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先進事跡作文_抗擊疫情感人故事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作文_抗擊疫情感人故事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一切終將過去,定會春暖花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抗擊疫情先進事跡作文_抗擊疫情感人故事,僅供大家參閱。
【一線抗疫群英譜】一邊治病救人,一邊科研創新
“凌晨3點多睡的,7點不到就醒了,腦海里反復琢磨最近研究的模型?!壁s往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搜集臨床資料的路上,李勇告訴記者,他正帶領10余人的臨床科研團隊,探索建立一套病情預測模型,幫助提升臨床治療診斷水平。
2月4日,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派出的37人團隊抵達武漢,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李勇就是其中一員。
剛來武漢時,李勇和同事們“入艙”東西湖方艙醫院。他回憶道:“有次值班時,我接診了一名50多歲的新冠疫情患者,經詢問、診斷后得知她有慢性腎功能障礙,我馬上與有關部門溝通,兩小時內把患者送到最適合收治的醫院。”李勇說,一些送到方艙醫院的患者出現臨床表現復雜、病情急速轉危的情況,在大家的幫助下最后得到妥善治療。
疫情防控一線遇到的這些新問題,使李勇的科研熱情和責任感油然而生。他思考,針對方艙醫院這個創新收治模式,是否有創新的好辦法,能更好實現對患者的早期精準診斷、臨床癥狀預警。
說干就干。值班時加強對所負責的100多名患者的觀察巡訪,與其他同事交流接診患者的特殊癥狀,多方聯系相關專家進行遠程探討……由于一直待在方艙醫院,戴口罩的時間過長,李勇的耳朵一度長起膿包?!爸幌肟禳c建好模型,讓患者少受罪,讓醫護更高效?!?/p>
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正式啟用后,李勇被抽調作為專家組成員,負責處理疑難情況,科研工作也被他帶到這里。
創新背后有仁心。在方艙醫院等收治點,包括李勇在內的醫護人員在不斷創新醫療服務,加強心理疏導,及時關切患者需求?!搬t生的首要任務是救人,最大動力是讓更多患者受益?!崩钣抡f。
【一線抗疫群英譜】看,那些并肩奮戰的醫護伉儷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涂盛錦、曹珊夫婦
有信心戰勝這場疫情
春節前,輪休在家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重癥監護室主治醫師涂盛錦接到醫院電話,二話不說就立即返崗。涂盛錦的妻子曹珊是一名護士,同在一個醫院,一起抗擊疫情。不過,夫妻倆一個在5樓,一個在6樓。
疫情發生以來,涂盛錦所在科室接收的都是危重癥患者,工作量和壓力很大。但是涂盛錦說:“在隔離病房,護士不但要負責患者的醫療問題,還要護理患者的生活。一些老年患者進食、上廁所的工作也由護士來承擔,她們不容易。”曹珊卻更關心涂盛錦的安危,因為她覺得丈夫的工作風險性更高。
疫情剛發生時,涂盛錦下了班就在值班室里和衣而臥。現在,全國各地來支援的同行多了,涂盛錦和同事們可以進行科學輪休,他們都說:“有信心戰勝這場疫情!”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王新、仲月霞夫婦
夫妻首次一起上“戰場”
1月22日,參加過抗擊非典、埃博拉等十幾次重大任務的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門診部主任仲月霞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
1月24日凌晨,仲月霞接到緊急出征命令?!斑@么多年,我也習慣你急匆匆地出發了。”仲月霞的丈夫王新一邊往仲月霞的行囊里放防護用品,一邊叮囑:“家里有我,你放心,一定照顧好自己!”
