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試卷及答案
通過試卷不僅考查知識與技能,同時考查學習過程與方法等,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六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試卷,僅供參考。
六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試卷
一、填空題。(28分)
1.三峽水庫總庫容39300000000立方米,把這個數改寫成“億”作單位的數是( )。
2.79 的分數單位是( ),再增加( )個這樣的單位正好是最小的質數。
3.在72.5%,79 ,0.7255,0.725 中,最大的數是( ),最小的數是 ( )。
4.把3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是全長的( ),每段長( )。
5.3 ÷( )=9:( )= =0.375=( )% (每空0.5分)
6.飲料廠從一批產品中抽查了40瓶飲料,其中8瓶不合格,合格率是( ) 。
7.0.3公頃=( )米2 1800 厘米3 =( )分米3
2.16米 =( )厘米 3060克=( )千克
8.第30屆奧運會于2012年在英國倫敦舉辦,這一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
9.汽車4小時行360千米,路程與時間的比是( ),比值是( )。
10.在比例尺是1∶15000000的地圖上,圖上3厘米表示實際距離( )千米。
11.一枝鋼筆的單價是a元,買6枝這樣的鋼筆需要( )元。
12.有一張長48厘米,寬36厘米的長方形紙,如果要裁成若干同樣大小的正方形而無剩余,裁成的小正方形的邊長最大是( )厘米。
13.學校有8名教師進行象棋比賽,如果每2名教師之間都進行一場比賽,一共要比賽( )場。
14.如右圖,如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8平方米,那么圓的面積是( )平方米。
15.一個正方體的底面積是36 厘米 2,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
16.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的體積相等,底面積也相等,圓柱的高是1.2米,圓錐的高是( )米。
17.找出規律,填一填。
△□○☆△□○☆△□○☆△□○☆…… 第33個圖形是( )。
18.右圖為學校、書店和醫院的平面圖。
在圖上,學校的位置是(7,1),醫院
的位置是( , )。以學校為觀
測點,書店的位置是( 偏 )( °)的方向上。
19. 在一個盒子里裝了5個白球和5個黑球,球除顏色外完全相同。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 ) (1分)。
二、判斷題。(對的劃“√”,錯的劃“×” )(6分)
1.任意兩個奇數的和,一定是偶數。 ( )
2.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 )
3.甲數比乙數多 15 ,乙數就比甲數少 15 。 ( )
4.一種商品降價30%銷售,就是打3折銷售。 ( )
5.5÷(57 + 59 )=5÷ 57 +5÷ 59 =16 ( )
6.圓柱的體積一定,底面積和高成反比例。 ( )
三、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8分)
1.下列圖形中,( )不是軸對稱圖形。
① ② ③
2.估算38×51的計算結果大約是( )。
①1500 ②2000 ③2400
3. 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是4dm,另一條邊是7dm,第三條邊可能是( )。
①2dm ②3dm ③4dm
4.用同樣長的鐵絲各圍成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圍成的( )的面積最大。
①長方形 ②正方形 ③圓
5. 由5個小立方塊搭成的立體圖形,從正面看到的圖形是 ,從左面看到的圖形是 。這個立體圖形的樣子是( )。
6.笑笑從家里去書店買書,在半路上想起忘記帶錢了,趕緊回家取了錢再去書店,選好書付錢后回家。下面的圖( )反映出了笑笑的這些情況。
7. 把底面直徑是2分米的一根圓柱形木料截成兩段,表面積增加了( )。
①3.14平方分米 ②6.28平方分米 ③12.56平方分米
8.一袋純牛奶1.50元,購買純牛奶的袋數和總錢數( )。
①成正比例 ②成反比例 ③不成比例
四、計算題。(40分 )
1.直接寫得數。(12分)
46+315= 12.8-7.6= 25×28= 3.14÷0.1=
0.24× 56 = 34 + 12 = 58 ÷ 58 = 13 -0.25=
37 × 23 = 1÷ 13 = 35 ÷ 34 = 80×40%=
2.脫式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12分)
①67.5×0.52+3.25×5.2 ②36×(56 + 79 )
③42÷(65 ÷ 37 ) ④3.5×[(702-270)÷16]
3. 解方程。(4分) ①34 x-2.5=5 ②53%x-36%x=51
4. 計算下面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3分)
5. 計算下面圓錐的體積。(3分)
6.列式計算(6分)
①一個數的 比49的 少4,這個數是多少?
