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的中醫養生
小寒可以進補核桃粥,因為核桃仁里含豐富的亞油酸,有補腦養血、養胃健脾、補腎壯腰之功效,適合腎虛畏寒、腰膝酸軟無力者食用。還可輔助治療慢性胃炎及慢性結腸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寒節氣的中醫養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寒節氣的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日漸時尚,大家開始注意日常保健、調理,食療也已經成了關注健康的人的重要保健方法。中醫講究天人合一,特別注重順應自然,因此,順應氣候而食就成了食療的關鍵。在傳統農歷中,一年分四季,四季分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又分為三候,因此一年就是由七十二候組成。每一候都有相應的細致的飲食指導。《365營養飲食手冊:七十二候養生食譜》一書根據中醫原理和民間偏方,在為讀者羅列每日三餐健康食譜的同時,也詳細講解了七十二候的氣候特點與人體在不同時間陰陽消長、氣機升降、五臟盛衰的不同的狀態特點,指導讀者在吃飽吃好的同時,吃得健康,吃出青春和長壽。今日適逢小寒節氣,本版特摘編書中相關章節,以饗讀者。
小寒,十二月節。冷氣積久而為寒,此時天氣寒冷,但還沒寒到極點,故名曰小寒。小寒之后,天氣開始進入最寒冷的時節,我國東北和內蒙古北部已進入嚴寒時期。小寒正值三九前后,是一年之中比較寒冷的時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小寒之時,北斗斗柄指向癸,太陽黃經為285度,時值公歷1月5日前后。
小寒的三候為:始候雁北鄉;次候鵲始巢;末候雉始鴝。即小寒之后,陽氣已動,大雁開始向北遷移。五日后,喜鵲感到陽氣動而開始在喬木上筑巢。再過五日后,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到陽氣的生長而鳴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雁北鄉,鄉,向導之意,雁為二陽之候鳥,雁將避熱而回,今則鄉北飛之。鵲始巢,鵲,喜鵲也,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陽,已得來年之節氣,鵲逐可為巢。雉始鴝,雉,陽鳥也,雌雄之同鳴,感于陽而后有聲。”
小寒正處在三九隆冬時期,俗話說“三九、四九冰上走”,說明天氣非常寒冷,冰天雪地,寒風刺骨。此時正是心腦血管疾病、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胃腸痙攣、慢性腎炎、尿毒癥等疾病的高發期。因此,小寒期間要注意防寒保暖、養陽養腎,確保身體健康。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疾病。”小寒尤其要做好食補。
小寒養生注意事項
保暖
小寒是冬天一年里最寒冷的時期,實際上要比大寒更冷。所以,大家在室內或者是室外外出的時候,都必須注意保暖。尤其是裸露在外的皮膚,保暖工作更不能少。
睡眠
小寒天氣因為天冷,許多人的睡眠質量不是太好,如果不注意認晚保暖的話,會導致白天的時候沒精神,因此,這個時間段建議晚上也開空調,保持室內的溫度。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小孩子的室內,晚上保暖很重要,有好的保暖,才能睡得安穩。
飲食
小寒天氣,大冷,人要吃一些能在消化過程中散發熱量的食物。所以,養生建議的食物就是羊肉,狗肉,白菜燉豆腐等。當然,在小寒的時候,補充蛋白質是很重要的。
運動
小寒因為天氣冷,所以如果選擇外出運動的話,需要好的天氣下外出,如果路面有結冰或者是有霧的天氣,不建議外出運動,只建議在家門口散一下步就可以了。如果老人要出門,則需要有年輕人陪伴。
疾病
小寒天氣是風寒性感冒的高發期,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受風寒。如果出現流鼻涕,咳嗽等情況的話,要立刻做好治療工作,喝焦生姜水來進行治療。當然,沒有感冒前,也可以用喝生姜水的方式來進行預防。
進補
小寒的天氣是最適合進步的,俗話講得好,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疾病。所以,養生的人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在這個時節進行進補。陰虛陽虛的人進步的方式不同。陽虛的人建議為溫陽散寒的食物,以及熱量較高的食物。而陰虛的人則建議為甘涼滋陰、生津養陰、富含蛋白質的清補類食物。
喝水
這個時候是一冬最冷的時候,記得,在喝水的時候,千萬不要喝涼水,必須是喝熱開水或者是熱茶,或者是溫開水,都行,尤其是來月事的女性和小朋友,老年人也是如此。冬天這個時節喝涼水,是在用五臟暖水,對內臟的傷害相當嚴重。
藥膳
這個時候,如果你有一些疾病的話,需要在這個時節來吃些藥膳改善了。你要知道,冬天吃進補的藥在這個時候是最易讓身體吸收的。所以,藥膳選擇這個時候食用,效果就會顯現出來。
小寒節氣養生飲食
1.鱸魚
為溫養陽氣、斂陰津于內,還可食鱸魚。《本草綱目》記載:“味甘平,入肝脾腎經,有補五臟,益筋骨,治水氣,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腎,安胎補中。”。
2.臘八粥
