海明貴始終將摩托車的速度降至最低。
疫情面前,處處是戰場。戰場上,每一個黨員都是一面戰斗的旗幟。在寧夏最南部的涇源縣,民警馬四貴的女兒從武漢放寒假回來還在隔離中,作為臨時黨支部組織委員的他卻無暇顧及女兒,每天連軸轉在防控卡點上。“疫情就是命令。從1月27日開始我所處的卡點每天車流量超過8000輛,返程高峰期到來后會更多,我們必須守好寧夏的南大門。”馬四貴說。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新莊集鄉紅陽村的老黨員何世清家宰好了牛,準備好了喜宴,看到日益嚴重的疫情,他主動說服兒子推遲辦喜事。“不帶頭搞事,帶頭不搞事。”在何世清的帶動下,紅寺堡區有52家人取消或推遲了辦喜事。
一個組織一個堡壘
為了給打贏防疫阻擊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印發《關于動員各級黨組織和共產黨員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派出由自治區黨委常委任組長的5個防疫工作指導組和6個督導檢查組,并列出寧夏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作用情況督導檢查清單。
記者從銀川市金鳳區疫情防控綜合協調組獲悉,為筑牢抗疫防線,金鳳區鍛造了一條集黨員干部、醫護人員、基干民兵、警務人員、環衛工人為一體的抗疫“五色鏈”,確保抗疫無“死角”。全區72個村居及機關黨組織1000余名黨員干部在崗值守,成立4個臨時黨小組,發揮“信息員、宣傳員、戰斗員”作用;300余名“紅馬甲”志愿者奮戰在基層一線;雷鋒車隊義務接送一線醫務人員;愛心企業和社會各界人士主動捐款捐物,眾志成城,筑牢“紅色堡壘”。
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區,800余名機關黨員和職工全部下沉到社區網格充實基層防控力量,挨家挨戶講解疫情防控知識,勸說群眾暫停春節聚會。吳忠市鹽池縣王樂井鄉的各村駐村第一書記停止春節休假,全部返回村莊投入疫情防控工作。自治區交通運輸行業在195個防疫查驗站中,成立43個臨時黨支部,堅持哪里有查驗站,哪里就有黨旗。
在黨組織的引領下,還有大批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不計利益得失,加入防疫阻擊戰中。銀川方達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黨支部積極響應自治區防疫部署,號召職工加班加點,通過在基層業務系統中增加新型冠狀病毒跟蹤與管理模塊、研發相關業務App等,提高工作人員入戶登記管理效率。寧夏馬連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利君率領員工放棄春節休息時間,克服重重困難為武漢生產“徑流式高電壓空氣凈化器”設備。
“全區各級組織系統、基層黨組織及廣大共產黨員已經全面進入‘戰時’狀態,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重要實踐戰場。”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更多關于抗擊疫情感人事跡內容歡迎點擊進入↓↓↓
【第一道防線,守住!——武漢疫情防控一線紀實】
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區防控是第一道防線。
武漢各社區黨員干部和志愿者,成為這道防線上的“戰士”。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城鄉的各個角落,在防控疫情的緊要關頭,他們與廣大人民群眾一起,構筑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八天八夜不回家:疫情來襲,黨員沖鋒在前
“書記,你要想想辦法,保護大家啊!”大年三十,38歲的武漢市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區書記杜云面對的,是一群盡心盡力的社區工作人員。就在前一天,1月23日,武漢宣布關閉所有離漢通道,而此時,芳草社區的消毒水、口罩幾乎消耗殆盡。
芳草社區是2018年底成立的新社區,共有3846戶居民,人員復雜。杜云心里清楚,如果產生恐慌,社區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恐怕要出岔子。
大年初一一大早,杜云四處打電話籌集防疫用品,一圈電話打下來,終于買到2000個口罩。但口罩還是不夠,消毒水也缺。杜云干脆開上車,一家一家藥店問,一個一個診所找,跑了一天,終于買到了10多瓶消毒液。下午6點返程回家時,又遇上交通管制,等她到家時,已是次日凌晨1點……