②一個數的40%與3.6的和與15的比值是 ,求這個數。
五、作圖題。(10分)
1、上圖中的圓,圓心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 , ),這個圓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每個小方格的面積為1平方厘米)。(2分)
2、畫出將圖中正方形繞A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后的圖形。(2分)
3、將原來的正方形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3格,畫出平移后的圖形。(2分)
4、按2:1的比畫出正方形放大后的圖形,放大后的正方形的面積是原正方形面積的( )倍。(4分)
六、解決問題。(28分)
1.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長250千米,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同時從甲地開往乙地,客車每小時行10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80千米??蛙嚨竭_乙地時,貨車離乙地還有多少千米?(4分)
2.學校食堂買來一批煤,計劃每天燒50千克,可以燒40天,實際每天燒25千克,這樣可以燒幾天?(用比例解)(4分)
3.實驗小學六年級有學生296人,比五年級的學生人數少 19 ,五年級有學生多少人?(用方程解,5分)
4.右圖是某種兒童食品的營養成分統計圖。如果此種
兒童食品中含有蛋白質270克,那么含有碳水化合物多
少克?(4分)
5. 一家汽車銷售公司這一年5月份銷售小轎車和小貨車數量的比是5∶2,這兩種車共銷售了1400輛,小轎車比小貨車多賣了多少輛?(5分)
6.一塊長方形鐵皮(如圖),從四個角各切掉一個邊長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這個盒子用了多少鐵皮? 它的容積有多少? (6分)
六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試卷答案
一、填空題。(28分)
1.(393億)。 2.(1/9),(11) 3.( 79 ),( 72.5%)。
4.(1/8),(3/8米 )。 5.(8),(24),(6) , 37.5% 。 6. (80%) 。
7.(3000 ), (1.8),(216),( 3.06). ⑧ 91; ⑨90∶1、90;
⑩450 ⑾6a; ⑿12; ⒀28; ⒁12.56; ⒂216; ⒃3.6;
⒄△; ⒅2,4、東偏北,45; ⒆1/2 。
二、評價標準: 每題1顆☆,共6顆☆。
答案:1.√ 2. √ 3.× 4. × 5. × 6.√
三、評價標準: 每題1顆☆,共8 顆☆。
答案:1.② 2.② 3.③ 4.③ 5.③ 6.② 7.② 8.①
四、計算題。(40分 )
1.直接寫得數。(12分)
361; 5.2; 700; 31.4; 0.2; 5/4; 1; 1/12; 2/7; 3; 4/5; 32
2.脫式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評價標準: 每題分步得☆,每步1顆☆,每題計3顆☆,本題共12顆☆。①、② 題不用簡便方法的,結果正確,只得1顆☆ 。 答案:52、58、15、94.5。
3.評價標準: 每題第一步得1顆☆,最后一步得1顆☆,每題計2顆☆,本題共4顆☆。 答案:10、300。
4.評價標準:列式2顆☆,得數1顆☆,本題共3顆☆。答案:13.76 cm2。
5.評價標準:列式2顆☆,得數1顆☆,本題共3顆☆。答案:18.84 cm3。
6. 評價標準:式子列對得1分,計算正確再得2分.
