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養生的原則
小寒節氣養生的原則注意事項
即使小寒戶外很冷,也要常開窗,長期緊閉門窗睡覺,容易患鼻塞、口干、頭痛、免疫功能也會隨之下降等,并且在冬天的時候空調的溫度應該適宜,不能太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寒節氣養生的原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寒節氣養生的原則
養生原則一:小寒養生要以養腎為先
中醫上有一年四季中“春應肝,夏應心,長夏應脾,秋應肺,冬應腎”的原則,所以冬季最應該養腎,而且也是養腎的最好時機。那么,面對如此寒冷的天氣,究竟如何養腎呢?
1、按摩養腎療法
按摩療法是冬季養腎一種很不錯的有效方法。推薦兩種按摩養腎的療法:一是搓擦腰眼。兩手搓熱后緊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謂“腰為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二是揉按丹田。兩手搓熱,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這種方法,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起到強腎固本,延年益壽的作用。
2、冬季養腎要注意起居
冬季養生養腎在起居上宜堅持早睡晚起.避寒保暖,空氣新鮮。因為冬季晝短夜長,人們要盡量早睡早起,穿貼身柔和的衣物,多呼吸新鮮空氣,多曬曬太陽,以保持人體的體溫、體力及正氣。
3、藥食同源補腎
傳統中醫認為,“藥食同源”,我們平時所食用的食物有很多實際上也是中藥,比如:山藥、枸杞、核桃、芝麻等,平時也可以多食一些燉羊肉、雞湯、鴨肉等一類溫腎補腎的食物。中醫還認為五谷可以補腎,歷代養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飲食,需要以“五谷為充,五果為養”,也就是說人每天必須攝入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水果。主食攝入不足,容易導致氣血虧虛,腎氣不足;五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因可生吃,可獲得更多的營養成分,所以經常食用,可輔助五谷使人體獲得更全面的營養。因此,平時適當攝入一些益腎、養血的食物,對處于亞健康狀態下的人們是大有裨益的。
養生原則二:飲食保養滋補防寒
冬季天氣寒冷,此時也正是陰邪最盛的時候,也就是中醫上所謂的陰邪。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鲅魚和海蝦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對體質偏熱、偏實、易上火者應注意緩補、少食為好。
養生原則三:起居上要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
“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養生原則四:適當鍛煉強身健體防病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在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小寒氣候變化特點
古代民間一直流傳小寒的諺語,“小寒、大寒凍作一團”和“街上走走,金錢丟手”,這兩句都是形容這一節氣的寒冷。小寒的時節正值“三九”前后,俗話說“冷在三九”。小寒的時節因為在上一個節令冬至時,地表得到太陽光、熱最少,但還有土壤深層的熱量補充,所以還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等到冬至過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層的熱量也消耗殆盡,盡管得到太陽光、熱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現全年的最低溫度。
小寒南京民俗的特點
隨著時代變遷,很多的節日時節雖然還是保留了部分傳統習俗,可是早沒有當年那些傳統感覺了,小寒在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小寒食補的特點
到了小寒時節,很多老百姓會去藥店買一些補藥,來滋補準備過冬的身體,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制一點,吃到春節前后。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如果遇到下雪,則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運動也可以讓身體更加暖和。
小寒的民間風俗是什么
小寒是在臘月,這一段時間會有臘月的祭祀,臘祭也算是比較有特色的民間風俗。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臘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方面既是家族不忘記自己家族的根源,不忘先祖的教導,不忘記自己是誰的后輩,屬于對家族的追根溯源。第2個方面是既是神仙,感謝他們,一年之中幫助我們農耕,保佑我們健康,一年的風調雨順是各路神仙的幫助。最后是慶祝。一年的辛苦總算是有一個結果,人們可以在這段時間放肆的慶祝游玩,吃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