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與肌肉》優秀教案設計
《骨骼和肌肉》這堂課可以讓學生了解在運動中骨骼和肌肉的協調運動以及它們發揮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骨骼與肌肉》的優秀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骨骼與肌肉》教學
教學目的:
1、科學概念:身體的肢體運動由骨骼、關節和肌肉共同完成。
2、過程和方法:在觀察的基礎上,做觀察記錄,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知的過程中,逐步的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有關骨骼的知識,能夠對照資料完善并糾正自己對人體的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對待觀察,愿意和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彼此的研究結果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在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運動,及身體在做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所發揮的作用。
教學難點:用觀察記錄的方式記錄關節 骨骼 肌肉的運動變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身體的外部結構
2.身體的內部結構
3.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還知道我們的身體可以做很多工作,而且工作時總是有很多個部位同時參與的,共同完成的。現在就同學們的起立和坐下來說,人體上有哪些組織參與了呢?(生:……)
4.那么這些里面都有什么在起支撐作用呢?(生:骨骼) 出示骨骼圖
5.總結
6.難道僅僅有骨骼我們就能運動嗎?還需要哪些組織與骨骼協同工作呢?
7.接下來,先請同學們認真仔細觀察這幅圖,思考這只手有哪些結構組成?
(學生回答,教師稍微介紹關節)
8.引出課題: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探究人體中有關骨骼 關節和肌肉的秘密。
二.觀察上肢的運動:
出示探究活動的要求(課件):
(1)用左手拿起放在桌面上的小重物,慢慢地移到胸前,體會左上肢有什么變化,是怎樣運動的?
(2)反復做這一運動,用右手觸摸手臂的不同位置,感受骨骼、關節和肌肉是怎樣運動和變化的?
(3)觀察時,可以分別觀察手和胳膊的運動。
(4)小組同學在傳遞小重物時輕拿輕放,避免形成噪音,影響其他同學觀察。
(開始操作)
三.記錄我們的觀察:
現在請各小組再次合作完成觀察記錄表,用“→”和文字說明關節的運動方向,骨骼和肌肉的變化。待會兒老師請幾位同學上來匯報小他們的成果。
學生記錄
交流成果
師小結:在舉起重物時,我們會發現手臂上的肌肉變硬,牽引著附在它上面的骨骼繞著關節運動。通過以上實驗我們還會發現骨骼肌肉關節總是相互協調一起運動的,在運動中各自都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教師畫出手臂的變化圖)
健康教育:同學們,為了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達,關節更加靈活,我們平時要怎么做呢?(生:堅持鍛煉,積極參加運動)
四.知識遷移
人們利用人體骨骼、關節和肌肉的作用,模仿制作了一些物品,你們看它們相當于我們人體的骨骼還是肌肉、關節呢?(教師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連線)
五.課外延伸
請同學們回去找出更多跟我們身體中的骨骼 肌肉 關節的結構相似的物品;并查詢有關骨骼 肌肉和關節的知識。
六.作業布置
看了“《骨骼與肌肉》優秀教案設計”的還看了:
2.大班美術
5.早操優秀教案設計
《骨骼與肌肉》優秀教案設計