① (49× -4) ÷ 或設這個數為X, X=49× -4, 結果為40,②(15× -3.6) ÷40%或設這個數為X,( 40%X+3.6) ÷15= , 結果為16
五、無
六、評價標準:列式對得1分,單位名稱不寫扣0.5分,答語不寫扣1分,解設不寫扣1分。注:應用題其它解法,只要合理亦得☆。
答案:1. 250-80×(250÷100)=50(千米) 答:(略)
2. 解設可以燒X天,則50 ×40=25X 結果80天 答:(略)
3. 解:設五年級有學生x人。 (1-1/9 )x=296 x=333 答:(略)
4. 270÷45%×40%=240(克) 答:(略
5.5+2=7 1400×5/7 -1400×2/7 =600(輛) 答:(略)
6.30×25-5×5×4=650(平方厘米)
(30-5×2) ×(25-5×2) ×5=1500(立方厘米)
六年級上冊數學重要知識點
時分秒
1、鐘面上有3根針,它們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走得快的是(秒針),走得慢的是(時針)。
2、鐘面上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每兩個數間是(1)個大格,也就是(5)個小格。
3、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走1小格是(1)分鐘;秒針走1大格是(5)秒鐘,走1小格是(1)秒鐘。
4、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分針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時。時針走1圈,分針要走(12)圈。
5、分針走1小格,秒針正好走(1)圈,秒針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鐘。
6、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1小時)。分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分鐘)。秒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秒鐘)。
7、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正好成直角的時間有:(3點整)、(9點整)。
8、公式。(每兩個相鄰的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是60)
1時=60分1分=60秒
半時=30分60分=1時
60秒=1分30分=半時
測量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單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長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長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
小技巧:換算長度單位時,把大單位換成小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添加0(關系式中有幾個0,就添幾個0);把小單位換成大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去掉0(關系式中有幾個0,就去掉幾個0)。
5、長度單位的關系式有:(每兩個相鄰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①進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進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進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當我們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在生活中,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做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小技巧:在“噸”與“千克”的換算中,把噸換算成千克,是在數字的末尾加上3個0;
把千克換算成噸,是在數字的末尾去掉3個0。
7、相鄰兩個質量單位進率是1000。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噸1000克=1千克
倍的認識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一個數÷另一個數=倍數
2、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這個數×倍數=這個數的幾倍
多位數乘一位數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數的近似數,再進行計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數相乘還得原來的數。
3、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4、三位數乘一位數:積有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公式:速度×時間=路程
每節車廂的人數×車廂的數量=全車的'人數
5、(關于“大約)應用題:
①條件中出現“大約”,而問題中沒有“大約”,求準確數。→(=)
②條件中沒有,而問題中出現“大約”。求近似數,用估算?!?≈)
③條件和問題中都有“大約”,求近似數,用估算?!?≈)
四邊形
1、有4條直的邊和4個角封閉圖形我們叫它四邊形。
2、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直角,對邊相等。
4、正方形的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
5、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6、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①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②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不容易變形)
7、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8、公式。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
長方形的寬=周長÷2-長
分數的初步認識
1、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幾。
2、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數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分子小的分數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和分子相加、減。
②1與分數相減:1可以看作是與減數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數
角:
(1)角的靜態定義:具有公共端點的兩條不重合的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這個公共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
(2)角的動態定義: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
所旋轉射線的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開始位置的射線叫做角的始邊,終止位置的射線叫做角的終邊
角的符號:∠
角的種類: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決定于角的兩條邊張開的程度,張開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張開的越小,角則越小。
在動態定義中,取決于旋轉的方向與角度。
角可以分為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負角、正角、優角、劣角、0角這10種。
以度、分、秒為單位的角的度量制稱為角度制。此外,還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1)銳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銳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鈍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鈍角。
乘法:
乘法是指一個數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說成5個4連加。
乘法算式中各數的名稱:
“×”是乘號,乘號前面和后面的數叫做因數,“=”是等于號,等于號后面的數叫做積。
例:10(因數)×(乘號)200(因數)=(等于號)2000(積)
平行:
在平面上兩條直線、空間的兩個平面或空間的一條直線與一平面之間沒有任何公共點時,稱它們平行。如圖直線AB平行于直線CD,記作AB∥CD。平行線永不相交。
垂直:
兩條直線、兩個平面相交,或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平行四邊形:
在同一平面內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梯形:
梯形是指一組對邊平行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
平行的兩邊叫做梯形的底邊,其中長邊叫下底,短邊叫上底;也可以單純的認為上面的一條叫上底,下面一條叫下底。不平行的兩邊叫腰;夾在兩底之間的垂線段叫梯形的高。
除法:
除法法則:除數是幾位,先看被除數的前幾位,前幾位不夠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寫在哪位上面,不夠商一,0占位。余數要比除數小,如果商是小數,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數是小數,要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再計算。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計劃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內容包括:位置,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的教學過程,理解并學會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和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體會數學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與面積公式,能正確的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思想。
7、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簡單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原有學生35人,現轉入5人,共40人。從去年一年教學情況來看本班的學習情況較差,特別是作業習慣和自習習慣,因此必須對此進行培養。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因此對學生的關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另外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比比較牢固,有一定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討能力不高。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并輔導。還有一部分比較認真但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礎知識,稍稍拐個彎就不知所措。本期重點就是抓好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的輔導,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景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四、教學措施: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5、學生能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么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能通過查閱資料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6、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體驗式、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7、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參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8、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體驗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愛學會學,教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10、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課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礎,創建教學的問題情境,屬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