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立冬是哪一天幾號
2023立冬是哪一天幾號(出爐)
“立冬”節氣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每一個節氣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風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3立冬是哪一天幾號(出爐),希望大家喜歡!
2023立冬是哪一天幾號
2023年立冬是公歷2023年11月8日0時27分,農歷貴茂年9月25日。立冬是農歷二十四節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這個時間點在公歷每年的11月7日到8日之間,也就是說太陽在黃經225度。冬季開始后,中午的日照時長會縮短,太陽高度會繼續降低。中國人把立冬視為冬天的開始。
立冬有哪些活動
①補冬:即字面的意思,吃一些東西滋補身體。有些地區的群眾就會食用一些大魚大肉來進行補充,預備度過寒冷的時期,包括雞肉、鴨肉、羊肉等等。
②迎冬:古代帝王會去郊區舉行儀式,并賜予群臣冬衣,表示迎接冬天的到來,不過現在已經見不到了。但農村有些地方會有祭祀活動,據說是為了迎接“冬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農作物安全過冬,來年的時候糧食能得到大豐收。
③游泳:而在南方一些地方,當地民眾會在立冬這一天去游泳,據了解,冬季游泳可以增加抵抗力,不過這沒有科學的佐證,但大家圖的是過節的熱鬧氛圍而已。
立冬簡介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斗柄指向西北,太陽經度達225,逢公歷每年11月7日至8日之間的節日。立冬是一個季節性節氣,表示從那以后進入了冬季。建立,也建立;冬天,所有的東西都被收集起來。立冬意味著憤怒開始被關閉,一切進入休養生息的狀態。它的氣候也從干燥多雨的秋天變成了寒冷多雨的冬天。
立冬后,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將繼續降低。冬季以東北風、北風為主,氣溫逐漸下降。由于地表儲存的熱量仍有一定的能量,初冬一般不會很冷。隨著時間的推移,強冷空氣頻繁南下,穿越南嶺,天氣越來越冷。在北方,立冬前天氣很冷。
立冬的地理現象
我國地域廣闊,位于低、中、高緯度。低緯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緯度30度間的空間范圍,即30°N至30°S以內地區,包括熱帶、副熱帶兩個熱量帶,是全球太陽輻射和熱量比較集中的地帶。中緯度是指南北緯30度-60度之間的緯度帶,高、低緯度的盛行氣團在這一帶相互交迭,氣旋活動頻繁,氣溫變化明顯。高緯度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緯度60度到南北極之間的區域,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陽輻射最弱的地帶。不同的緯度,其氣候有很大差異。
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根據天象變化來劃分,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現在劃分四季常根據氣溫變化劃分,采用的是近代學者張寶堃的“候平均氣溫”劃分,該分類法規定:候平均氣溫大于或等于22℃的時期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時期為冬季,介于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按此標準劃分四季,中緯度地區季節與“候平均氣溫”基本相一致;低緯地區和極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溫度變化不很明顯,與“候平均氣溫”不一致。這種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于四季氣溫變化分明的中緯溫帶地區。候平均氣溫法劃分的四季,在中緯地區,雖與氣溫明顯變化基本相一致,但各季的長度并不一樣。
在南半球,各個季節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時,北半球是夏季。
立冬和冬至的區別
時間不同
立冬的時間是每年公歷的11月7日—8日;冬至的時間是每年公歷的12月21日-23日。
寓意不同
立冬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冬至表示自此之后白晝時間變長,黑夜時間變短,同時也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
氣候特征不同
立冬時,氣候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陰雨寒凍轉變,并不是特別冷;冬至時氣溫下降明顯,天氣寒冷、干燥。
風俗習慣不同
立冬時,我國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廣東潮汕地區要吃甘蔗、炒香飯,北方地區要吃餃子;冬至時,南方沿海地區有祭祖的習俗,廣東地區吃燒臘與麥飯,杭州地區吃年糕,南方的一些地區還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北方地區則有吃餃子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