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后五險一金白交了嗎
五險一金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它可以促進社會公平和公正,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五險一金是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制度,它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離職后五險一金白交了嗎,供大家參考學習。
離職后五險一金白交了嗎
如果我們離職了,五險一金就會中斷,但是已經繳納了的部分是不會白交的。比如在五險一金當中的養老保險就是累計年限來計算的,所以中斷了也不會產生影響,不過只有繳滿15年以后才能夠享受到退休待遇,而且交的越多,能夠享受到的待遇也就越好,所以,一般是不建議大家輕易的離職,中斷五險一金。
一般來說在離職了以后五險一金就會停止繳費,所以繳費年限就會中斷,個人賬戶也會停止積累,但是只要中斷的時間不長,對于以后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所以建議大家停止以后也要在短時間之內,繼續交上或者是補交上。
五險一金的繳納比例是多少
1、養老保險
用人單位一般需要按照16%的比例進行繳納,在崗職工的繳納比例為8%,但是地區管理不同,比例也會有所差別,比如廣州市用人單位的繳納比例是15%,個人繳納比例8%。
2、醫療保險
用人單位一般需要按照8%的比例進行繳納,在崗職工的繳納比例為2%。
3、失業保險
失業保險的繳納比例要求每個地區事實上并沒有保持一致,比如說長沙市失業保險單位的繳納比例要求為0.7%,個人的繳納比例要求為0.3%;而南昌市的失業保險單位繳納比例要求是0.5%,個人的繳納比例要求是0.5%;廣州市的失業保險單位繳納比例有0.32%、0.48%和0.8%三個檔次,而個人繳納比例為0.2%。
4、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是單位自己承擔繳納責任的,用人單位需要根據自己所屬的行業危險性,選擇對應的工傷保險繳納比例,政府部門根據行業的工傷風險類別進行比例調整,不同的地區工傷保險繳納比例可能會有所差別,沒有比較確定的固定數額,比如長沙市的工傷保險繳納比例就主要分為了0.6%、0.9%、1.2%、1.4%、1.7%、2.1%、2.4%、2.6%這八個檔次進行執行,而工程建設項目的參加單位則需要按照總造價的1.8‰繳納工傷保險。
5、生育保險
生育保險的繳納比例也是單位自己為職工進行繳納的,具體的繳納比例是由該統籌地區自己確定的,比如說南昌市的生育保險繳納比例是0.5%,而長沙市的生育保險繳納比例則是0.7%。
6、公積金
公積金的繳納比例為5%-12%,用人單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比例的選擇,在崗職工和所在單位選擇的繳納比例是一樣的。
職工社保的參保人除了在崗職工以外,還有靈活就業人士,每個地區的靈活就業人士參繳職工社保的繳納比例是當地自己決定的,并且可以繳納的險種規定也不太一樣,拿最基礎的養老保險來說,上海市的靈活就業人員需要按照24%的比例繳納養老保險,而長沙市的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保險繳納比例則是20%,參保人想要了解清楚自己參保地的五險一金繳納比例,可以咨詢當地的社保工作人員。
五險一金有什么好處
1.五險一金的好處如下:
1、五險一金可以用于抵扣個稅。
2、退休以后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一直領到本人去世。
3、公積金可以用于貸款。
4、繳納醫療保險可以享受醫保待遇,退休以后只要交滿年限,可以終身享受醫保待遇。
5、生育保險可以報銷產期檢查、分娩手續費,生產后還可以領取生育津貼,保險費用是用人單位承擔的,個人無需繳納。
6、失業保險可以在失業時領取失業金。
7、工傷保險可以在遇到工傷事故時得到補償。
8、社保繳納證明可以用于孩子讀書、貸款買房買車等。
9、法律規定:
《社會保險法》第一條的規定,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使公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的規定,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七十二條的規定,統籌地區設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工作需要,經所在地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批準,可以在本統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人員經費和經辦社會保險發生的基本運行費用、管理費用,由同級財政按照國家規定予以保障。
五險一金具體是指什么
“五險一金”指的是五種社會保險以及一個公積金,“五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這里要注意的是“五險”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職工辦理
1、辦理情況是:有工作單位的由單位辦理,個人提供身份證和照片;
2、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可以辦理轉移手續,能隨工作帶走;
3、養老保險轉移:如果找到了新的工作單位,就到原單位開據養老保險轉移單,填寫清楚現在的工作單位,(最好拿原調動手續)由原單位所在地的社會養老管理部門簽章,辦理養老保險帳戶轉移手續,原單位做養老帳戶減人處理;再到現單位蓋章認可,到現單位所在地的養老保險部門辦理接受養老手續,現單位做增人處理;辦理了養老保險轉移后,現單位也為你參加了養老保險,兩者完全可以合并計算繳費年限,以后辦理退休手續,養老待遇不受影響!!醫療保險的轉移基本一樣。
4、中間失業一般還要按月繳社會保險,也可以中斷,看自己的情況了;
5、繳費時間可看有關政策。
無業辦理
沒工作單位的只能按照自由職業者的情況參加社會保險,只能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養老保險:帶上本人的身份證、失業證和2張1寸照片,到當地的社保中心的營業窗口辦理。
醫療保險:辦完了養老保險手續后,帶著上述的材料和辦好的養老保險手冊,到當地的醫保中心的營業窗口辦理。按照規定正常繳納費用就可以了。
社保與五險一金的區別是什么
提起社保,許多人很自然地就會想到“叁險一金”或者“五險一金”,認為這就是社保。也有人前進了一步,知道“一金”并不是社保,但是他們的邏輯鏈條建立在“五險是社保,因為社保是法定的、強制的;一金不是法定的,不是社保,不繳是可以的”基礎之上。
正確的理解應該是:五險一金都是法定的。其中五險是社保,但五險僅是針對城鎮職工而言的狹義上的社保,具有強制性,而廣義上的社保并不都具有強制性;一金不是社保,但僅僅是由于歷史因素等塬因沒有加入社保,其同樣具有強制性。
通常所說的叁險一金或五險一金是針對用人單位而言的法定義務。
五險指基本養老保險(常簡稱“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常簡稱“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指住房公積金。在五險中,前叁個險種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后兩個險種完全由企業承擔,即用人單位繳納五險一金、職工繳納叁險一金,是這兩種說法得以并存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