突然微信群里一則消息跳出:“發熱咳嗽并非新冠疫情唯一首發癥狀,還存在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癥狀?!鄙頌樘贫坚t院消化內科主任的王新立即撥通電話,也向組織申請加入醫療隊。
于是,除夕夜,王新和仲月霞同時出征。仲月霞笑著說:“工作30多年,這是第一次和愛人一起上‘戰場’,今年我們也算過了個‘團圓年’?!?/p>
作為醫療隊管理團隊的主力,仲月霞負責護理質量管理、人員培訓、感染控制等工作。王新是帶組的教授,負責全組患者的具體診斷治療和管理。雖然同在一支醫療隊、一家醫院,但夫妻倆卻忙得很少碰面?!俺榭沾騻€電話,也就是互道一聲‘保重身體’,我們知道,大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仲月霞說。
武漢市中心醫院汪毓君、呂曉玉夫婦
想讓患者早點康復
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重癥醫學科醫生汪毓君已經在抗疫一線奮戰了20多天。
“現在情況好了很多,我們的工作壓力大幅緩解,大多數病人的情況也在逐步好轉?!?月18日上午,汪毓君迎來一次輪休,接下來他可以在家休息。
“現在白班分上午班、下午班,分別是上午8點到下午1點、下午1點到下午6點;夜班從下午6點到次日8點。”汪毓君說,印象最深的一次班,他在ICU待了將近8個小時?!坝械幕颊卟∏槲V?,隨時面臨生命危險,我們必須時刻盯緊。”
汪毓君的妻子呂曉玉是他的大學同學,畢業后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工作。1月22日,呂曉玉主動申請到后湖院區支援一線救治工作。“我所在的普通隔離病房的患者病情相對平穩一些,但是有些年紀大的患者對病毒不太了解,存在焦慮情緒。”呂曉玉說。為打消病人顧慮,她和同事們反復進行科普,有時候還在手機上播放疫情防控的新聞,增強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
雖然在同一地點上班,但兩人排班不同,很少見面?!皠傞_始來支援的時候,我其實也有點擔心。但是穿上防護服走進病房,就不怕了?!眳螘杂裾f,她現在就一個念頭——讓患者早點康復回家。
武警湖北省總隊醫院郝旭東、米瑩夫婦
走廊擦肩而過互報平安
“你們那邊防護服還夠嗎?”“還夠?!?/p>
“你要注意休息?!薄澳阋惨粯?”
2月18日,在武警湖北省總隊醫院急診科走廊,主管護師米瑩和外二科主治醫師郝旭東趁著擦肩而過的片刻,互相提醒。
米瑩與郝旭東是兩口子,結婚8年多。自1月22日參與新冠疫情救治以來,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面。雖是見面,可隔著厚厚的防護服,根本看不清對方的臉。
其實,兩人科室相距不過百米。米瑩在門診,郝旭東在住院部。為確保安全,醫護人員都是吃住在本科室,工作期間也是相互隔離。急診科還是24小時輪班,米瑩下班后也只能在隔離值班室休息,不能回家。
近距離接觸患者,米瑩開始時也會緊張,郝旭東總會在電話那頭給她鼓勁兒。“我想他了,就打電話或者發微信?!泵赚撔χf,現在她和郝旭東就像在“網戀”。
武漢市肺科醫院陳國璽、陳欣夫婦
救治必須爭分奪秒
曾經援藏的陳國璽,又一次站在了前線。不過這一次,他是和愛人并肩作戰。
陳國璽是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癥醫學科的醫生,從1月份醫院收治新冠疫情患者開始,他就一直奮戰在一線。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他的愛人陳欣也主動申請到發熱病區支援。
肺科醫院是武漢最早收治確診病人的3家醫院之一,為防止家庭感染,所有上一線的醫護人員都集中在賓館住宿,暫時不回家。一個多月來,陳國璽在醫院13樓的重癥監護室搶救病人,而陳欣則在8樓的病房護理患者。兩人都是24小時“三班倒”,同處一棟樓卻連碰面的機會都很少,只有有時取早餐時能匆匆一見。
目前,肺科醫院專門收治重癥和危急重癥患者,這些患者多是中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而重癥監護室又是醫院里風險最高也最辛苦的戰場。在重癥監護室,患者需經常翻俯臥位,醫護人員必須緊盯陪護。而且,經常在繁忙勞累的夜班后,還要繼續上白班處理病例資料。“睡覺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每天挨上床的那一刻感覺很幸福。但疫情防控不等人,救治必須爭分奪秒。”陳國璽說。
他們的女兒晨晨7歲、兒子1歲半,眼下都由老人幫著帶。晨晨在家里為爸爸媽媽畫了一幅畫,并寫道:“爸爸媽媽加油!武漢市肺科醫院加油!”看到畫后,陳欣泣不成聲:“那一刻,我覺得更要努力抗擊疫情,這也是在保護家人?!?/p>
【一線抗疫群英譜】“黨曉曦,加油”
初到武漢,進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隔離病房,35歲的重癥醫學科護士黨曉曦一度有些懷疑自己:怎么變“笨”了,這么簡單的基本功都完成不好?
