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優秀事跡5篇
2022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優秀事跡5篇范文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的今天,英雄人物受崇敬、英雄事跡在傳揚、英雄血脈正傳承、英雄精神勵后人。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2022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優秀事跡,希望大家喜歡!
2022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優秀事跡篇1
一句承諾有多重?一名醫生的承諾,關乎生與死,更體現責任與擔當。
每年5月12日,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重癥醫學科主任周飛虎都會收到四川女孩唐鈺嵐發來的信息。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周飛虎將身受重傷的唐鈺嵐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恢復意識后,聽到可能要截肢的消息,當時才24歲的唐鈺嵐感到“天都快要塌了”。
盡管希望渺茫,周飛虎還是決定保守治療,盡最大努力保住患者的傷腿。知道唐鈺嵐喜歡吃榴蓮,周飛虎經常開導:“你要對自己有信心,等痊愈了我給你買榴蓮吃。”周飛虎和戰友們克服重重困難,悉心救治,終于保住了唐鈺嵐的雙腿。
2020年5月12日,唐鈺嵐給周飛虎和重癥醫學科的護士寄來兩箱家鄉水果表達感謝之情,并報告喜訊:當年對面病床的黃梅花已完成碩士學業,成為一名心理醫生。
“這個小姑娘當時雙腿不得不截肢,我們誰也不忍心告訴她。”周飛虎回憶,每次換藥時,他們都小心翼翼地用床單遮擋,幻肢感讓黃梅花以為自己雙腿還在。周飛虎還和戰友們一起幫黃梅花重拾生活信心,逐漸變得開朗起來的她對周飛虎說:“長大后我也要成為像你們這樣的人。”
一個不經意的約定,多年后成為現實,讓周飛虎無比欣慰。“生命相托,永不言棄。”周飛虎總是給患者帶去信心和勇氣,并為這個諾言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在他的帶領下,團隊救治危重癥患者萬余例。
“盡全力救治你”,是周飛虎對生命的承諾,而“堅決完成任務”,是他作為一名人民軍醫,對祖國和人民的承諾。
2016年,中國赴馬里維和部隊遇襲,戰士申亮亮不幸犧牲,多人受傷。上級命令,由周飛虎擔任醫療組組長,赴海外救治受傷戰士。
馬里醫療條件有限,傷員被送往塞內加爾一家醫院的重癥監護病房,待生命體征穩定后再回國接受進一步治療。醫院設備數量不足,沒有監護儀,周飛虎豐富的臨床經驗發揮了關鍵作用。20多天時間里,幾位傷員陸續度過危險期,病情穩定下來。回國的飛機上,周飛虎擔心傷員突發血栓和呼吸問題,一遍又一遍地聽診、觀察……最終,4名傷員全部平安回到祖國懷抱。
作為重癥醫學專家,周飛虎多次參與軍內外重大搶救任務。他還多次赴朱日和等地培訓指導基層軍醫、駐訓官兵和即將執行援外任務的官兵。作為國防科技創新某重點項目主要成員,他兩赴西藏阿里,參加野戰醫院監護病房建設,為高原官兵提供醫療衛勤保障。
哪里有危險、哪里有危重癥患者,哪里就是周飛虎沖鋒的“戰場”。走進周飛虎的辦公室,記者看到迷彩戰備包放在顯眼位置,簡樸的書柜里擺放著各種榮譽證書——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獲得全國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最美援外醫生、中國好醫生等榮譽。這是他一次次拯救生命、踐行承諾的見證。
2022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優秀事跡篇2
周飛虎,男,1971年3月出生,醫學博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后,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重癥醫學科主任,兼任中國醫師協會重癥醫師分會副會長,全軍重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常務委員等。
2018年11月29日,榮獲中國敬業奉獻好人稱號。 2020年9月8日,榮獲全國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2021年5月,軍隊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組委會辦公室公示為軍隊“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2021年11月,被評為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
他長期從事重癥醫學工作,政治思想堅定,忠誠于黨,事業心責任感強。作為重癥醫學專家,技術精湛、為解放軍總醫院首批“百位名醫”培育對象,多次成功挽救危重患者,先后參加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災、西非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天津大爆炸救援、馬里爆炸案救治維和傷員等重大國內、國際救援任務,均圓滿完成任務,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7年被評為全國最美援外醫生,2018年作為軍隊科技創新人才以“強軍報國,軍隊科技創新人才風采”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模范踐行了“不畏艱苦,敬業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精神,用忠誠與大愛創造了一個個生命奇跡。
2022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優秀事跡篇3