小寒節氣吃臘八粥是一種習俗,同時也是一種養生方法。臘八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機體熱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3.紅薯
紅薯富含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以及鉀、鎂等多種營養素。天冷時,喝一碗剛出鍋的紅薯粥或吃一個熱乎乎的烤紅薯,都有助于抵抗寒冷。
4.羊肉
羊肉是冬季餐桌上的常見菜,在小寒節氣適宜多進補。羊肉屬熱性,有補腎助陽的作用,羊肉還能緩解腰膝酸軟的癥狀。在寒冷冬季,吃上一頓羊肉,無疑是一大樂事。
5.胡蘿卜
胡蘿卜可增加抗寒能力。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胡蘿卜包含多種胡蘿卜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因此被稱作平民人參。在干燥的季節里,吃點胡蘿卜,還有滋潤皮膚的作用。
6.栗子
栗子有千果之王的美稱,還是益腎宜氣的補藥,老少咸宜。栗子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各種維生素,對心腦血管都十分有益。
7.紅棗
紅棗又稱大棗,是很常見的藥材,現代人甚至將其當作食材使用,其味甘性溫,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養血安神、調營衛及緩和藥性的功效,對于因血虛所導致的面黃肌瘦、頭暈眼花,或是因中氣不足、脾胃虛弱導致的身體疲勞及倦怠皆有幫助。
小寒節氣吃什么養生
吃羊肉養生:補腎助陽
羊肉是冬季餐桌上的常見菜,在小寒節氣適宜多進補。羊肉屬熱性,有補腎助陽的作用,羊肉還能緩解腰膝酸軟的癥狀。在寒冷冬季,吃上一頓羊肉,無疑是一大樂事。
吃牛肉養生:補脾益胃
牛肉可補脾益胃、補氣養血、強筋壯骨、利水消腫。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很適合肥胖者、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食用。
吃魚肉養生:補益筋骨
魚肉可溫養陽氣、補益筋骨,其中以鱸魚的價值最大。《本草綱目》記載:“味甘平,入肝脾腎經,有補五臟,益筋骨,治水氣,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腎,安胎補中。
吃鴨肉養生:溫補虛勞
鴨肉補虛滋陰、利尿消腫、養胃生津,鴨肉適合體內有熱易上火的人食用;低熱、體弱、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和水腫者食之更佳。
小寒傳統習俗
探梅
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冰戲
我國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寒地訴,冰期十分長久,動輒從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春冬之間,河面結冰厚實,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馬拉,或由狗牽,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桿如撐船般劃動,推動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區,大多設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為冰戲。《宋史》有:“故事齋宿,幸后苑,作冰戲。”《欽定日下舊聞考》中記載有:“西華門之西為西苑,榜曰西苑門,入門為太液池,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倚晴閣雜抄》中關于北平舊時風俗,寫有:“明時,積水潭嘗有好事者,聯十余床,攜都籃酒具,鋪截銳其上,轟飲冰凌中,亦足樂也。”
臘祭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由于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漢應劫《風俗通。義》云:
“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獸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臘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為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人們終歲勞苦,此時農事己息,借此游樂一番。自周代以后,“臘祭”之俗歷代沿習,從天子、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在臘月臨近春節時,學館私塾等放假過年,是民間傳統年節習俗放年學。在《燕京歲時記》有說:“兒童之讀書者,于封印之后塾師解館,謂之放年學。”不但民間有此習俗,皇室也是一樣。清時有記載:“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一體遵行。”此時朝廷放假,萃萃學子也借此有玩鬧的時間。皇家開學的時間是正月初六,民間是過了正月十五。大約皇家放年假兩周,民間放年假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