在她就職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黨曉曦歷來是有業務自信的。也正因為過硬的業務水平與心理素質,她才被選拔進入北大人民醫院首批援鄂醫療國家隊,成為光榮的“二十分之一”。此刻困擾她的,其實是厚重的防護服、緊箍的口罩、五層橡膠手套、水汽蒙蒙的護目鏡和防護面罩。
胸悶、氣短,還可以咬牙克服,但“霧里看花”的視覺和幾乎彎曲不了、失去觸覺的雙手,才最讓她焦灼。
一切都是陌生的。沒有了熟悉的儀器、熟練的流程、輕盈的腳步,有的只是不斷入院的病人和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而她連一些病人的方言都聽不懂。這一切,讓初來乍到的黨曉曦有些懵。
“黨曉曦,加油!你代表的是國家隊,絕不能掉鏈子!”她不斷地為自己鼓勁。
很快,黨曉曦便適應了工作環境,找回了全身心投入的感覺。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收治的重癥病人較多,她和隊友們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每一分注意力都集中在病人身上。因為重癥病區沒有家人陪伴,很多患者生活難以自理,照顧病人日常生活的擔子也落在了她和隊友身上。端水喂飯、翻身擦洗、清理衛生,黨曉曦總是拖著笨重的身軀忙來忙去。
她心疼病人。病中的他們遭受著身體和心靈的雙重痛苦,變得非常脆弱,也對每一份關愛特別敏感。
“有一位老奶奶,病了很久,胃口不好,總是吃不下飯。我們就隔三岔五拿一些牛奶、糕點之類的放在她床頭。結果老奶奶每次都感動得掉眼淚,還拉著我們的手要給飯錢。我們就安慰她:奶奶,這是國家給您的,您放心吃!吃了東西才有抵抗力,我們一定讓您健健康康出院回家!”黨曉曦說。
不知不覺,忙碌的日子已將近一個月?;貞浧鸫竽瓿醵谋本╅_拔的情景,黨曉曦總想起父母欲言又止的表情和最終的支持?!俺跻煌砩?點,我們一家五口還在一起熱熱鬧鬧商量著,第二天安排些什么節目,醫院的征召令就來了。我答應得很利落,父母知道后,沉默半天,最終只有一句話:國家需要,你就去!孩子我們會照看好?!?/p>
到現在,她也沒跟家人通過視頻電話,總是微信、電話聯系。因為,她怕自己看到父母會忍不住哭出來,也不忍心讓他們看見自己疲憊黯淡、總是留著深深壓痕的臉頰?!袄牙羊_你,她才沒有很放心,她總是偷偷哭呢?!?歲的孩子稚氣地“告狀”,她在電話這頭笑著,淚水淌了一臉。
讓她自豪的是,她的愛人身為解放軍總醫院京中醫療區籌備組兼新冠疫情防疫應急小組組長,也日夜忙碌,統籌著轄區眾多基層醫療機構的疫情防控工作。
工作時間總是對不上,他們很少通電話,但每次下夜班,他的信息早已發到了黨曉曦的手機里?!半m然不在一起,但我們夫妻雙雙為抗擊疫情出份力,這也是一種并肩戰斗吧!我們總是互相打氣,互相提醒,默默支持?!秉h曉曦笑著說。
【一線抗疫群英譜】徒步九十公里 趕回村里抗疫
“你的菜到了,土豆3斤、洋蔥3斤、雞蛋6斤……”
2月19日下午3點,潘世國正在給村民王海軍清點代購的生活用品。對賬結束后,潘世國交代他,如果再有什么需要就給他打電話,他下次集中去鎮上買。說完,潘世國又趕去下一戶村民家里送東西。
疫情防控期間,幫村民“跑腿”送生活用品成為潘世國的工作常態。
現年57歲的潘世國是湖北十堰市鄖陽區白桑關鎮淘溝河村扶貧工作隊隊長。1月26日,潘世國正在十堰市顧家崗社區的兒子家里過春節,突然收到工作群里發布的緊急通知:“請同志們明天盡快返回駐點扶貧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潘世國沒有絲毫猶豫,收拾行裝就出發。
“這里離白桑關鎮駐點扶貧村有90多公里,外面還下著雪,沒有車輛根本不可能去上班?!逼拮雍蛢鹤佣荚趧裾f他?!澳蔷妥呋厝?” 潘世國當時就下定了決心。妻子不放心他一個人走,要求和他同行。
1月27日,潘世國和妻子早早起床吃了飯就出發。夫妻倆一起,走了80多公里路,在第二天深夜1點終于趕到了位于集鎮上的家里,此時距離駐村幫扶點還有10多公里。
第二天,經過簡單休整,上午11點,潘世國踏上了回村的路,沿途經過了6道登記和測溫點。下午1點鐘,他終于趕到了淘溝河村,90多公里,他走了22個小時。
如今在淘溝河村,老潘一直在忙碌。除了代購生活用品,他還要摸排村民的發熱情況,負責值班,巡回宣傳,上門勸導?!艾F在大家都在一線辛苦奮戰,我是黨員,關鍵時候不能撂挑子!”潘世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