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立冬節氣的由來
關于立冬節氣的由來知識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立冬節氣的由來,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立冬節氣的由來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為冬三月之始。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春種、夏耘、秋收、冬藏,萬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長,在秋天收獲,在冬天進入休藏狀態。
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草木凋零、蟄蟲休眠。如《孝經緯》曰:“斗指乾,為立冬,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
關于四季的劃分時間,中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起始,“兩分”(春分、秋分)“兩至”(夏至、冬至)為四季的中點,具有明顯的天文含義。
一年四季的變化是連綿不斷的過程。其也是陰陽轉換,此消彼長、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在這個漸變的過程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并稱“四立”,都是季節的開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轉折點。
立冬—小雪(十月小陽春)立,建始也,是建立、開始的意思;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意。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是季節類節氣。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現,“四立”標示著四季輪換,反映了物候、氣候等多方面變化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我國南方地區(低緯地區),多雨、多風暴、光照足、濕度大,季節轉換時降雨量、風暴等變化明顯;北方地區,少雨、少風暴,季節轉換時這些變化不明顯,變化明顯的是氣溫,北方地區(中緯地區)四季氣溫變化分明。
立冬,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度,地球位于赤緯-16°19',北半球的太陽高度變小,白晝時間縮短,北半球獲得太陽的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于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還不很冷。
孟冬(立冬至小雪)期間,在晴朗無風之時,常會出現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在民間有“十月小陽春”一說。
立冬食俗
1、包餃子
在我國北方,立冬之日人們愛吃餃子。餃子是源于“交子之時”,立冬則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為什么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
2、吃雞鴨
在我國南方,立冬時節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補充能量。
3、吃甘蔗
潮汕地區,立冬吃甘蔗、炒香飯。當地民間素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
什么是立冬?
立冬(Beginning of Winter)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陽黃經達225°,于每年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冬”的解釋:“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轉變。
立冬后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冬季普通盛行東北風和北風,氣溫逐漸下降,由于地表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時期還不是很冷;隨著時間推移,強冷空氣南下頻繁,并越過南嶺,天氣越來越冷。在北方地區,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傳統是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立冬在古代民間是“四時八節”之一,在古代中國一些地方會在立冬舉行祭祀、飲宴等活動,作為重要的節日來慶賀。
此時,地球位于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后,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農歷上的“立冬”并非氣象學上冬季的開始。中國幅員遼闊,真正意義上的冬季是以連續5天氣溫低于10℃為標準。中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 10月下旬首都北京也已一派冬天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后才真正開始。
中國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立冬期間,有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冬節氣,高空西風急流在亞洲南部地區已完全建立。此時高空西風南支波動的強弱和東移,對江淮地區降水天氣影響很大。
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范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溫。
立冬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中國北方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
中國江淮地區的“三秋”已接近尾聲,中國江南則需搶種晚茬冬麥,趕緊移栽油菜,中國南部則是種麥的最佳時期。另外,立冬后空氣一般漸趨干燥,土壤含水較少,中國此時開始注重林區的防火工作。
立冬為十月節,冬為終,萬物收藏。立冬,朔風起,水始凝冰。五天后,地始凍,拂曉朔風悲,就“蓬驚雁不飛”了。
立冬要迎冬,祭以北郊,迎北方黑帝顓頊與輔佐他的水行之神玄冥。顓頊是五帝之一,號高陽氏,是水德之帝,其德專一而靜正,冬才得以閉藏。玄冥是輔佐他的太陰水神,李白說,不周來風,玄冥掌雪,玄遠而為幽寂。
立冬的風俗是什么?
1、祭祀
立冬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在這個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會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這個時候需要祭祖靈,依賴祈求來年的豐收,很多地區在這天中午會吃餃子,當然,因為各地風俗不同,具體的風俗會根據當地人的習慣發生變化。
2、釀黃酒
立冬節氣的時候,民間就會開始釀黃酒,這個風俗大多在紹興,冬天的水氣溫低,水體清冽,這個時候釀酒是極好的,因為這個時候的水可以讓酒發酵的味道更好,立冬是字適合釀酒發酵的節氣,所以,在當地也會有人把最適合釀酒的時間叫做“冬釀”,祈求福祉。
3、舂“交冬糍”
這個風俗一般是在漳州,目的是用來慶祝來年會有好的收成,做法一般是把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黏的,在食用的時候直接用筷子串起來吃,因為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糍”,制作這個飲食也是魏了感謝土地神,所以,是需要敬土地神的。
立冬的花
1、梅花
梅花通常在冬春季節開放,與蘭、竹、菊并稱為“四君子”;還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中華文化有謂“春蘭,夏荷,秋菊,冬梅”。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2、山茶花
茶花花期較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因其植株形姿優美,葉為濃綠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而受到世界園藝界的珍視。茶花的品種極多,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亦是世界名貴花木之一。
3、紅花羊蹄甲
花期十一月至翌年四月。花大如掌,略帶芳香,五片花瓣均勻地輪生排列,紅色或粉紅色,十分美觀。
4、臘梅
冬末先葉開花。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斗寒傲霜,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強暴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享受。它利于庭院栽植,又適作古樁盆景和插花與造型藝術,是冬季賞花的理想名貴花木。
5、一品紅
花序數個聚傘排列于枝頂;總苞壇狀,淡綠色,邊緣齒狀5裂,裂片三角形,無毛。蒴果,三棱狀圓形,平滑無毛。種子卵狀,灰色或淡灰色,近平滑;無種阜。花果期10至次年4月。
6、瓜葉菊
花期1-4月。瓜葉菊的花語是:喜悅,快活,快樂,合家歡喜,繁榮昌盛。適宜在春節期間送給親友,此花色彩鮮艷,體現美好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