社區對3846戶居民展開拉網式排查。“之前大家跑得勤,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杜云說,社區網格員對樓棟里的黨員、孤寡老人、小孩、志愿者等人員情況都做了統計,幫了大忙。
光靠社區干部人手不夠,還須積極發動社區黨員、志愿者、居民群眾一起并肩作戰。“我們社區,有老黨員主動請戰,有志愿者爭當專車司機,有醫務工作者組成網上專業咨詢服務隊。”杜云說,“黨員干部帶頭參戰,人心穩了,工作好做了。”兩天時間,大家把全部居民情況都排查了一遍。
疫情來襲,唯有眾志成城。在武漢市東西湖區長青街二大隊,1月23日以來,黨支部書記范勝華8天8夜沒回家,帶領二大隊全體工作人員、志愿者戰斗在一線,全身心投入防控疫情工作,守護社區近8000名居民的健康。
“抗擊疫情,我們是堅守前線的戰士,是戰士就不能做逃兵!”范勝華這樣給大家鼓勁兒。二大隊有居民2677戶7866人,工作任務重、壓力大,社區工作人員全天候連軸轉。
“你們不要緊張,要相信黨和政府,不要出門,有什么需要第一時間給我們打電話。”轄區里有不少空巢和孤寡老人,范勝華送去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囑咐他們不要出門,有事及時聯系。
疫情來襲,共產黨員沖鋒在前。在武漢市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龍泉街道社區,騰龍小區物業公司黨員代表和入黨積極分子30多人組成“紅色跑樓團”,將愛心蔬菜挨家挨戶送到居民家門口。不到3天,就為小區900多戶居民送去5000多斤蔬菜。
在武漢市洪山區洪山街井崗社區,黨員逐一“結對”幫助發燒居民,隨時跟蹤病情,了解醫療、生活用品需求,提供精準服務。“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我們要讓老百姓看到黨員、依靠支部。”井崗社區黨支部副書記蔡桂芬說。
24小時輪守:群防群控,筑牢第一防線
一張簡單的辦公桌,一張簡陋的床,記者見到武漢市江漢區民意街多聞社區黨總支書記田霖時,他正在24小時值班室里填寫居民登記冊。前一天晚上,一位持續發熱的居民感到呼吸急促,被緊急送醫,他正在更新信息。
多聞社區是一個以老舊小區為主的社區,戶籍人口4007人,常住人口約5000人,流動人口多。然而,整個社區只有8名網格員,人手嚴重不足,怎么排查?那就線上線下一起上!
1月28日起,社區干部就根據社區名冊挨家挨戶打電話,同時通過微信群、微鄰里平臺等方式進行線上排查。電話打完,還要入戶排查。網格員要搜集居民發熱后是否就診、在哪就診以及醫院檢測報告等信息,并按時上報。“登記冊也會定時更新,不斷完善和精確信息數據,更好掌握社區動態。”田霖說。
“截至2月1日晚10點,共排查登記3例確診人員,35例發熱人員。”田霖翻開登記冊,每一個登記在冊的居民都按照發熱癥狀的程度,標上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一目了然。
田霖介紹,紅色代表最嚴重,白色代表已經沒有發熱癥狀。根據居民的不同身體狀況,社區會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比如家庭周邊的隔離范圍、樓道里的消毒頻率、跟蹤關注身體狀況的密切程度等。”
社區老年人多,防范意識較弱,為加強宣傳,田霖帶著網格員,走街串巷小喇叭、社區廣播大喇叭、社區消防車改造的流動喇叭一起上。為應對突發情況,田霖帶著社區干部24小時輪班值守,隨時接聽電話,應對突發情況。
田霖一天要接上百通居民打來的求助電話。有的需要代買口罩,有的著急打聽疫情,還有一些因為焦慮恐慌打來的。
社區里有一位60多歲的婆婆,與兒子相依為命,兒子被確診患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田霖成了老婆婆的傾訴對象,常常電話一打就是半個多小時。“不管群眾提什么要求,只要我們能做的,就盡力去做,讓社區居民感到安心,讓患者和家屬感到溫暖。”田霖說。
第一道防線不容有失,社區干部必須沖上一線。每天一早,武漢市武昌區紫陽街梅隱寺社區黨總支書記陳睿都會帶領社區幾名網格員,逐戶上門宣講防疫知識,手把手教一些老年居民如何戴口罩。
“我也知道危險,但如果不這么做,始終不放心。”陳睿說,前幾天居委會組織志愿者,配合環衛工人對小區的衛生死角作了徹底清理。1月25日開始,社區每日在公共區域噴灑消毒液。
在武漢,陸續有一些社區干部因為過度勞累病倒,下沉到社區的幫扶干部、民警和環衛工人等成了社區工作的補充力量。
“阻止醫護人員將你母親轉送到發熱門診,你這樣做涉嫌違法。”1月27日晚,東湖高新區一名女子與醫護人員吵了起來,社區工作者不在場,正在巡邏的九峰街派出所副所長曹奕立即上前制止。問明情況后,曹奕對家屬做了普法宣傳,并想辦法打消患者顧慮。
記者在多個社區入口發現,戴著“紅色物業”或者志愿者袖章的工作人員拿著紅外線體溫槍,為每一個進入社區的人測量體溫,一旦發現發熱病人,立即送去醫療衛生中心作進一步檢查。
送藥送菜上門:危難時刻,更顯為民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