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的基層政治教導員、聚焦備戰打仗發揮服務保證作用的艦艇政治委員;一心一意謀打贏的機關參謀人員、實戰實訓練精兵的合成營營長、保障高效聯合作戰指揮的專業技術軍官;堅持為戰育人、加快國防科技創新的院校專家,立足本職爭當“礪劍尖兵”、堅守國防施工崗位默默奉獻的優秀軍士長;敬佑生命奮戰救治一線的人民軍醫,扎根雪域高原守護平安的武警忠誠衛士……12位“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的美,在于他們雖然崗位不同,卻都做出了不凡的業績,把全軍官兵奮斗強軍、崗位建功的昂揚風貌展現給世人,把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鮮活。精武強能、勇扛紅旗、沖鋒在前……95年來,無論是槍林彈雨,還是歲月靜好,中國軍人始終是中國精神的重要創造者、踐行者和傳播者,在最危、最險、最難的時候,永遠有他們逆行而上的身影。中國軍人的樣子,很多時候就代表著中國精神的名片。精神是一種力量,今年建軍節來臨之際,很多英雄模范、先進典型接受表彰獎勵。無論是評選頒授“八一勛章”,開展軍地青年典型走基層分享交流活動,還是召開功勛榮譽表彰大會,發布“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通過樹立鮮明的功績導向來展現強大的正能量,從而激勵廣大官兵學習榜樣、戰位立功、崗位建功。“強軍之道,要在得人。”當每一位軍人都努力用鮮血和汗水去詮釋新時代軍人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我們的強軍夢便不再遙遠。
中國夢引領強軍夢,強軍夢支撐中國夢。無數個甘當“強軍螺絲釘”的優秀個體脫穎而出。他們為強軍而奮斗,因打贏而出彩;他們扎根基層,可親可敬、可信可學;他們每一個個體的力量雖小,卻展現了新時代中國軍人最美的樣子,樹立起了一面面高高飄揚的旗幟。
軍人,理應成為我們這個社會尊崇的職業,他們對黨、國家和人民無限忠誠,對強軍建設有積極擔當,保衛祖國有過硬本領……所以,既要強調犧牲奉獻,又要注重發揮政策制度的調節作用,增強軍事職業吸引力和軍人使命感、榮譽感,在全社會形成崇尚英雄、爭做先鋒的良好氛圍,進而匯聚起民族復興的團結偉力。
2022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優秀事跡篇4
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是全軍部隊堅決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奮力推進新時代強軍事業中涌現的先進典型。他們中有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的基層政治教導員、聚焦備戰打仗發揮服務保證作用的艦艇政治委員;有一心一意謀打贏的機關參謀人員、實戰實訓練精兵的合成營營長、保障高效聯合作戰指揮的專業技術軍官;有堅持為戰育人、加快國防科技創新的院校專家,有立足本職爭當“礪劍尖兵”、堅守國防施工崗位默默奉獻的優秀軍士長;有敬佑生命奮戰救治一線的人民軍醫,還有扎根雪域高原守護平安的武警忠誠衛士……他們牢記初心使命、擔當強軍重任,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業績,充分反映了人民軍隊維護核心、聽黨指揮的赤膽忠誠,展現出全軍官兵奮斗強軍、崗位建功的昂揚風貌。
廣大官兵表示,要學習“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事跡和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鍛造絕對忠誠品格,抓實備戰打仗工作,爭當“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以奮斗奮進的姿態扛起使命責任,奮力把新時代強軍事業推向前進,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不懈奮斗。
2022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優秀事跡篇5
楊友剛,男,漢族,1985年9月出生,2003年12月入伍,2005年11月入黨,現任武警西藏總隊第二支隊四大隊特勤中隊狙擊班班長,四級警士長。先后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14年5月,被評為“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一等獎;2015年11月,被武警部隊評為“優秀四會教練員”;2016年7月,被武警部隊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被評為總隊第三屆“十大感動警營人物”;2016年8月,被武警部隊評為第三屆“十大標兵士官”;2017年7月被評為第二十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
來自貴州大山溝的楊友剛,從一出生就流淌著軍人的血液。爺爺是老一輩的軍人,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還立過戰功,父親也是一名準軍人,只是種種原因而沒能走進部隊。
濃厚的家庭氛圍熏陶著楊友剛,從小聽著爺爺講部隊故事長大的他,有一種很強的軍人情結!當兵,不僅成了楊友剛從小到大的一個夢想,也是全家人對他的期待。
2003年12月,剛滿18歲的楊友剛懷著自己的夢想和家人的希望參軍入伍,從山溝到高原,在輾轉了3300公里后來到了西藏,開始了他傳奇的軍旅生涯。
來到部隊后,楊友剛突然發現理想中軍人英雄形象與現實的差距是那么大。新訓生活開始還不到一周,他心中的英雄夢想就被枯燥的直線加方塊所代替,每天隊列、擒敵、內務的訓練節奏完全顛覆了楊友剛對部隊的認識,他感到沮喪,才入軍營,夢想與現實就發生了強烈的沖撞,以后的路該怎么走下去?當好兵還是混日子,楊友剛開始了軍旅路上的第一次抉擇。
有人說:“強者和弱者的區別在于,面對困難和挫折,采用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強者從來不害怕困難,他們唯獨害怕沒有困難的磨練而失去一顆強者的心。”第一次的抉擇,楊友剛毅然選擇了自強……
他及時調整了心態,面對周而復始、簡單枯燥的新訓,他不再是消極的被訓練,而是開始主動的求訓練,并且不斷給自己增加額外訓練,別人練軍姿一小時,他頂著軍帽站兩小時;別人徒手跑五公里,他沙袋綁腿不離身的練沖刺……
一份付出一份收獲,很快自己的訓練成績在新兵中脫穎而出,在新訓考核時,以總評第一的佳績,獲得了軍營的第一次”嘉獎“,同時被選為特勤中隊后備狙擊手。
選擇軍營,就是選擇了奉獻。14年的軍旅生活,楊友剛切身體會到軍人的不易——子女之孝難盡,顧家之責難負。雖然心中萬分愧疚,但作為一名軍人,若以小利計,何必披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